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20 mV,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并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APV对LT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视皮层LTP诱发率在生后1周龄组最低(3/14),2周龄组略微增加(9/29),3周龄组最高(11/19),4周龄组次之(7/14).睁眼前后LTP诱发率差异显著(P<0.05).②APV处理组LTP诱发率(4/33)显著低于非APV处理组(24/54)(P<0.01).但有4例来自Ⅳ层水平联系的突触,APV不能阻断LTP诱发.结果提示:①视皮层LTP反映了生理状态下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睁眼前视皮层大多数突触的可塑性处于潜伏状态,而睁眼后形觉刺激激发了视皮层突触的可塑性.②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低频刺激视皮层Ⅳ层伴随突触后去极化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性的.但视皮层Ⅳ层水平联系突触中存在不被100 μmoL/L APV阻断的LTP.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HR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收治的2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同时接受常规螺旋CT和HRCT检查,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结果增强扫描前CT值在26~46HU之间,病灶增强扫描后不同时点CT值为:60s56~90HU,120s34~75HU,240s30—50HU。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HRCT检查与常规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HRCT对于液化、钙化、空泡、支气管气相等密度特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光滑等边缘特征,以及不规则形、分叶和类圆形、圆形等性状特征检查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螺旋CT检查。结论HRCT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早期周围型肺癌临床检查和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Long Evans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Lnng Evans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电生理学特性,认识视觉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神经元成熟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取出生后3~31d Lnng Evans大鼠,制备视网膜片,寻找RGCs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给予不同强度去极化脉冲,诱发动作电位。结果 33只Long Evans大鼠共获得94个RGCs,按动作电位类型RGCs分为单锋型、瞬变型和持续型,在视觉发育不同阶段,3种类型的RCCs所占比例不同,在电生理特性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视觉发育过程中,RGCs的电学特性逐渐成熟,动作电位的幅度、频率存在差异,提示不同类型的RGCs在编码及传递时间、空间视觉信息中具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收治的26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并对其诊治方法和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评价。结果本组25例治愈出院,因张力性气胸未能及时纠正术中死亡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23.1%),其中胸腔积液3例,肾功能不全1例,继发出血1例,真菌感染1例,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膜学特性,包括被动膜学特性和去极化脉冲诱发的动作电位(AIction potential,AP),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应用视网膜切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获得7~30d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结果 ①记录了112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②随着发育,RGCs的膜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兴奋性增加,睁眼前组与睁眼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③去极化脉冲诱发其产生的动作电位有3种形式:单峰型、瞬变型、持续型。随着视觉发育,单峰型逐渐减少,持续型逐渐增加,细胞成熟时未见到单峰型,只见到瞬变型和持续型。随着发育,RGCs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①睁眼后形觉刺激促进RGCs膜学特性的成熟;②随着发育,RGCs的AP类型发生显著变化,单峰型是RGCs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前期状态,最终分化为瞬变型和持续型RGCs。  相似文献   
6.
高原失血性休克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山羊12只,随机分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L)和高原失血性休克组(H).H组山羊于模拟4000m高原低压舱内连续减压24小时,两组动物分别于平原(300m)和模拟高原(4000m)复制失血性休克。结果显示:高原失血性休克组与平原组比有如下特点:①致休克失血量明显减少,仅为平原组的68.7%(P<0.05);②血浆PH和BE显著降低,回输血后2h分别为7.226±0.173(平原组7.481±0.052)和一16.50±4.70mM/L(平原组一1.70±2.77mM/L),与平原组相比,P值均小于0.01;③存活时间缩短、死亡率增加,平均存活时间为6.2±4.2h,12h存活率为16.7%,而平原组动物在24h观察期内无一例死亡。表明模拟4000m高原24h,山羊对失血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在休克过程中发生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存活时间缩短、在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姚军平  王仕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86-1787
目的:探讨利用电生理学技术研究硫酸软骨索在眼优势柱可蝈性终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0天龄Long Evans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眼剥夺组、硫酸软骨素酶微注射单眼剥夺组、人工脑脊液微注射单眼剥夺组,然后利用电生理学技术检测4组大鼠初级视皮层眼优势柱的分布。结果:电生理学技术证实正常组、单眼剥夺组及人工脑脊液微注射单眼剥夺组3组大鼠视皮层眼优势柱的分布均为对侧眼优势.而硫酸软骨素酶微注射单眼剥夺组大鼠视皮层眼优势住的分布为同侧眼优势。结论:硫酸软骨素参与了成年Long Evans大鼠眼优势柱可塑性的终止。  相似文献   
8.
兔胚胎全层视网膜移植至大鼠视网膜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能导致进行性感光细胞变性和视觉障碍的遗传病症候群,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视网膜移植是最接近临床应用治疗RP的方法。当RP进展到晚期,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都出现变性死亡,单独移植这两种成分都没有作用,此时病变视网膜的修复需要全层视网膜的移植。我们将青紫蓝兔胚胎全层视网膜移植到正常Wistar大鼠和视网膜变性RCS大鼠的视网膜下腔,观察移植物在宿主视网膜下腔的发育状况,从而探讨异种胚胎全层视网膜移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皇家外科学院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 rat,RCS)病变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形态学变化.方法取RCS大鼠、RCS-rdy 大鼠3、5、7、9、11周龄视网膜,固定后行视网膜平铺片,甲酚紫染色,使用LEICA DM TRET显微镜及自带的LEICA Q WIN系统软件,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量总数及RGCs亚群数量上的变化.结果RCS大鼠病变发育过程中,其节细胞层中细胞横径≥12μm的细胞在数量上,7、9、11周龄段相较与3周龄段出现显著减少(P<0.01).相同周龄段上的视网膜节细胞层中,RCS大鼠与RCS-rdy 大鼠在横径≥12μm的细胞数量上相互比较,可见RCS大鼠从5周龄段开始相较于RCS-rdy 大鼠出现显著减少(P<0.05),7、9、11周龄段相较与RCS-rdy 大鼠减少更为显著(P<0.01).但是节细胞层细胞总数及横径≥9 μm的细胞数量上,RCS大鼠自身发育前后对照以及与RCS-rdy 大鼠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随着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和缺失,虽然视网膜节细胞层细胞在整体数量上没有明显变化,但是RCS大鼠视网膜病变发育早期,其节细胞层中胞体横径≥12μm的RGCs在数量上开始出现明显缺失.  相似文献   
10.
王仕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86-187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临床诊断工作中,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已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影响临床化学分析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血液标本因素。在实际临床检验工作中,具有多种多样的血液标本影响因素,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应从患者的准备、以及标本的收集、处理、贮存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为今后的实际临床化学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