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采用改良的λ Red同源重组技术,以减毒沙门菌TT-16(ΔclpP TT-1)为前体菌,构建敲除yejE基因的减毒沙门菌TT-54(ΔclpP ΔyejE TT-1),为后续研究yejE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1)将重组质粒PKD46导入减毒沙门菌TT-16(ΔclpP TT-1),获得一次重组受体菌TT-51(ΔclpP PKD46 TT-1);(2)通过PCR扩增获得yejE基因的一次同源重组打靶片段,将其导入TT-51(ΔclpP PKD46 TT-1),利用四环素平板筛选,获得重组菌TT-52(ΔclpP ΔyejE::tetRA TT-1);(3)将重组质粒PKD46导入重组菌TT-52,获得同源重组受体菌TT-53(ΔclpP ΔyejE::tetRA PKD46 TT-1);(4)将PCR扩增获得的yejE基因二次同源重组打靶片段导入TT-53(ΔclpP ΔyejE::tetRA PKD46 TT-1),通过四环素敏感平板筛选,获得敲除了yejE基因的减毒沙门菌TT-54(ΔclpP ΔyejE TT-1)。结果 通过两轮(一次和二次)λ Red同源重组,减毒沙门菌TT-16(ΔclpP TT-1)的yejE基因被成功敲除,PCR及测序鉴定结果符合预期。结论 基于模式菌(大肠杆菌)所构建的λ Red同源重组技术完全适用于沙门菌;通过两轮λ Red同源重组,可实现对沙门菌特定靶基因的无痕敲除。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基层部队营区预防性消毒工作开展情况,为开展针对性技术帮带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察看的方式,对部分驻京基层部队新冠疫情期间营区消毒工作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7个单位,消毒药品储备均较为充足,但多数单位喷雾设备种类欠缺,现有喷雾器具腐蚀损坏较重。所有单位均加强了室内通风换气,对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和营门暂存物品进行化学消毒。部分单位在营区、办公楼入口等场所设置“消毒脚垫”。个别单位还对进入营区的人员进行消毒或对室外操场地面和空气进行化学消毒,或使用放置过久的消毒液。结论 所调查基层部队在预防性消毒工作中存在消毒对象确定不够严谨、消毒方式不够科学,以及过度消毒现象;应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防疫专业培训,提高消毒的科学性,做好消毒药械配备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型脑膜瘤的术前栓塞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5例大型脑膜瘤患者(最大径>5 cm),分成栓塞组(n=28)和对照组(n=27),栓塞组术前先予以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造影了解肿瘤血供情况,并予以PAV颗粒或栓塞微球颗粒(200~300 um)栓塞,对照组未予以栓塞,对比2组肿瘤切除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1~2周复查增强MR观察肿块切除程度。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456±145)mL,明显小于对照组(913±1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45±2.13)h和(5.23±1.4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4例出现栓塞后颅内高压,头痛加重,1例出现颅神经一过性麻痹,3例出现局部头皮坏死,经支持治疗后均缓解。结论大型脑膜瘤术前血管造影可以了解肿瘤血管情况,指导外科手术切除,栓塞术后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5.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不仅可以导致儿童肢体瘫痪,更严重的还可导致儿童终生残疾,甚至死亡。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15岁儿童发生的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横贯性脊髓炎、神经根炎等14种疾病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growth factor,PDGF)是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和细胞趋化作用。PDGF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能启动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形成信号网络,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从PDGF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信号通路、PDGF在系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诱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中医药对PDGF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了PDGF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所起的作用及中医药对它的调节作用,指出拮抗PDGF表达可能成为中药治疗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单链RNA,长度约22nt,在真核细胞中大量存在,其表达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特异性及发育阶段的特异性。在Victor Ambros等的研究中,首次提到非编码RNA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随后,科研工作者发现第二个小RNA-1et-7,它在人类、果蝇和线虫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在诊断及治疗子宫肿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例子宫肿瘤合并假性动脉瘤患者行DSA造影。明确诊断后介入栓塞假性动脉瘤供血动脉及子宫动脉。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6个月行CT扫描比较假性动脉瘤瘤腔大小变化。术后1个月内复查血常规评估贫血改善程度。结果 27例患者DSA造影均确诊为假性动脉溜,其中双侧子宫动脉供血25例(达92.5%);侧支血管供血21例(达77.7%)。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升高(P<0.05)。1周内假性动脉瘤瘤腔大小无明显变化,1~3个月假性动脉瘤腔缩小(P<0.05)。结论介入治疗在彻底栓塞假性动脉瘤载瘤血管后,退管至上级动脉能充分栓塞原发肿瘤供血动脉及侧支血管,具有微创、止血彻底、兼顾治疗原发肿瘤的优势,已逐渐成为治疗肿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临床创伤性疾病导致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1年2月~2012年10月共收治26例患者,对不同原因所导致的各类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采用VSD技术进行一期治疗,彻底清创后行游离植皮或不植皮,采用创面VSD材料覆盖,持续负压封闭吸引?结果:26例患者在皮肤移植前使用1~2次VSD技术治疗创面,10例创面不植皮而痊愈,14例创面经1次植皮治愈,2例行二次VSD技术后再次植皮,均取得彻底修复,无1例创面感染发生?结论:VSD技术能有效地治疗复杂创伤性创面,降低感染率,促进创面早期修复,为创伤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亮  王立刚  范卫君  唐田 《当代医学》2009,15(11):169-172
目的探讨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7年6月~2008年9月共1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7个转移灶,其中直径小于3.0cm的病灶共9个,3.0cm~4.0cm者12个,4.0cm~5.0cm者4个,大于5.0cm者2个,平均3.5cm±0.8cm,均采用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术后第1、3个月分别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治疗疗效。结果肿瘤影像学评价,16例患者27例病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3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3个,稳定(nochange,NC)1个。全组16例目前全部存活,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6个月,近期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技术是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