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外周胆碱能神经参与细菌内毒素或者内生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是否外周胆碱能神经对应激性发热也有类似的作用.方法 用无线遥测方法观察皮下注射甲基东莨菪碱和吡啶斯的明对大鼠在开放环境中应激性体温过高和活动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技术测定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 外周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甲基东莨菪碱可阻断暴露在开放环境中大鼠的体温过高反应,与盐水组大鼠比较体温升高明显减弱.给大鼠吡啶斯的明可引起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52%,而导致暴露在开放环境中大鼠的体温过高反应明显提高.给动物注射甲基东莨菪碱后.立即给吡啶斯的明,几乎可以抵消甲基东莨菪碱对开放应激体温反应的影响.但是,这两种药物对暴露在开放环境大鼠的活动没有影响.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吡啶斯的明和甲基东莨菪碱可以影响暴露在开放环境中大鼠的体温调节反应,提示外周胆碱能神经参与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其传入信号参与触觉进行分辨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温度,如金属与木头的性质和温度的分辨。  相似文献   
3.
AVP V1阻断剂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降温效应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精氨酸加压素(AVP)具有加压和抗利尿作用。近年来还发现,AVP在体温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往家兔脑内注射AVP对发热效应的影响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报导。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发热家兔CSF和血浆中AVP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其与发热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实验用青紫蓝家兔44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提供),雌雄不拘,体重1.8~2.6kg。实验前12小时禁食禁水,实验分3部分完成。1.发热组家兔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对体外培育的家兔血细胞生成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EP)及体内EP性发热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如下:1.给家兔分别静脉注射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EP或EP_a。EP_a是在培养过程中加入AVP而获得的。结果显示,EP_a组发热效应明显低于EP组(P>0.05)。2.静脉注射EP+AVP组的发热效应比EP组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结果表明,AVP退热作用的机理之一可能是由于AVP抑制了内毒素(endotoxin,ET)诱生EP的生成和对抗了EP的致热活性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正常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温度(TBAT)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对AVP引起低温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变化,观察腹腔注射AVP(10 μg/kg)对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影响.理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观察不同环境温度(Ta)对正常大鼠体温、血压、心率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毒死蜱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成年雌性 Wistar大鼠,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用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体核温度、血压、心率和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1)将大鼠置于16℃环境温度中,其...  相似文献   
8.
调节性低温对机体病理生理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性低温能明显促进创伤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和其他器官病理生理性伤害的恢复,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治疗性低温是非调节性地将体温被动地降低到正常体温调定点(Tset)水平以下,可引起过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而影响低温治疗效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某些伤害因素可引起动物调节性低温反应,而这种低温反应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反应。现将调节性低温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机体受到某些伤害因素损伤时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体温调节功能与退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人和恒温动物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在疾病的情况下,这种稳定被打破,则出现发热。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一种基本病理过程,其发生发展机理有不少问题已有研究。而针刺疗法对许多发热性疾病又有显著疗效。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和我们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将针刺对体温的调整作用及其机理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10.
电针降温耐受性及其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观察了电针降温作用与电针降温耐受时脑脊液(CSF)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改变,结果如下;(1)给家兔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后,动物出现明显的发热效应,CSF含cAMP量明显升高。(2)电针可使发热动物体温明显降低。CSF中cAMP含量较发热组显著降低。(3)电针降温耐受组电针后针温无明显改变,CSF中cAMP含量与发热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后CSF中cAMP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