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18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种McAb可分为10个不同的抑制群。并对这种简单易行的位阻分析方法在实用中的价值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与胸腺法新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5月在我院肝病科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治疗的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性原则,将62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法新治疗,两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药物剂量、药用方法及疗程等一致。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HBV-DN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BV-DNA阴转率为21例(67.7%),HBeAg的阴转率为18例(58.1%)以及血清抗-Hbe阳转率为14例(45.2%),均高于对照组的14例(45.2%)、11例(35.5%)、8例(25.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有效应答率为83.9%,对照组有效应答率61.3%,治疗组的有效应答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胸腺法新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优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对5种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HBsAg单克隆抗体和14种固相物包被用单克隆抗体做了筛选试验,以探讨实际应用中各单克隆抗体的较佳配用方案。试验结果表明,用正交法所得的安验结果中,最佳配用情况下,包被用抗体和主要的酶标记抗体的作同位点是错位的。即捕捉抗体与标记抗体分别作用在HBsAg的不同位点上,两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位阻现象。这种双单克隆抗体央心去的本底很低.可以目测判定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HBsAg阳性,滴度为1:16(对流电泳法)的患者血清稀释至2^19时仍可得到P/N比≥2.1的读数,目测判定结果对至少在2^18稀释度下可明确地判定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这段期间内接收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采用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阴转率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HBeAg阴转率为83.0%,HBV-DNA阴转率为61.0%。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示显效46例(46.0%)、有效49例(49.0%)、无效5例(5.0%),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本组患者均未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有3例(3.0%)出现发热,2例(2.0%)出现头痛,2例(2.0%)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起到比较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5种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HBsAg单克隆抗体和14种固相物包被用单克隆抗体做了筛选试验,以探讨实际应用中各单克隆抗体的较佳配用方案。试验结果表明,用正交法所得的实验结果中,最佳配用情况下,包被用抗体和主要的酶标记抗体的作用下位点是错位的。即捕捉抗体与标记抗体分别作用在HBsAg的不同位点上,两者之间基本上没有位阻现象。这种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的本底很低,可以目测判定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HBsAg阳性,滴度为1:16(对流电泳法)的患者血清稀释至2~(19)时仍可得到P/N比≥2.1的读数,目测判定结果时至少在2~(16)稀释度下可明确地判定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l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e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种McAb可分为10个不同的抑制群。并对这种简单易行的位阻分析方法在实用中的价值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