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无症状脑梗死(S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8例健康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CIMT与SCI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合并SCI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44.1%vs29.1%),虽然两组合并SCI患者CIMT均明显高于不合并SCI者(P<0.01),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在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发现CIMT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95%CI1.00~3.86,P=0.03)。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IMT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C/HDL-C比值)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共连续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健康体检者1 320例,其中男性885例,女性435例,平均年龄(49.0±10.0)岁,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了解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独立相关(男性:β=0.067 3,P=0.005;女性:β=0.033 2,P<0.001),而且在女性患者中,即使LDL-C水平在合适范围内(<3.37mmol/L),该相关性仍然存在(β=0.100 9,P=0.015)。结论 LDL-C/HDL-C比值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LDL-C而言,LDL-C/HDL-C比值是一项更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与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我科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健康体检患者959例[男性693例,女性266例,年龄(49.8±9.1)岁],根据修订后的中国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443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516例)。比较两组患者无症状脑梗死的患病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代谢综合征组罹患无症状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41.1%vs27.5%,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与无症状脑梗死发病明显相关(OR=1.73,95%CI:1.24~2.41,P=0.001 2),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内高血压(OR=1.40,95%CI:1.05~1.88,P=0.023 0)、糖尿病(OR=1.75,95%CI:1.23~2.48,P=0.001 9)也是无症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其他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代谢综合征与无症状脑梗死关系密切,代谢综合征是无症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L-carnitine,L-CN)对波动性高糖处理大鼠心肌细胞(rat myocardial cell,RMC)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RMC在高糖(20 mmol/L)、波动性高糖培养液(5.5mmol/L和20 mmol/L每隔8 h轮换1次)中培养5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组、波动性高糖组、波动性高糖+L-CN处理组(102、2.5×102、5×102、103、104、105及106μM).运用细胞增殖试验(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依据细胞增殖试验的结果,将分组调整为阴性对照(正常组)、阳性对照(波动性高糖组)、波动性高糖组+L-CN处理组(102、25×102、5×102、103及10μM),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dipoR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心肌细胞OD值降低不明显;波动性高糖组心肌细胞OD值减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波动性高糖组对细胞的损害作用明显高于单纯高糖组.L-CN(5×102μM)处理组较波动性高糖组OD值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L-CN(2.5×102、103及104μM)处理组较波动性高糖组OD值增加,差异无显著性(P>0.05);L-CN(105μM和106μM)处理组较波动性高糖组OD值下降,提示左卡尼汀的作用浓度在102~104μM之间.L-CN处理后RMCs AdipoR1 mRNA、AdipoR2mRNA均明显增高(P<0.01),当L-CN工作浓度在5×102μM时,AdipoR表达增加更明显.结论 波动性高糖与单纯高糖相比时细胞的损害作用更强,左卡尼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波动性高糖引起的细胞损害作用,且药物有效浓度在102-104μM之间.在波动性高糖环境中,RMC AdipoR mRNA表达下调(P<0.01),左卡尼汀能明显上调波动性高糖处理后大鼠心肌细胞AdipoR mRNA表达(P<0.01),从而为L-CN类药物更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心肌病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西北地区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团队在“EFFECT(E:efficient,高效;F:fast,快速;F:flexible,灵活;E:equipment,设备;C:cooperation,合作;T:timely,及时)原则”指导下进行远程救治和院际转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ECMO团队在“EFFECT原则”指导下转运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ECMO适应证、ECMO置管模式、转运方式、院际转运距离、转运期间并发症以及结局。结果:46例转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8)岁,其中男性30例(65.2%);ECMO适应证包括心原性休克35例(76.1%)、严重呼吸衰竭6例(13.0%)、其他原因导致的循环衰竭5例(10.9%);ECMO采用静脉-动脉模式40例(87.0%),采用静脉-静脉模式6例(13.0%)。所有患者在“EFFECT原则”指导下均成功转运,均经救护车转运至我院,转运最远距离1 095 km,平均距离为(267.87±271.05)km。转运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转运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arnitine,L-CN)升高波动性高糖处理的大鼠心肌细胞(rats myocardial cells,RMC)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的作用与L-CN作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RMC在波动性高糖培养液(5.5、20mmol/L每隔8h轮换1次)中培养5d后,随机分为只加低糖DMEM培养基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20mmol/L)、波动性高糖处理组、波动性高糖+L-CN处理组(工作浓度5×102μmol/L刺激4、8、12、24、36、48h)。运用细胞增殖试验(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dipoR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波动性高糖组比较,L-CN处理后RMC AdipoR1 mRNA、AdipoR2 mRNA增高并具明显时间依赖性,L-CN(5×102μmol/L)处理24h后AdipoR mRNA增加最明显(P<0.05)。结论:在波动性高糖环境中,RMC AdipoR mRNA表达下调(P<0.05),L-CN能上调波动性高糖处理后心肌细胞AdipoR mRNA表达并具明显时间依赖性(P<0.05)(尤其AdipoR1 mRNA)。从而可能为L-CN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时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新思路、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康体检人群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患病率、影像学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行头颅磁共振(MRI)常规检查的1008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SCI患病率,概括其病灶特点,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常见危险因素与SCI相关性。结果共发现328例SCI患者,患病率为32.5%,其中83.4%缺血灶为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额叶、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侧脑室周围白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尿酸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SCI和非SCI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人群SCI发病率并不低,应引起重视并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外周血vasostatin(VS)-2水平变化及阐明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4只SHR大鼠组和14只京都Wistar(WKY)大鼠组空腹外周血血浆VS-2水平,并利用清醒自由大鼠血流动力学动态检测技术检测大鼠血压、心动周期及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结果 ①与WKY对照组相比,SHR组大鼠空腹血浆VS-2水平升高〔(0.43±0.05) pg/ml vs.(0.34±0.05) pg/ml,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VS-2水平呈正相关(r=0.781,P<0.05;r=0.822,P<0.05;r=0.918,P<0.01);HR与VS-2水平无关(r=0.350,P>0.05);BRS与VS-2水平呈负相关(r=-0.959,P<0.01);进一步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P及BRS是VS-2水平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 SHR大鼠空腹血浆VS-2水平高于WKY大鼠,表明VS-2可能在动脉血压的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