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和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AM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145例AMI患者和170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IL-6血清水平和基因-572C/G多态性检测,IL-6血清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基因型检测应用PCR/RFLP方法。结果AMI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36±19.91)pg/ml比(4.59±2.69)pg/ml,P<0.01]。AMI组CC、CG、GG三种基因型频率为52.41%、41.38%、6.21%;对照组为64.12%、34.70%、1.18%。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前者CG GG基因型频率与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CG GG基因型人群患AMI的风险是CC基因型人群的1.62倍(95%CI:1.03~2.55,P<0.05)。不同基因型人群间血清IL-6水平无差异。结论AMI患者血清IL-6水平高,-572CG GG基因型频率高,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AMI发生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心腔内单极电图旁道定位和消融靶点的图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冠状窦和二尖瓣环单极记录标测左侧显性旁道和确定消融靶点指导射频消融治疗20例预激综合征。同步记录多部位冠状窦单极电图均清楚显示房波(UP)和室波(UR),其旁道定位点表现为 UP 降支和 UR 起始几乎融合构成特征性的复合波——PQS 波,而远离旁道的单极电图显示 UP 和 UR 分离构成 P—QS 或 P—rS 波。二尖瓣环单极记录时其图形变化类同冠状窦。比较冠状窦标测点和二尖瓣环单极电图的图形特征能迅速、直观地确定消融靶点。  相似文献   
3.
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1例病人,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15~51(平均35)岁.风湿性心脏病史2~27年.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心房纤颤2例.全组均无风湿活动的临床依据.采用日本Toray公司Inoue球囊和Schntider-Shiley AG聚乙烯同轴双囊导管及配套器械.经皮穿刺右侧股动静脉,完成右心导管检查和左室造影后,插入长导丝至右房上部,选择左房下1/3与脊柱右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白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已证实,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血白细胞(WBC)计数增高与心肌坏死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此现象与AMI的梗塞范围及其预后相关。本文分析108例AMI资料,旨在探讨WBC增高与AMI的梗塞范围及其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为一较常见的心脏血管畸形,既往多用手术方法治疗,少见经皮球囊成形的报道。我院近期对1例同时并有二尖瓣狭窄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施行了经皮球囊成形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0岁。于24年前发现血压高,且上、下肢血压比值不正常。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心房颤动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对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的患者在PBMV后1~2周进行复律治疗。结果显示:PBMV后近期复律治疗房颤均能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9~46(31.6±7.1)月,22例患者仍维持窦性心律(73.3%)。房颤复发与患者的年龄、二狭程度无明显关系。房颤病程超过12个月,PBMV后左房残留压较高和术后左房回缩程度小是房颤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我院5例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国内文献报告25例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结合本院5例及截至1996年的国内文献25例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范围5—63岁。均经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24小时心  相似文献   
8.
报道Inoue单囊和聚乙烯同轴双囊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1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10例手术成功的病人术后左心房平均压和二尖瓣压差明显下降。术后三日Dopplef超声检查左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二尖瓣口面积平均增加81%,术后运动耐量基本接近正常。作者结合二种技术出现的特殊并发症对其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对冠心病(CHD)发病易感性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245例CHD患者(CHD组)和2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IL-6基因-572C/G多态性,探讨其与CHD的相关关系;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研究人群血清IL-6水平,观察基因型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结果:IL-6基因-572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D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对于CC基因型,暴露于CG、GG基因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6(95%CI:1.01~2.10,P<0.05)和5.19(95%CI:1.69~15.89,P<0.01);不同基因型患者间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CHD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但该多态性对血清IL-6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的降血脂疗效及是否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方法:67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男性51例,女性16例;年龄54a±s11a)给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po,qn,疗程8wk。结果:治疗8wk后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100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I升高,(P<0.05);另外血浆粘度、凝血因子I、血小板粘附率和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能有效降低高血脂,同时明显改善了病人的高粘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