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口服,101例患者(男65例,女56例),观察组:120例患者(男68例,女52例).三七皂甙片200mg,每日3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2组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于治疗后分别检测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5.83%)与对照组相比(1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甙与阿司匹林联用,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可能与三七皂甙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CT血管成像(CTA)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CTA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表现颅内出血10例,其中第四脑室出血4例、第四脑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全脑室系统出血1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表现为后颅窝占位症状1例.CTA显示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8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3例;其中囊状动脉瘤7例,梭形动脉瘤4例.手术所见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周边结构等与CT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多表现为第四脑室出血和小脑出血,CTA可清楚地显示小脑后下动脉瘤,对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和成人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能力的发展变化,探讨非靶-N2(NO-GO-N2)和非靶-P3(NOGO-P3)的神经心理学意义。方法记录和分析18名8岁组和17名11岁组健康儿童及20名22岁组大学生执行持续性操作测试的ERP和行为学结果,分析NOGO-N2和NOGO-P3的发展变化。结果随年龄增长,反应时间[8岁组,11岁组,22岁组分别为(658.01±94.04)ms,(580.14±98.58)ms,(522.21±89.43)ms]缩短,虚报错误数[8岁组,11岁组,22岁组分别为(2.41±2.03)次,(1.30±0.98)次,(0.27±0.59)次]降低,3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击中数增加,遗漏错误数降低,8岁组与11岁组和22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岁组与22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GO-N2波幅显著高于GO刺激的;NOGO-N2波幅随年龄增长,波幅降低,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GO-P3波幅在11岁组最低,与8岁组或者22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GO-N2与冲突监测,NOGO-P3与反应抑制有关;注意能力在11岁时发展得比较完善,而冲动抑制能力在11岁后才开始发展;NOGO-N2波幅随年龄增长,波幅降低,而NOGO-P3波幅不存在明显的与年龄相关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可导致脑、心、肾、肌肉等器官的严重损伤,其中以脑损伤最为严重,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等一系列改变,患者在治疗后可遗留认知能力及精神的改变,表现记忆力、情绪等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常儿童与成人反应抑制功能的fMRI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fMRI结合持续性操作测试(CPT)探讨正常儿童反应抑制能力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对正常儿童与成人各12名在执行CPT任务的同时进行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处理后得到的两组脑功能活动图对比.结果:儿童组在中央额前叶和扣带回激活的强度和区域明显小于成人组,在小脑、右侧前额叶腹外侧皮层比成人组激活明显;儿童组在左侧岛叶、成人组在梭状回有激活.结论:儿童的执行功能随着中央额前叶和额前叶背外侧皮层的发育而逐渐完善,且其在执行反应抑制时依赖更多的脑区协调,提示儿童执行反应抑制与成人采取的策略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对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在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舍曲林50~100mg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尼莫地平30mg/次,3次/d。两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AMD-17评分均显著降低,第6周显著低于第4周、第4周显著低于第2周、第2周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不仅具备良好的抗抑郁疗效,而且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一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影响。方法52例明确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复方血栓通组,分析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患者血液PLA变化。结果阿司匹林组治疗后。PLyA、PMA、PNA和PLA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复方血栓通组治疗前后PLyA、PMA、PNA和PLA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血栓通组头与阿司匹林组治疗后PLyA、PMA和PLA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N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及阿司匹林,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fMRI研究TIA患者脑默认状态网络的变化。方法分别采集16例TIA发作间期患者和16名正常对照组静息态fMRI扫描,以扣带回/楔前叶及腹侧扣带前回/内侧前额叶作为种子点,分析与种子点连通的脑区,研究两组间默认状态网络的变化。结果 TIA组与正常组具有相似脑默认状态网络,TIA组与正常组比较,ROI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域包括:扣带前回、楔前叶、前额叶及海马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主要存在小脑及丘脑。结论 TIA患者脑默认状态网络存在异常,扣带回、楔前叶及海马等脑区连通性的减弱反应TIA患者脑DMN失衡,丘脑和小脑的连通性增强,可能是脑TIA局部脑区功能减弱的补偿及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常成人执行控制和冲突监测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R-fMRI)技术,研究正常成人持续性操作任务(CPT)持续性注意条件状态的脑激活区,探讨持续性注意冲突监测和执行控制的神经基础。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6例健康右利手的成人进行了持续性操作任务实验测试,测试任务采用阿拉伯数字0~9,任务分为三种条件:靶(GO)、非靶(NO-GO)和背景数字。采集脑部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数据,通过SPM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非靶(NOGO)和背景数字相减,得到非靶任务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①前扣带回(ACC)和左侧背外侧额叶(DLPFC)激活。②脑干、壳核和尾状核激活。结论扣带回和背外侧额叶是执行冲突监控和反应抑制基础,在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形成反馈环路,实验支持背外侧额叶是执行控制脑区,提示在持续注意状态下,执行反应控制依赖脑干和新纹状体协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fMRI研究TIA患者脑默认状态网络的变化。方法分别采集16例TIA发作间期患者和16名止常对照组静息态fMRI扫描,以扣带回/楔前叶及腹侧扣带前回/内侧前额叶作为种子点,分析与种子点连通的脑区,研究两组间默认状态网络的变化。结果TIA组与正常组具有相似脑默认状态网络,TIA组与正常组比较,ROI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域包括:扣带前回、楔前叶、前额叶及海马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主要存在小脑及丘脯。结论TIA患者脑默认状态网络存在异常,扣带回、楔前叶及海马等脑区连通性的减弱反应TIA患者脑DMN失衡,丘脑和小脑的连通性增姒,可能是脑TIA局部脑区功能减弱的补偿及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