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肠合剂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血浆胃动素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配合清肠合剂灌肠,对照组应用肥皂水灌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胃动素和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2.5±4.1)h、首次排气时间(40.1±10.2)h、首次排便时间(70.8±17.9)h比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0.8±4.7)h、首次排气时间(59.5±12.8)h、首次排便时间(94.0±14.2)h均明显缩短,肠功能恢复快(P0.01)。治疗组第5 d胃动素(279.0±27.8)pg/m L比治疗前胃动素(210.7±25.0)pg/m L升高,第5 d IL-6(6.7±2.4)pg/m L比治疗前IL-6(12.7±9.7)pg/m L降低(P0.05)。对照组第5 d胃动素(259.8±25.2)pg/m L比治疗前胃动素(212.3±21.0)pg/m L升高,第5 d IL-6(8.3±3.2)pg/m L比治疗前IL-6(12.0±9.0)pg/m L降低(P0.05)。治疗组第5 d胃动素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68.8%)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5.7%)(P0.05)。结论:清肠合剂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浆IL-6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转移和复发是结直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TCs) 的存在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关键,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CTCs 来源于肿瘤组织,主要存在于癌症患者的外周血中,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生物标志物。CTCs 检测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评估结直肠癌术后预后、预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反应、评估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筛选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可能获益的患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癌作为死亡率较高的胃肠道肿瘤,目前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及化疗为主,化疗有较多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 多的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关于中医药联合化疗在胃癌治疗上的研究越来越多,各医家通过大量的实 验及分析,验证了中医中药在胃癌的治疗上能起到降低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但仍缺乏诊疗规范及大样本临床报道,相关机制的研究也应该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免疫逃逸是在多因素、多机制的作用下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的过程,在结直肠癌的形成、发展及复发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大量增殖,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的不成熟或功能低下,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失调,共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的免疫细胞在免疫逃逸机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右臀部肿物1年,于2016-03-10入院.既往病史:患者8年前因右臀部肿物于济南军区总医院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盆底神经纤维瘤(病理号:087076).2015-03患者再次发现右臀部肿物并逐渐增大,近4个月肿物明显增大,患者感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入院查体示:右臀部可触及7 cm×5 cm肿物,质软,边界欠清,活动度可,无压痛,皮温、皮色无异常.腹压升高时肿物明显突出,腹压降低时肿物部分还纳.  相似文献   
6.
胃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 40%~50%,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状态,预后大多不佳。目前关于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及放化疗。由于我国目前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大部分病人在发现时已错失最佳手术 时机,术后也有很高的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起到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 国内外专家的重视。蜈蚣、全蝎这类虫类中药常被使用。现就蜈蚣、全蝎对胃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气宽肠腹带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腹部手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术后给予普通腹带、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阑尾炎切除术除外)、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早期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理气宽肠腹带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理气宽肠腹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残端漏、输入袢或输出排梗阻等是BillrothⅡ式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自1995年以来,我们对该术式进行改良,采取结肠后胃-空肠“0”点吻合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共施术2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8~67岁。其中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12例,胃癌行根治术7例,溃疡病穿孔急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均行BillorthⅡ式重建消化道,采用结肠后胃空肠“0”点吻合方式。 手术方法:胃大部切除后,常规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切断十二指肠悬韧带,适当游离…  相似文献   
9.
马黄酊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自制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疗疮、散结消肿、散瘀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外用来治疗静脉炎、坏疽性病变和体表感染性疾病。其应用于临床数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如下。1药剂制作及应用方法1.1药剂配制将生马钱子、黄连各40g、木鳖子、栀子各10g干燥后粉碎,加入70%乙醇900ml密闭静置3d,渗滤后去药留酊,制成棕黄色酊剂备用。  相似文献   
10.
穆童  周永坤 《新中医》2019,51(8):298-301
目的:观察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40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腔压力、切口并发症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3、4、5、6、7天肠鸣音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4、5天腹腔内压均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天,观察组操作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操作前(P 0.05)。术后3、4天,观察组操作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颠簸疗法联合通腑消饮汤能减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急性肠梗阻患者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