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nanoparticles,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公司提供。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对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有无影响。方法入选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术前24 h内均给予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PCI后24 h测血栓弹力图,3 d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结果术后24 h、3 d时两组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炎症反应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C 反应蛋白 (CRP)、纤维蛋白原 (Fg)及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冠心病 (CHD)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绞痛 (AP)组及正常对照各 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 6浓度 ,散射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Fg及血清CRP水平 ,并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pn特异性抗体IgG、IgM滴度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抗体IgG滴度做对照。 结果 :AMI组和AP组的血清IL 6、CRP及血浆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0 .0 1)。血清IL 6、CRP及血浆Fg水平彼此显著相关 (r值分别为 0 .81、0 .80和 0 .6 8,均P <0 .0 1) ,三者水平与AP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危险分数相关。AMI组、AP组血清抗Cpn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 P <0 .0 1、<0 .0 5 )。三组的Cpn特异性IgM抗体与抗呼吸道合胞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抗CpnIgG抗体阳性者IL 6、CRP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Cpn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G滴度与血中IL 6、CRP及Fg水平均明显相关。 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及其诱生的急性相蛋白与CH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炎症反应强度可能反映CHD病变程度。Cpn慢性感染与CHD相关 ,并可能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参与CH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宣武医院冠心病监护室(CCU)2009—2010年收治的STEMI患者343例,其中女92例,男251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性别患者高血压发生率、2型糖尿病发生率、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TG、血肌酐、CRP、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左主干+右主干+其他病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年龄大于男性患者,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血糖、LDL-C、HDL-C、BNP、院内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发病到入住CCU时间长于男性患者,吸烟率、入院时舒张压、LVEF、CK-MB峰值、Killip分级≥Ⅱ级者所占比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再灌注治疗率低于男性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NP水平升高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女性STEMI患者年龄偏大、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高、病情较重、误诊误治率及院内病死率较高,女性、BNP水平升高是老年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雷帕霉素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术后 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 30 %~ 5 0 % ,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亦高达 1 0 %~ 2 0 %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 ,学者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和研究 ,包括药物疗法和放射疗法。目前看来 ,最为有效并有明确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是雷帕霉素 (rapamycin ,RPM )和紫杉醇。本文现就RPM在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中的进展作一扼要综述。1 RPM的一般特性及作用机制RPM于 1 975年由加拿大Ayerst研究所发现。纯净RPM为白色结晶 ,分子式C56H89NO1 4 ,分子量 91 4.2 ,易溶于甲醛…  相似文献   
6.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 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nanoparticles, 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 公司提供。 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 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 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 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 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 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7.
8.
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α-颗粒膜蛋白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Ⅰ组),分为急性(ⅠA组)和病情稳定(ⅠB两个阶段,稳定型心绞痛组(Ⅱ组)35例,正常对照组(Ⅲ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白介素-6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α-颗粒膜蛋白浓度。结果白介素-6,C-反应蛋白,α-颗粒膜蛋白水平ⅠA组均高于ⅠB组、Ⅱ组、Ⅲ组(P值均<0.05)。ⅠB组、Ⅱ组3个指标比Ⅲ组高(P值均<0.05)。ⅠB组、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介素-6,C-反应蛋白,α-颗粒膜蛋白浓度间彼此呈直线相关(P值均<0.01)。结论①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及其诱生的急性相蛋白C-反应蛋白在心绞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②炎症反应影响心绞发生发展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血小板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rush技术置入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处理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Crush技术处理患者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29例。即在左主干及分支中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主支支架部分压住分支支架2~3mm,并行对吻扩张。记录手术操作及住院相关资料,定量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冠状动脉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以改良Crush术式完成国产DES置入术,并全部完成最终对吻扩张。平均操作时间36·2±9·4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8·3±3·5min。其中13例经桡动脉路径完成,16例经股动脉完成;17例(58·6%)患者为前降支开口病变,12例(44·8%)行球囊预扩张;23例置入PARTNER支架,6例置入EXCEL支架;主支支架直径为3·76±0·25mm,长度为18·19±3·40mm。本组病例无严重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平均临床随访时间为14·2±5·2个月,无猝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无再狭窄及靶病变血运重建。14例(48·3%)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5±2·7个月。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基线开口狭窄率为78·4%,平均靶病变长度为13·20±4·71mm,主支支架即刻获得管腔为1·92±0·22mm,晚期管腔丢失为0·06±0·10mm,无主支支架再狭窄发生;边支晚期管腔丢失为0·21±0·12mm,无再狭窄发生;左主干晚期管腔丢失为0·09±0·12mm。结论Crush技术置入双国产DES处理左主干Ⅳ型分叉病变手术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临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病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9月—2016年4月因冠心病(CHD)就诊并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病人132例,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人124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将病人分为氯吡格雷正常、中间和慢代谢型3组。并采用改良血栓弹力图(TEG)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ADP的MA值(MA-ADP)。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合并疾病、血脂及肌酐水平),CYP2C19基因型与ADP抑制率及MA-AD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快代谢病人(CYP2C19*1/*17)1例(0.8%),正常代谢病人(CYP2C19*1/*1)43例(34.5%),中间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56例(45.2%),慢代谢病人(CYP2C19*2/*2、CYP2C19*2/*3)24例(19.4%)。3组病人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总胆固醇(TC)及肌酐(Cr)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LC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0,P0.05);3组病人MA-ADP47 mm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883,P0.05)。结论CYP2C19基因型与ADP抑制率及MA-AD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BMI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