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靶向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的M1GS RNA核酶胞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应用PCR技术合成M1RNA核酶,应用pEGFP-C1载体构建M1GSRNA核酶的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 2000转染HepG2.2.15细胞,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抗原,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细胞内病毒mRNA,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泌入培养液的HBVDNA含量,用MTT法检测核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质粒载体表达的M1GS RNA核酶能明显抑制细胞培养液中HBeAg的表达及病毒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1.58%,32.5%。但M1GS RNA核酶对培养液中的HBV DNA含量无明显影响,亦不影响HepG2.2.15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M1GS RNA核酶能特异性抑制HepG2.2.15细胞内HBV C区基因表达,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HBV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声学造影剂联合野生型P53质粒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造影剂微气泡介导裸质粒DNA治疗大鼠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将 2 4只肝癌模型Wistar大鼠分成 4组。第 1组 ,瘤体内直接注入造影剂和野生型P5 3质粒的混合物 ,立刻用超声照射 ;第2组 ,注射混合物后不用超声照射 ;第 3组 ,注入裸质粒后用超声照射瘤体 ;第 4组 ,仅注入裸质粒而不行超声照射。 2d后 ,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野生型P5 3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第 1组的P5 3mRNA表达明显增强 ,高于其他 3组 (P <0 .0 0 1) ,是第 4组的 6.88倍。第 3组高于未行超声照射组 (P<0 .0 5 ) ,是第 4组的 2 .16倍。第 2组与第 4组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瘤体内直接注射造影剂和野生型P5 3质粒混合物后行超声照射 ,可明显增加裸质粒DNA的转录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锤头状核酶对肝癌突变基因p53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p53核酶对肝癌细胞突变型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计算机设计并合成针对突变型p53(249位密码子AGG→AGT)的锤头状核酶RZ,构建其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核酶对突变型p53(mtp53)的体外切割作用,并在Lipofect AMINE^TM2000的介导下转染肝癌细胞MHCC97,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核酶对肝癌细胞突变型p53的抑制作用。结果 测序证实核酶基因被正确克隆人体外转录载体pBSKU6和真核载体pEGFPC1中。体外切割效率为42%,而野生型p53(wtp53)没有被切割。在Lipofect AMINETM2000的介导下成功转染肝癌细胞MHCC97,RT—PCR检测证实突变型p53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内的切割效率为69%。结论 p53核酶可成功抑制肝癌细胞中突变型p53的表达,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肠应用消炎痛栓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13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60例,对照组53例。预防组术前1h给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对照组不给予消炎痛栓。测定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观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ERCP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2.20,P<0.05)。预防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02、5.316,P<0.05)。结论直肠应用消炎痛栓可以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慢型克山病(慢克)心衰病人血浆内皮素-l(ET-1)水平变化的意义,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慢克心衰病人40例的血浆ET-1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比,结果表明,慢克心衰组ET-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且心功能Ⅳ级组明显高于Ⅲ级和Ⅱ级组,组间比较整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提示ET-l增高程度与病情程度平行。ET-1在慢克心衰过程中发挥作用,能反映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在3、6及12 mo内的预后. 记录每例患者入院第1天的MELD及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 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CTP评估患者生存时间的准确性. 依据ROC曲线的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应用非参数秩相关即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MELD与CT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6及12 mo内分别死亡23、39、85例,MELD评分与CTP评分均显著相关( r = 0.76,0.69,0.71,均P<0.01). 3、6及12 mo内MELD与CTP对住院患者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886和0.775( P<0.01)、0.892和0.876( P>0.05)、0.873和0.866( P>0.05). 生存分析表明2评分系统均可有效预测3、6及12 mo内患者可能的生存率和死亡率( P<0.01).结论: MELD模型可预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12 mo内的生存率,3 mo内MELD模型优于CTP评分,但6 mo及12 mo内MELD模型和CTP评分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叶因子3(TFF3)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20例胃腺瘤、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0例不典型增生、40例胃癌组织中TFF3的表达,同时检测MVD值,以抗CD34标记.结果:TFF3在胃腺瘤、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50.0%,65.0%,70.0%,57.5% vs 5.0%,均P<0.01).胃癌MVD值高于正常胃黏膜、胃腺瘤、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30.65±6.04 vs 14.87±3.06,22.33±3.78,23.16±3.20,25.22±4.66,均P<0.01),各组MVD值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均P<0.01).TFF3表达和M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关(均P<0.05),MVD值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TFF3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明显高于TFF3阴性组(34.53±4.45 vs 25.39±3.25,P<0.01).结论:TFF3可能是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在胃黏膜癌变和癌变后的恶性演进过程中起作用,对胃癌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发生转移可能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高度恶性的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患者平均术后生存期为18~20个月,5年生存率为15%~25%,这些均与胰腺癌呈侵袭性生长、转移早的生物学特性有关。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多种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上调可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本研究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通过联合检测VEGF—C、MM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探讨胰腺癌发生转移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7例NASH病人(NASH组)、33例非乙醇性单纯性脂肪肝病人(NAFL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L-6、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并测定收缩压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SH组血清hsCRP、IL-6、ALT、AST、GGT、TC、TG、FPG、BMI和收缩压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3.58~35.70,q=5.30~10.50,P〈0.05、0.01);NAFL组血清hsCRP、ALT、AST、GGT、TC、BMI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q=4.24~6.69,P〈0.01)。与NAFL组相比,NASH组血清IL-6、ALT、AST、GGT、TG、收缩压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q=2.54~10.46,P〈0.05、0.01)。结论血清IL-6及hsCRP在NAS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