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近年报道,腓骨长肌腱可作为重建前交叉韧带新的移植材料,且能取得与腘绳肌腱同等效果,有必要对这2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材料进行系统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英文分别在中文数据库(万方医学、中国知网、维普医药、中国生物医学)、英文数据库(Ovid、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自建库至2019年3月,并由2名评价员通过筛选文献、文献评价、提取数据,并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通过制定的检索式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413篇,最终符合纳入标准10篇,包括647例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其中271例使用腓骨长肌腱重建,376例采用腘绳肌腱重建;(2)Meta分析显示:腓骨长肌腱组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的IKDC评分高于腘绳肌腱组(MD=1.23,95%CI[0.31,2.51],P=0.0009;MD=3.19,95%CI[0.07,6.31],P=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腘绳肌腱组(OR=0.15,95%CI[0.03,0.69],P=0.01);两组术后6,12个月的Tegner评分、关节活动度、关节松弛程度,以及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的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结果表明,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与腘绳肌腱相当,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的IKDC评分优于腘绳肌腱组,并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可推荐腓骨长肌腱代替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但是纳入文献质量限制,需要更高级别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9~2015-08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的患者31例(加长型PFNA组)和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34例(锁定钢板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颈干角丢失的情况,利用Harris评分评估术后6个月时的功能。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型PFNA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锁定钢板组,出血量少于锁定钢板组,颈干角丢失程度低于锁定钢板组。结论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允许患者早期下地、固定牢靠的优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同程度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5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为(39.42±12.09)岁(20~66岁)。腔洞性骨缺损16例,节段性骨缺损16例,波及关节面的缺损13例。Ⅰ型为胫骨平台内腔洞性骨缺损;Ⅱa型为胫骨平台下节段性(<4 cm)并平台内腔洞性骨缺损;Ⅱb型胫骨平台下节段性(≥4 cm)并平台内腔洞性骨缺损;Ⅲa型胫骨平台波及关节面的缺损,但节段性缺损<4 cm;Ⅲb型为胫骨平台波及关节面的缺损,但节段性缺损≥4 cm。所有病人一期彻底扩创取出内固定,二期按照胫骨平台骨缺损情况进行分型治疗。记录病人一期手术前、二期手术后3个月的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降钙素原)、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病人随访时间为(25.25±3.32)个月(17~5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21±4.43)个月(8~17个月),伤口愈合较满意,其中8例行腓肠肌肌瓣转移术覆盖伤口,10例行同侧大腿取皮局部植皮术,1例节段性骨缺损术后10个月骨折未见明显愈合,再次手术植骨后6个月得到愈合。随访2年未见伤口破溃及感染复发。在观察期间未见固定失败、再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二期术后3个月各炎性指标、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与一期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病人患膝HSS评分为(89.23±5.35)分(82~94分)。结论 根据胫骨平台术后感染性骨缺损进行分型治疗,临床疗效良好,为胫骨平台术后感染性骨缺损诊疗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0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髋。分为复合保温干预组和常规组。复合保温组采取可控式电热保温毯、输入液加温、控制手术室温度等措施;常规组不予复合保温体温干预。评估两组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变化,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计算术中的隐性失血量。[结果]复合保温组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保温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复合保温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复合保温干预措施在全髋关节置换中能有效减少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InterTan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2016-02在该院骨科采用InterTan与PFLP内固定治疗的6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nterTan组30例,PFLP组35例。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均获得16~26(21.80±2.51)个月随访。InterTan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和PFLP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效果良好,但InterTan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SuperPATH与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纳入8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行SuperPATH入路THA治疗(SuperPATH组),40例行前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治疗(前外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前倾角、外展角测量值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SuperPATH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SuperPATH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前外侧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uperPATH组手术时间长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SuperPATH组术后1d、7dVAS优于前外侧小切口组(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于前外侧小切口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外展角、前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与前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SuperPATH入路THA手术创伤小、早期关节功能好、术后恢复快,而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OCM)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06~2014-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前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进行了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2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成人患者的资料。对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的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以及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末次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X线片影像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估。结果术口长度为(7.5±1.0)cm、术中出血量为(260±92.8)ml、手术时间为(70.5±15.6)min、术后的引流量为(195±45)ml、手术前血红蛋白量为(121±16.8)g/L、手术后血红蛋白量为(95±12.6)g/L,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良好。结论前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近期效果好,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主要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终末期膝关节炎,可恢复下肢力线,重建膝关节功能。但是,TKA术后存在引流量增多、隐性失血量增加、疼痛、肿胀、关节僵硬等问题。冷冻疗法(简称冷疗)是指体外冰水持续作用于皮肤表面,通过热传导使肌肉组织及关节腔内温度降低,进而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反应性收缩。TKA患者术后给予冷疗可缓解疼痛、减少出血量、减轻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等。目前临床对冷疗的时间、温度、频率等具体实施细节仍未明确。长时间冷疗或温度过低冷疗可导致皮肤冻伤、神经麻痹、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低温度亦有可能降低患者的舒适感,引发睡眠质量差等问题。该文就冷疗在TKA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