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目的 评估探讨白细胞介素-18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CS组,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共39例,3个亚组各13例)、正常健康成年人(对照组,38例),ACS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病变分支数又分为三组[累及单支的ACS 1组,累及双支的ACS 2组,累及三支及以上的ACS 3组],共39例,各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测定IL-18,并分析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较高的血清IL-18水平出现在ACS 3组(P〈0.01),其次依次分别为ACS 2组(P〈0.01)和ACS 1组(P〈0.05),CCS组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8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观察指标,并且与病变分支数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方法和疗效。方法9例经股动脉入路心脏介入性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在瘤腔内注射小剂量凝血酶(〈100U)。结果9例均取得成功,次日、1周、1个月后复查未复发,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峰  杨玲  关思虞 《中国医药导刊》2013,(8):1298-1299,1301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28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成人60例作为对照,分析受试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患者的住院情况和病死率。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患者血浆BNP浓度也随之增高,二者呈正相关;患者的血浆BNP浓度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BNP诊断CHF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1.7%;3月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患者的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入院患者;患者的住院次数和病死率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血浆BNP可以有效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且与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赵玉勤  朱锐  吴校林  李彬  陶红  关思虞 《医药导报》2013,32(8):1025-1027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物,伴有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神经内分泌拮抗药等标准治疗。治疗组入院后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0.5 g,tid;对照组给予安慰药,tid。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入院后第1,7天和治疗1个月时检测NT-proBNP和Cys C,入院后第1天和治疗1个月时检查心脏彩色超声,监测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第7天和治疗1个月时NT-proBNP水平均较本组第1天显著降低(P<0.05),治疗1个月时Cys C水平较本组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个月时NT-proBNP和Cys C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以降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NT-proBNP和Cys C水平,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AdVEGF165)转染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腺病毒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影响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子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转染后用胰酶消化传代培养,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AdVEGF165转染组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AdVEGF165转染BMSCs后,生长曲线与正常培养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够在BMSCs中介导VEGF的表达,且对BMSCs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AdVEGF165)转染乳鼠心肌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模型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标记BrdU、共培养法转染AdVEGF165基因;收集培养液上清,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VEGF的表达。结扎同种大鼠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将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移植转染心肌细胞(组Ⅰ)、单纯心肌细胞(组Ⅱ)、AdVEGF165(组Ⅲ)和DMEM培养基(组Ⅳ)。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前及移植4周后的心功能。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作HE病理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并计数血管密度。结果:AdVEGF165基因转染的心肌细胞表达VEGF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检测心功能提示转染细胞组(组Ⅰ)心功能障碍轻于其它3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移植细胞在移植区存活;HE染色血管计数显示转染组(组Ⅰ)有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P<0.01) 。结论:AdVEGF165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后表达分泌VEGF增加,可促进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心肌血供,有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能更好地减轻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大鼠梗死心脏局部存活、分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明确同种异体干细胞及VEGF基因转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单纯注射培养基对照组、MSCs治疗组及VEGF基因转染MSCs治疗组。分离纯化雄性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1h后植入到SD大鼠心组织,移植4周后检测心功能并取心脏行组织染色检查。结果异体大鼠MSCs可在梗死心组织定居、生存;免疫组化检测MSCs转化为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与对照组比较VEGF基因转染异体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5),梗死边缘区心肌面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加(P<0.05)。结论同种异体VEGF基因转染MSCs移植治疗AMI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AdVEGF165)转染的乳鼠心肌细胞移植对慢性心梗(MI)大鼠一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标记BrdU、转染AdVEGF165基因;收集培养液上清,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VEGF的表达。结扎同种大鼠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4周后将心梗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移植转染心肌细胞(组Ⅰ)、单纯心肌细胞(组Ⅱ)、和DMEM培养基(组Ⅲ)。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前厦移植4周后的心功能。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作HE病理染色厦免疫组化检测,并计数血管密度。结果:AdVEGF165基因转染的心肌细胞表达VEGF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超声检测心功提示转染细胞组(组Ⅰ)心功能较其他2组显著改善(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移植细胞在移植区存活;HE染色血管计数显示转染组(组Ⅰ)有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P〈0.01)。结论:AdVEGF165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后表达分泌VEGF增加,可促进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心肌血供,有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能更好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移植具有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但是二者联合应用是否优于单独应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生和心功能的影响。设计: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采用单一样本观察;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采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内科,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4只。表达载体PAdTrack/VEGF165。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以5-溴-2’-脱氧尿苷标记细胞。②制备、抽提、纯化、鉴定质粒PAdTrack/VEGF165。③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均为12只,干细胞+质粒组、干细胞组、质粒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心肌内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和/或VEGF165。转染、DMEM注射。④4周后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梗死及缺血区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②血管计数。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干细胞+质粒组和干细胞组梗死及缺血心肌处可见大量5-溴-2’-脱氧尿苷标记的移植细胞,其中缺血心肌处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形成新生毛细血管。②Ⅷ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分布为干细胞+质粒组〉质粒组〉干细胞组〉对照组(P均〈0.01)。③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治疗后室壁厚度和室壁运动幅度改善,射血分数值增加幅度为干细胞+质粒组〉干细胞组〉质粒组〉对照组(P均〈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能进一步增强大鼠梗死缺血区血管再生、改善室壁厚度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移植具有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但是二者联合应用是否优于单独应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生和心功能的影响。设计: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采用单一样本观察;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采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内科,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4只。表达载体PAdTrack/VEGF165。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以5-溴-2’-脱氧尿苷标记细胞。②制备、抽提、纯化、鉴定质粒PAdTrack/VEGF165。③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均为12只,干细胞 质粒组、干细胞组、质粒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心肌内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和/或VEGF165转染、DMEM注射。④4周后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梗死及缺血区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②血管计数。③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干细胞 质粒组和干细胞组梗死及缺血心肌处可见大量5-溴-2’-脱氧尿苷标记的移植细胞,其中缺血心肌处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形成新生毛细血管。②Ⅷ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分布为干细胞 质粒组>质粒组>干细胞组>对照组(P均<0.01)。③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治疗后室壁厚度和室壁运动幅度改善,射血分数值增加幅度为干细胞 质粒组>干细胞组>质粒组>对照组(P均<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能进一步增强大鼠梗死缺血区血管再生、改善室壁厚度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