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69例尸体的回盲部作了系统观测,并对回结肠动脉进行了分型。回结肠动脉结肠支和回肠支分布于相应肠管的平均长度分别为75.6±3.1mm和85.4±4.3mm。以回结肠动脉的分布范围为依据,并从发生的角度考虑,本文认为回盲部的组成应包括回肠末段、盲肠、阑尾和升结肠始段4部。阑尾根部以麦氏点为准,有5种方位。其中正对麦氏点者,仅14例(20.2+4.8%),作者认为以一个范围描述阑尾的根部体表投影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肾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谭允西等 10 0具尸体的肾静脉观察统计 ,1条肾静脉者占 81.5 % ,2条者占 15 .5 % ,3条者占 3% ,而在 1条肾静脉者中只有 1侧肾静脉分叉汇入下腔静脉。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肾静脉分叉变异 ,现报道如下 :该例右侧肾静脉在肾窦内由肾静脉的属支合成后自肾门出肾 ,经肾动脉的前方横行向左 ,其起始处横径9.7mm ,长 1.4cm ,其在下腔静脉右侧壁外侧 1.2cm处发出上、下 2个分支 ,分别行向内上和内下 ,上支自肾静脉分出后 0 .5cm处又发出一中支行向上内后 ,其本干继续向内上 ,行程中接受来自右肾被膜腹侧的囊前静脉 ,此…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解剖一具青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第 7颈椎(C7)横突前结节与第一肋颈之间有一异常韧带 ,现报道如下。该异常韧带起于C7横突前结节的下方 ,向下前跨过C8颈神经前支的前方止于第一肋颈和肋头交界处的上方 ,该韧带色白 ,坚韧呈条索状 ,其长度 1 13cm ,宽度 0 4 5cm厚度 0 0 7cm ,在此韧带的前面覆盖有颈长肌下斜部的部分肌纤维 ,颈长肌下斜部的前方有交感干 ,此韧带和颈长肌外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 ,椎动脉和椎静脉的外侧邻前、中、后斜角肌的内侧。由于该异常韧带跨过C8颈神经前支的前方 ,从而有可能对C8颈神经前支产生卡压而产生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椎脊神经沟内口与颈神经受嵌压的关系。方法 取 2 0具成人尸体的颈椎标本 ,选用完整的成人颈椎 4 4套 ,测量颈椎脊神经沟内口的宽度和颈神经穿过脊神经沟内口时的横径 ,并统计两者之间的比值。结果 颈神经穿过脊神经沟内口处的横径为 :C3 为 2 .7± 0 .7mm ,C42 .7± 0 .7mm ,C5为 2 .8± 0 .8mm ,C64.8± 0 .9mm ,C75 .3± 1.1mm。脊神经沟内口的宽度分别为 :C3 为 5 .8± 1.0mm ,C45 .5± 0 .9mm ,C55 .6± 1.0mm ,C65 .5± 1.1mm ,C76 .2± 1.0mm ;颈神经穿过脊神经沟内口时的横径与脊神经沟内口宽度的比值 :C3 为 1∶2 .15 ,C41∶2 .0 5 ,C51∶1.98,C61∶1.14 ,C71∶1.18。结论 脊神经沟内口与穿过内口的颈神经受累关系密切 ,下颈段 (C6、C7)颈神经受累的机率大于上颈段 (C3 、C4)。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解剖 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之间有 2个交通支相连 ,现报道如下 :组成右侧臂丛的 5个神经根先形成上、中、下干 ,每干都分前、后股 ,其上、中干的后股在腋动脉的后方合并下行 2 .7cm后再与下干后股合并形成后束 ,其合并处横径 2 .1mm ,后束下行 1.8cm分出桡神经和腋神经。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 ,外侧束在胸小肌上缘后方胸肩峰动脉起始处的外侧发出正中神经外侧根 (横径0 .8mm)和肌皮神经 (横径 2 .3mm)。肌皮神经在腋动脉的外侧向外下行至 2 .5cm处胸小肌下缘后方发出 :①喙肱肌支 ,支配喙肱…  相似文献   
6.
为补充国人体质调查资料,本文对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61例(男44,女17)和童尸8例(其中度量项目得自成尸)的回盲部进行了选择性观测。结果如下:一、回结肠动脉结肠支与回肠支的供血范围外结肠始段由回结肠动脉的结肠支供血,结肠支与右结肠动脉降支之间形成弓形吻合,其间较细处为分界标志进行测量,得结肠支供应升结肠始段的长度为75.6±3.1mm(35.0~125.0),(均值±标准误,最小值-最大值),其中长50.0~110.0mm者较多,共54例,占88.5±4.1%;回肠末段由回结肠动脉的回肠支供血,回肠支与肠系膜上动脉回肠动脉在回肠末段形成  相似文献   
7.
1 女尸35岁,身高1.58米,发育正常,死因不明,解剖后,发现腹腔干的分支异常.2 胃左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前壁,达贲门后分成两支,食管支向上沿食管走行,胃支沿胃小弯向右行.3 肝总动脉和脾动脉共干,平胃左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肝总动脉分出后,从肝总动脉上直接发出肝左支,经肝门进入肝左叶,入肝门前,发出胆囊动脉,布于胆囊,后又发出胃右动脉,到达幽门后,沿胃小弯向左行,与胃左动脉吻合.肝总动脉终末分成两支:(1)肝右支,沿胆总管右侧上升,经肝门入肝右叶.(2)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幽门的上方,分成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分别布于胃、大网膜、胰、十二指肠.4 脾动脉沿胰上缘达脾门,入脾前分出两支胃短动脉,直达胃底,胃网膜左动脉沿胃大弯向右行,与胃网膜右动脉间没有吻合,主要布于大网膜和胃大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韧带的形态,探讨其生理意义。方法:选用足月胎儿尸体标本11具,解剖观察腰椎间孔韧带,用游标卡尺进行相关测量。结果:在22侧腰椎标本中未发现横孔上韧带,L1、L2和L3横孔下韧带的宽度、厚度和长度分别为:L1:(1.4±0.4)mm、(0.4±0.2)mm、(2.8±0.5)mm,L2:(1.3±0.4)mm、(0.4±0.2)mm、(2.8±0.5)mm,L3:(1.6±0.1)mm、(0.4±0.1)mm、(2.8±0.9)mm,L4和L5椎间孔内未发现横孔下韧带;标本中未发现体横上韧带,体横下韧带分布于L3~L5椎间孔的外侧,其宽度、厚度和长度分别为:L3:(2.1±0.4)mm、(0.6±0.1)mm、(4.5±1.2)mm、L4:(2.0±1.2)mm、(0.4±0.2)mm、(5.7±0.8)mm,L5:(2.4±0.8)mm、(0.4±0.2)mm、(5.0±1.0)mm。结论:胎儿腰椎间孔韧带普遍存在,其为腰椎的正常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9.
女性的前庭大腺属于内生殖器还是外生殖器,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体解剖学》,后改为《系统解剖学》。该书第1、4版将其归于外生殖器,第2、3、5版将其归于内生殖器,其中第2、3版同时又将其作为外生殖器的组成之一在外生殖器中进行描述,这样使学生和教师尤其是我们教师无法适从,只有第5版教材将其作为内生殖器的一个器官单独进行描述。而新版的医学专科、中等卫校应用的相关解剖学教材仍多将其归类于  相似文献   
10.
<正>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及右锁骨下动脉发起异常,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解剖记录 男尸,约50岁,身高173cm,发育良好。死因不详。心脏和主动脉弓位置基本正常。主动脉弓凸侧发出的分支,自右至左依次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