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4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2例罕见的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以便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例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对该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颌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1例在术后半年发生局部复发并行第2次手术,另1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分析并评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颌面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例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皮瓣中,1例术中皮瓣危象抢救成功,1例术后皮瓣危象抢救成功,全部皮瓣成活,成活率为100%。成活皮瓣术后修复效果满意,腿部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系统恒定,游离移植皮瓣成功率高,供皮面积大,组织量丰富,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大小厚薄具备可控性,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雌二醇对兔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获得兔髁突软骨细胞。应用MTT四唑盐比色法,同位素掺入法检测不同剂量71-β雌二醇(E2)(10^-12~10^-6mol/L)对兔髁突软骨细胞生长、DNA、胶原及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旨在观察雌二醇对外体培养的兔髁突软骨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10^-8mol/L及10^-1~10^-8mol/L17β-E2对体外培养的兔髁突软骨细胞生长及DNA合成具有刺激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最大效应浓度分别为10^-8mol/L及10^-9mol/L。但进一步增加E2浓度则刺激作用减弱。10^-6mol/L具有明显抑制性。E2对蛋白多糖合成具有相似的作用,最大刺激效应浓度为10^-8mol/L。而10^-6mol/L E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E2对胶原蛋白的合成无明显作用。结果显示:17β-E2对外培养的兔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及分化具有双向性作用。随其剂量不同,既具有促进效应又具有抑制效应。表明雌激素对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在颞下颌关节某些疾患的发生及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浆细胞瘤(plasmacytoma)是一组来源于B淋巴细胞,表现为浆细胞单克隆增殖的罕见肿瘤,临床分型包括浆细胞性骨髓瘤,又称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骨孤立性骨髓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及冒烟型骨髓瘤,不分泌性骨髓瘤,骨硬化型骨髓瘤,双克隆及三克隆型骨髓瘤,且后者均可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变异型[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舌癌根治术中不断开下颌骨的舌侧松解入路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灶T2~T3期,未侵犯下颌骨的舌癌患者。比较采用断开下颌骨与不断开下颌骨的手术入路的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生活质量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断开下颌骨组1例原发灶复发,发生在舌部原发灶基底部;不断开下颌骨组1例原发灶复发,同样发生在舌部原发灶基底部;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1个月,不断开下颌骨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外观评分均优于断开下颌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不断开下颌骨组外观得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癌联合根治术中,适当的采用不断开下颌骨的舌侧松解入路,可以在保证手术的根治效果的同时,又能保留患者外形及咀嚼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6.
下唇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缺损 ,临床上有多种方法修复。以唇动脉为蒂设计扇形组织瓣行下唇再造术 ,治疗下唇缺损在 1/ 2以上的患者 ,经临床治疗 6例 ,效果良好。并具有以下优点 :破坏小 ,愈合快 ,颜色自然、美观、唇外形及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及其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对8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临床特点和24例颌下腺手术野术中脱落细胞学进行分析及检测。结果:本院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有3例复发(3/366例,0.8%),另5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均为外院转入我院。8例病例复发时间均在1年以上,其中1例第2次复发时间为第1次复发术后5个月。1例复发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术中见瘤体深叶处存留少许腺细胞,7例无腺细胞残留。术中脱落细胞显示8例原发性肿瘤手术野冲洗前有3例检测到腺泡细,5例为血液细胞,冲洗后2例为腺泡细胞,6例为血液细胞,8例复发性肿瘤冲洗前后均为1例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8例非瘤性病变冲洗前1例为腺泡细胞,7例血液细胞,冲洗后均为血液细胞,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罕见,可能与细胞学穿刺及瘤旁腺泡有关。  相似文献   
8.
腮腺肿瘤及瘤旁腺泡p16、p21和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后瘤旁腺泡生物学特性与肿瘤复发及恶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对68例腮腺肿瘤及瘤及腺泡p16、p21的表达和DNA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良恶性肿瘤p16、p21蛋白表达阳性目标值明显于正常腺泡(P<0.01),表达区域主要位于腺管样或肌上皮团块区的细胞浆中,部分肿瘤及瘤旁腺泡分别为强阳性和弱性表达,复发性腮腺深叶包膜不完整肿瘤阳性目标值高于原发性腮腺浅叶包膜完整的肿瘤(P<0.05)。DI、S%和PI指数良恶性肿瘤及瘤旁腺泡均于常腺泡(P<0.05)。结论:p16多肿瘤抑制基因丢失,p21癌基因突变时,腮腺肿瘤瘤旁腺泡在术后可能处于一种“准新生物”状态,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它们在肿瘤复发,恶变中具有潜在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PTPIP51、p-Raf-1及ERK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TPIP51和p-Raf-1及ERK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TPIP51与p-Raf-1蛋白在组织切片内表达及定位;PBS冲洗后对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普通光镜对比观察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TPIP51蛋白在组织和细胞内的定位;Rea-ltime PCR检测PT-PIP51与ERK1/2基因mRNA在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PTPIP51与p-Raf-1蛋白在癌巢周围增殖旺盛的肿瘤细胞、间质免疫细胞及部分脉管壁内皮细胞表达阳性且2种蛋白在细胞中共定位表达。同时发现PTPIP51与ERK1/2基因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表达高于配对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1/2及PTPIP51基因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41,P<0.05);两者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无关,与肿瘤的TNM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TPIP51与Raf-1可能通过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2种蛋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腮腺区肿瘤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2例术前初步诊断为腮腺区肿瘤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及水成像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制定手术方案。其中15例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6例施行了保留部分腮腺及导管的功能性手术,1例仅接受局部包块切除。结果:①腮腺肿瘤磁共振水成像较普通的X线腮腺造影具有简单、无创、安全以及三维成像等优点;②磁共振以及水成像、三维重建能够更全面立体地提供腮腺肿瘤的信息。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术对腮腺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经水成像显示有腮腺导管系统破坏的肿瘤可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对经水成像显示具有完整腮腺导管系统的良性肿瘤应考虑腮腺的功能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