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35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3.
杨丹  徐木先 《自贡医药》1997,19(3):22-22
报告32例小儿食管异物的诊治体会,提出食管人口为小儿食管异物最易嵌顿部位,诊断上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手术以全麻为宜,术中应严密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必要时先行气管插管以确保术中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4.
1989年11月~1993年10月46对男方患免疫性不孕的夫妇,在芬兰赫尔辛基家庭联合会不育诊所参加本研究。男性配偶均在精液  相似文献   
5.
杨丹  杨琳 《哈尔滨医药》1995,15(3):27-27
1992年2月至1994年12月,我院采用钳夹法治疗脱入阴道内的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单发,带蒂子宫粘膜下肌瘤脱入阴道内。宫体粘膜下肌瘤12例,瘤蒂附着于前壁6例,后壁3例,侧壁2例,宫底部1例,宫颈粘膜下肌瘤18例。瘤蒂直径在  相似文献   
6.
杨丹华 《当代医学》2007,(21):111-112
本院肠道门诊5~7月共接诊1546例腹泻病人,其中急性肠炎308例,痢疾17例,霍乱1例.在疾病诊断治疗中大便标本常规检查、02培养、致病菌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腹泻病人"有泻必采、有样必检"的原则,每位腹泻病人必须留大便送检,如无大便者应作肛拭,故有相当部分患者因此而放弃就医.本文观察分析腹泻病人的心理特征,实施相应护理对策,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广泛存在于需氧生物细胞内的一族金属酶,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歧化反应,是生物体内O_2~(?)的主要清除剂,对机体细胞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授精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育夫妇治疗有许多新方法,最近几年趋向于探索对医生,病人均简单的治疗。这些方法包括宫腔内为授精(IUI),直接腹腔内授精(DIPI),直接卵泡内授精(DIFI),经阴道输卵管内授精(TITI)。  相似文献   
9.
解剖一具成年男尸 ,年龄约 30岁 ,身高 1 70cm ,肥胖体型 ,发现左侧双肾孟双输尿管畸形 (附像片 )。报告如下 :左肾位置外形正常 ,但见肾门处有双肾孟穿出 ,上位肾孟在肾动脉后上方出肾门后下行 ,移行为直径约 5cm长的输尿管 ,此输尿管全长约 30cm。下行迂回曲折逐渐变细 ,跨髂总动脉处约 2cm ,输尿胱开口处约 1 5cm。整条输尿管形如肠管 ,其行程无异常 ,此输尿管内无结石等异物。下位肾孟在肾动脉的后下方出肾门下行 ,移行为正常输尿管。上位输尿管膀胱开口处位于下位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的后下方。右侧肾孟及输尿管未见异常。输尿管的异常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与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区别。方法 SD大鼠分组,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STZ建立1型糖尿病(T1DM)模型;高脂高糖饲养6周后按体质量35 mg/kg单次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设立正常对照(Con)组。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的体质量、血糖水平。成模8周后,电子Von Frey仪检测机械痛阈值,热水甩尾试验检测甩尾潜伏期,并取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成模后第1、8周,与对照组及T2DM组相比,T1DM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下降(P0. 01); T1DM组与T2DM组的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 DM组的甩尾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 01),T2DM组较T1DM组延长更显著(P0. 05)。DM组的机械痛阈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1),T2DM组较T1DM组降低更明显(P0. 01); DM组大鼠的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肿胀或皱缩,髓鞘密度不均匀,空泡变性,部分神经纤维髓鞘脱失; T2DM组的神经损害程度较T1DM严重。结论 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严重于1型糖尿病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