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平滑肌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志成  李宏  刘阳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7):807-809,i001,i002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n=5)为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n=5)为静态培养。3周后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结果血管样组织直径5mm,长10mm,厚1mm。实验组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多,排列有层次。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少且排列紊乱。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弹性的血管平滑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使用贝前列素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集住院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贝前列素组、西地那非组、贝前列素与西地那非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对比分析4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3、6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 贝前列素组、西地那非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运动耐力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性指标、心肌酶指标、血浆脑钠素(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房压、左右心室大小、PAP、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检查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通过使用两种联合药物作用的疗效的评估,可以一定程度降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发病次数,降低其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生物力学的原理,分析了直圆筒形血管的流动状况和血管的受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的能模拟血管体内环境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血管的培养和相关检测分析,表明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是合理的,性能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其理论基础即血液流体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生物反应器的原理、结构、应用及评估,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评价改良颅耳角成形术在全耳再造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对161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全耳再造。一期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采用改良颅耳角成形术完成颅耳角重建:人工骨材料作为支撑支架,耳后筋膜包裹支架,耳后枕部刃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151例患者术后颅耳角形态满意;10患者术后颅耳角瘢痕挛缩较明显,影响颅耳角角度。9例患者颅耳角植皮区下部色泽变深或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改良颅耳角成形术能较好地呈现满意的颅耳角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二期法的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进行改进,以增强再造耳结构的自然性及稳定性。方法自2009起,对234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廓再造,并对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法进行了系列改良,措施包括:①供区仅切取第6~8肋软骨;②根据肋软骨厚度不同,采取个性化雕刻;③耳屏对耳屏复合体下方以U型软骨块支撑;④Ⅰ期术后,对耳舟和耳甲腔进行负压管理;⑤Ⅱ期手术时使用特定形状的骨水泥支架进行支撑。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在耳廓的位置及三维形态、耳廓皮肤色泽、与健侧耳的对称性等方面多能达到满意效果,再造耳结构及颅耳沟的稳定性获得保证。本方法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颅耳角缩小,系由严重瘢痕增生与挛缩引起。结论对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的改良有效、实用,术后效果满意,但不易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胸腔积液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良性和恶性积液患者组。结果良性积液患者的发热、腺苷脱氨酶(A-DA)〉45U/L的发生率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恶性积液患者(P〈0.05),良性积液患者ADA〈30U/L、血清癌胚抗原(CEA)〉10μg/L、CEA〉55μg/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恶性积液患者(P〈0.05)。结论发热发生率、血清癌胚抗原及腺苷脱氨酶测定结果是鉴别诊断良性、恶性积液的重要指标;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老年胸腔积液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实验表明聚羟基乙酸支架材料已成功在裸鼠及大型哺乳动物体内构建形成了组织工程化软骨、骨、肌腱等组织,将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能否在裸鼠皮下形成血管样结构? 目的:采用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形成的复合物移植于裸鼠皮下,验证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可行性。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2-01/06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新生婴儿脐带来源于本院妇产科健康新生儿,经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用26只3~4周龄清洁级裸鼠,雌雄不拘,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聚羟基乙酸购自Alban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 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材料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包绕于硅胶管使成管状结构后移植于20只裸鼠皮下为实验组,将未接种细胞的单纯聚羟基乙酸置入其余6只裸鼠皮下。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置入后第2,6周后取出两组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III因子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结果:裸鼠2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结果:移植物置入2周后,两组移植物均有管状结构形成;置入6周后,对照组管形结构消失,围绕硅胶管有极薄的纤维组织包裹形成,抽去硅胶管后,纤维组织失去支撑,无法维持管型结构。实验组抽去硅胶管后,新生组织仍维持管型结构。②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物置入2周后,两组均可在镜下观察到大量未完全降解的聚羟基乙酸,对照组内少有细胞成分,实验组内可见多量细胞存在;置入6周后,两组聚羟基乙酸成分基本消失,对照组只有菲薄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实验组显示有新生血管组织形成,其最内层有VIII因子阳性细胞覆盖,管壁内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及散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存在。 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聚羟基乙酸复合物置入裸鼠皮下可形成具有与正常血管组织学结构相似的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于6个月龄犬颈总动脉血管获取平滑肌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并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模拟成年哺乳动物循环系统的参数予以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为静态培养,其余与实验组相同,分别于3与6周后取材检测.结果 生物反应器内培养的血管大体观察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色泽光亮;HE染色显示平滑肌纤维成分排列较规则,有层次感;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成分较多而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为棕黄色层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色泽暗淡;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成分较少且排列紊乱,层次感差.结论 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结构的血管样结构的平滑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新技术。本综述了其理论基础即血液流体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生物反应器的原理、结构、应用及评估,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