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CT灌注成像在评价脑微循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6~20h内行常规CT和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早期常规头颅CT平扫,除颅脑损伤征象和术后改变外,无缺血表现7例;脑实质低密度缺血灶5例,占41.67%。11例患者的灌注参数图像[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都有明确的异常表现,占91.67%,1例无变化。结论灌注CT能够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显示脑组织灌注部位、范围及缺血程度,确定脑梗死的存在及灌注情况,并可进行定量研究,对临床早期选择预防脑梗死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一个指标。但受到病人病情、扫描时间、影像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评价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伴脑疝患者的效果,并与常规颞顶骨瓣减压术比较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伴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颞顶骨瓣减压术。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定疗效。结果改良组ADLⅠ级3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1例。常规组ADLⅠ级1例,Ⅱ级9例,Ⅲ级10例,Ⅳ级6例,V级2例,死亡2例。需二次开颅手术常规组5例,改良组1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伴脑疝患者中有良好的效果,与常规颞顶瓣减压术比较,能减少二次开颅的概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5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膜外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29例,位于双侧6例,血肿跨幕上、幕下10例,血肿破入脑室5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合并幕上硬膜下血肿10例;合并后颅窝硬膜下血肿3例,小脑内血肿2例;合并枕骨骨折19例,颅底骨折10例。血肿致梗阻性脑积液9例,第四脑室、环池受压、移位7例,环池消失1例。1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2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术后6个月,33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2分2例,3分4例,4分7例,5分20例。结论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病情紧急、危重,早期诊断、根据血肿特点及时行包括手术在内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脑内出血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脑血管造影条件不完善情况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病人与同期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从年龄、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后血压变化及应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几方面作一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病人平均年龄低,出血部位多在皮层下,形态不规则,呈弧形凹入或尖角形,出血后血压正常或一过性收缩压增高,用甘露醇后可下降。结论 在基层医院,无脑血管造影条件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术前可根据病人年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以及出血后血压升高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做出初步判断,术中多数可确诊。治疗上需根据病人意识情况和血肿量多少选择是否保守治疗或手术。手术治疗是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前无脑血管造影,术后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帽状腱膜下保存自体颅骨及回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颅高压病人去骨瓣减压后,骨瓣置于骨窗旁帽状腱膜下保存,研究其保存和回植优点。方法对颅高压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将带蒂骨瓣存放于帽状腱膜下,待颅高压消退将颅骨取同一切口行二次手术回植。结果颅骨在回植前取颅骨板病理检查骨细胞成活,术后X线片随访颅骨成活。结论帽状腱膜下自体颅骨保存回植是修补颅骨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脑组织氧(Pbt02)与二次损伤因素(SBI)的关系。方法:对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行脑组织氧监测,观测、比较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与脑组织氧的相关性。结果:脑组织氧颅内压呈负相关,与脑灌注压、血氧分压呈正相关。体温对其也有影响。结论:二次损伤因素直接或间接对影响脑组织氧的代谢,从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7.
软通道术在颅内脑室系统引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介入技术(软通道术式)在颅内脑室系统单双侧引流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脑室系统积血患者50例,根据脑室积血量及形态与原发病,选择适宜的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进行血肿排空治疗。结果治疗单侧22例,双侧28例共50例脑室积血病人脑脊液外引流术。死亡3例,病死率6%,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Barthel指数(BI)记分;ADL1 15例(30%),ADL218例(36%),ADL38例(16%),ADL44例(8%),ADU2例(4%)。结论应用微创介入技术(软通道术式)在颅内脑室系统单双侧引流术中应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亚低温治疗时实时监测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分析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变化,对患者预后情况指导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42例经诊断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疗法,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疗法的同时实施亚低温治疗。治疗中,对2组患者进行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血液学相关指标、血液学指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结果亚低温疗法对于GOS(3~5分)患者和GOS(6~8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亚低温疗法能够显著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 P <0'.05)。亚低温疗法在缓解颅内压水平也有显著的效果( P <0.05),其中对于GOS 6~8分患者的降压效果要优于GOS 3~5分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表明脑组织氧分压得到改善的患者,pH值的变化明显( P <0.05),血液中的氧分压也出现了显著性升高( P <0.05),二氧化碳分压在亚低温治疗后出现下降。脑组织氧分压改善和颅内压的控制对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GOS评分表明脑组织氧分压升高和颅内压降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够显著地改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颅内压水平,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硬膜下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其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硬膜下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于不同时点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脑脊液IL-6水平。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治疗3 d、1周、2周后血肿均呈逐步缩小态势,但观察组血肿消退速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脑脊液IL-6水平于治疗3 d后达到峰值,1周呈逐渐下降趋势;观察组不同时点脑脊液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2周后,观察组患者脑水肿治疗显效率(50.0%)与总体有效率(83.3%)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0.0%、60.0%)。结论常规治疗急性硬膜下出血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疗效更为显著,部分原因可能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