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头皮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修复始终是整形外科难点之一。我科于2013年12月采用帽状腱膜下筋膜瓣加植皮成功Ⅰ期修复头皮大面积缺损伴颅骨外露1例,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主因头皮大面积撕脱伤伴颅骨外露3h于2013年12月14日收住院,专科检查:头皮大面积撕脱并缺损,缺损范围自头顶部至两侧耳后、枕后发际缘下方,缺损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技术与脊柱结核病理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阳性结果。[方法]采用后前路、前路、后路手术方式获取2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病理标本:脓液、肉芽组织、病灶壁,分别采用Bac T/ALERT3D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及三种病理组织标本各自的阳性率,分析结核杆菌耐药情况。[结果]Bac T/ALERT 3D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32.82%和20.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 T/ALERT3D法中脓液、肉芽组织、病灶壁三种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4.17%、23.08%、1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罗氏培养法中上述三种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26.13%、12.43%、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8份结核菌培养阳性的结核菌落分别进行抗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药物敏感性测定,药物敏感率分别为87.18%、89.74%、98.72%、98.72%、97.44%,耐药率分别为12.82%、10.26%、1.28%、1.28%、2.56%。[结论]与改良罗氏培养法相比,Bac T/ALERT3D液体培养系统具有明显缩短检出时间、提高检出率的优势,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阶段的疗效评估等方面更具有应用价值;脓液标本培养过程简单,且其培养阳性率高于结核肉芽组织及病灶壁,可作为脊柱结核标本培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宇航 《肝博士》2014,(5):12-13
正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协办的"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三届欧洲肝病学会日"于8月14一17日在成都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北京友谊医院教授贾继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魏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任红等著名肝病学领域专家到场,并邀请到中国台湾以及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内外著名肝病学者参会并作报告。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女性受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当的健身活动有助于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1].但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很多健身活动不能广泛开展.快步行走对于场地没有要求,易于开展,已经逐渐成为最为百姓接受的健身活动.本研究拟通过检测长期进行快步行走的中老年女性体内骨矿元素钙(Ca)、磷(P)、镁(Mg)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探讨快步行走对于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传统医学期刊转型思路与策略,为传统医学期刊转型升级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方法】 以《中华肝脏病杂志》(以下简称《肝脏病杂志》)单刊重构用户连接实例为切入点,基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探讨《肝脏病杂志》重构与用户的内容、情感、具身连接的转型思路,并提出创新目标用户及市场定位、产品、盈利模式的转型策略。【结果】 《肝脏病杂志》重构用户连接,寻找被主流市场忽略的低端用户或未被满足的用户的真实需求,依靠媒介技术开发具有较高消费者剩余和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并构建创新型盈利模式来实现期刊转型。【结论】 传统医学期刊应重塑与用户的连接,对目标用户及市场定位、产品和盈利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彻底病灶清除术后3~4.5个月超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探讨脊柱结核彻底病灶清除术后3~4.5个月的超短程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2月~2014年12月116例彻底病灶清除术后应用3~4.5个月化疗方案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60例,女56例,年龄40.98±17.09岁(3~78岁)。低热31例,盗汗47例,乏力53例,病变节段局部疼痛113例,脓肿78例,纳差、消瘦43例,神经功能障碍3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33例,术前Cobb角28.46°±7.19°(19°~42°);病灶部位:颈椎1例,颈胸段1例,胸椎39例,胸腰段17例,腰椎48例,腰骶段9例,骶椎1例;累及单节段87例,双节段19例,3节段及以上10例。术前SHRZ四联抗结核治疗2~4周(平均3.2周)。手术均以彻底病灶清除为基础,其中前路手术37例,后前路手术70例,后路手术9例。术后化疗方案为2SHRZ/1~2.5HRZ,化疗期间全程督导化疗。术后观察临床表现、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病灶清除情况、植骨融合及病灶治愈情况、畸形矫正情况、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停药指征:(1)无脊柱结核的症状、体征,无脓肿及窦道形成;(2)ESR、CRP正常;(3)B超检查未发现与脊柱结核相关的脓肿;(4)影像学检查示病灶全部治愈,无新发病灶,植骨融合。结果:116例患者术后化疗时间3~4.5个月(3.89±0.60个月)。随访时间2~3年20例,3~5年15例,5~13年81例。停药时,116例患者无结核中毒症状,无局部疼痛及脓肿、窦道,生活及工作能力恢复,ESR、CRP均降至正常,病灶均彻底清除,植骨融合,病灶治愈。1例L4椎体结核患者术后服药4个月后治愈,于停药后6年复发,再次行前路彻底病灶清除髂骨植骨术,术后抗结核治疗24个月后治愈。33例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术后Cobb角为15.30°±5.13°(3°~25°),末次随访时为18.63°±6.06°(10°~36°),矫正率为46.2%,丢失率为11.8%,畸形矫正满意。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恢复,A级1例恢复至C级,B级1例恢复至D级,C级8例恢复至D级1例、E级7例,D级28例恢复至E级。17例出现术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在彻底病灶清除的基础上,严格把握适应证,全程督导化疗,脊柱结核术后3~4.5个月的超短程化疗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给药治疗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收治98例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在使用胰岛素及贝那普利的基础上,分为口服利格列汀组及口服安慰剂对照组,疗程共12周。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血清C肽、胰高血糖素、GLP-1、GIP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利格列汀组患者的平均血糖、FBG、PPG均低于利格列汀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利格列汀治疗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指标变异(日内变异和日间变异)均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糖波动(P<0.05)。利格列汀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下降(P<0.01),而治疗前后C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30 min利格列汀组的胰高血糖素和GI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0.01),而GLP-1(60 min)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升高(P<0.01)。结论联合应用利格列汀和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血糖波动减小,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减少,且不加重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22日至24日,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学组、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第五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大会贯彻了"勤俭办会,办好精品学术会议"的理念,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及代表共756人参加了此次盛会。11月的重庆,天气已经转  相似文献   
9.
目前,医院药品收入比重尽管有很大幅度降低,但医院药品的使用浪费现象仍然很严重,无论是从缓解群众看病贵,还是防止卫生资源浪费的角度出发,加强医院药品使用的管理仍是当前端正医院经营方向的紧迫任务。笔者针对药品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其目的是促进医院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正常人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差异表达的实验研究,探讨CD40作为脊柱结核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分子的可行性。方法:将冷冻保存的正常人成骨细胞按照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的说明进行复苏和培养,传代至3代冻存备用;之后选择Middlebrooke7H9液体培养基对荧光结核分枝杆菌(H37Ra-GFP)进行培养,培养至对数中期备用。把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是未被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人成骨细胞组;B、C、D三组均为实验组,分别是被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00、1∶100、1∶10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的人成骨细胞组。然后采用实时定量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感染复数结核分枝杆菌诱导人成骨细胞中CD40 mRNA的表达变化及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传代后的人成骨细胞经荧光结核分枝杆菌侵染后,观察发现各组细胞感染程度良好。A组实时定量PCR反应结果表现为人成骨细胞中存在CD40 mRNA的表达;A (1.0337±0.0715)、B (1.4083±0.1145)、C(1.7172±0.1294)、D(2.0378±0.1573)四组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F=74.005,P0.05);B、C、D三组分别与A组相比时,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组B、C、D三组成骨细胞中CD40 mRNA的表达均高于未侵染组A组;B、C、D三组,两两比较时,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从B组到D组成骨细胞中CD40mRNA的表达依次上调。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与上述m RNA表达上调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成骨细胞后可诱导成骨细胞中CD40 mRNA以及成骨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增多,并且感染复数越高,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越多。而CD40分子可与其所对应的核酸适体特异结合,这就为使用CD40分子作为靶标分子,对脊柱结核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