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复合β-TCP生物陶瓷重建下肢骨肉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估其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肉瘤者6例。结合术前薄层CT数据设计手术方式及3D打印假体。于肿瘤切除后,将β-TCP生物陶瓷颗粒复合于3D打印假体进行安装固定。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以国际骨骼肌肉肿瘤保肢功能评分系统(MSTS)对肢体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肿瘤学结果以及假体并发症。结果 6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平均随访9.5个月。术后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安装假体均稳定,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假体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至术后9个月,可见假体断端与骨整合良好。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MSTS评分85.33%(60.00%~96.67%)。结论 3D打印假体复合β-TCP生物陶瓷重建下肢骨肉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其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为下肢恶性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磷霉素多孔生物陶瓷复合体,为临床植骨并减少感染发生提供更好的选择.方法 将磷霉素溶液与多孔生物陶瓷浸泡,风干.测定生物陶瓷吸附磷霉素能力以及测定吸附后多孔生物陶瓷理化性能上的变化.结果 生物陶瓷吸附一定量的磷霉素后,理化性能测试提示其钙磷比和压缩强度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生物陶瓷能吸附磷霉素,其理化性质吸附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骨替代材料(如异种骨和钙磷陶瓷)被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但目前对于骨替代材料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较少.作为国际间科技合作交流项目内容之一,我们对法国Calot医院4例骨替代材料在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后失败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这些材料在颈椎间的生物学变化,分析其融合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植骨材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谷加炎  卢建熙 《中华骨科杂志》1991,11(1):25-27,I001
  相似文献   
5.
几丁质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丁质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生物材料,采用几丁质生物膜治疗皮肤缺损,具有止血、制菌、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功能,临床应用53例62处创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个体化人工骨双循环系统的仿生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从CT图像反求建模, 制造带有双循环系统 (微管循环和微孔循环 ) 的人工骨。方法: 采用狗股骨下段为对象, 应用Medical_Soft软件处理CT数据, 在Surfa cer软件中重构的狗股骨关节面, 并将数据输入Unigraphics软件中设计人工股骨下端三维模具,并且在人工骨模具内部设计立体微管结构。设计完成后生成STL文件并输入快速成型机加工。在模具内灌装磷酸三钙后烧结, 即得到带有双循环系统的人工骨。结果: 采用CT扫描资料建立起来的三维模型, 形态准确, 在这种模型的基础上, 灌装烧结的人工骨具有双循环系统, 微管大小 220 ~250μm,微孔大小 250~300μm, 孔内连接大小 50~100μm。结论: 个体化的人工骨三维模型的建立, 为人工骨的制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带有双循环系统的人工骨, 可以使生物活性物质 (生长因子、骨细胞 )、组织液渗透入人工骨深部, 缩短血管长入的时间, 从而新骨长入和成骨替代。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磷酸钙陶瓷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4只,制作颅骨标准缺损后分成3组。A组(n=20):分离培养兔同胎异体MSCs。体外扩增后接种到预制的β-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细胞-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无菌条件下植入颅骨缺损;B组(n=10):采用单纯β-TCP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C组(n=4):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区未做骨修复。术后6周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缺损区大体、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颅骨缺损处A组术后6周表面肉眼可见骨样组织形成,组织学提示材料部分降解,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骨组织,成骨细胞外基质丰富,I型胶原染色阳性;术后12周,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组术后6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支架材料部分吸收;术后12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骨形成。C组术后12周,仅见少量骨组织从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区内长入,缺损中央大部分区域未得到修复。结论体外培养扩增的兔MSCs在不添加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情况下,与pTCP复合植入后可以在体内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够对标准的颅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陶瓷微颗粒引发的细胞和组织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论证生物陶瓷烧结不完全形成的微颗粒(〈5μm)引发细胞和组织损害的假设,对该类颗粒在体内和体外的细胞和组织损害进行了研究:(1)对4种双相生物陶瓷(BCP)进行细胞毒性试验。试验发现所有的浸出液出现细胞毒性,但是浸出液经离心后,毒性消失;(2)对羟基磷灰石(HA)、p磷酸三钙(pTCP)和40%pTCP/60%HA混合物微颗粒进行细胞抑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微颗粒的浓度增加,成纤维细胞活力下降;而当微颗粒浓度达到一万个/细胞时,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完全消失;(3)HA,pTCP和BCP陶瓷颗粒(500-1500um)被植入到兔子股骨远端,种植12周后β-TCP的降解率为40%,BCP为5%,但是HA接近不降解。新骨形成在β-TCP(21%)和HA(18%)比BCP(12%)更为明显。同时BCP颗粒的周围有很多的微颗粒形成,可见吞噬细胞吞噬微颗粒,形成吞噬体。以上结果提示,微颗粒可能是局部炎症和细胞损害的首要原因,而且有可能影响骨形成。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生物陶瓷烧结的重要性,它们的烧结不良就可形成微颗粒,引发细胞和组织的损害。特别是BCP陶瓷含有两种需要不同烧结温度的粉体,它的烧结难度较高,很易形成微颗粒。  相似文献   
9.
多孔磷酸三钙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体外研究多孔磷酸三钙的细胞毒性。方法 选用建系的L929成纤维细胞和原代培养的人类成骨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TT测试法研究多孔磷酸三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与成骨细胞作用后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100%,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 多孔磷酸三钙无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附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的正常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液压测定的研究,并结合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了“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文中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了探讨,并介绍了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扩大减压术的方法。在施术的56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有43例,其优良率为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