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目的 将纳米羟磷灰石/壳聚糖(nHA/CS)支架材料与大鼠的成骨细胞在体外复合培养,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期在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方面提供依据.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倒置显微镜作细胞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钙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将第三代细胞与nHA/CS材料体外复合培养,采用MTT比色法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支架与成骨细胞复合植入大鼠股部肌袋模型内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共沉淀和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nHA/CS。分离培养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并将其与多孔nHA/CS共同培养来构建组织工程骨。将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和空白nHA/CS支架材料分别植入SD大鼠股部肌袋模型内。分别在植入2、4、6、8周后,将植入的支架材料取出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并应用JEDA-801D形态学图象分析系统来计算新骨生成率。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各观察时间段内成骨细胞复合多孔nHA/CS组新骨生成量均多于nHA/CS。结论多孔nHA/CS复合成骨细胞支架材料具有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3.
痰热清雾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雾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均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雾化吸入,治疗组用痰热清雾化吸入,对照组用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牙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就诊的24例患者,经根尖片和CBCT确诊有埋伏阻生牙存在,进行固定矫治,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CBCT能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准确定位,与颌骨内的实际情况所见完全一致,极大地提高了埋伏牙正畸牵引的成功率。结论 CBCT可以直观地显示埋伏阻生牙在颌骨内的情况,对上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定位、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GFR1的表达,并通过比较阳性细胞密度,分析FGFR1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GFR1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增殖层很少;正常组大鼠髁突软骨从6周龄到10周龄FGFR1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成年组和幼年组实验4、6周时FGFRI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8周时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幼年组尤为明显,实验2周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GFRI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面弓应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问卷调查两所口腔医学院修复科36名医生.结果:91.67%的医生认为其90%以上的患者对疗效满意:所有医生均不常用面弓,61.11%从未用过面弓.38.89%认为不用面弓影响义齿质量,19.44%认为面弓无价值.77.78%认为用简单[牙合]架修复的质量低于用全可调试[牙合]架.所有医生都认为颌位关系重要.戴牙时75%的医生调[牙合].结论:制作全口义齿并非必须使用面弓,调[牙合]等是弥补义齿微小误差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bFGF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bFGF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FGF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的增殖层、过渡层和肥大层。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从6周龄到10周龄bFGF的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成年实验组和幼年实验组在实验2、6、8周时,bFGF的表达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4周时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 2(BMP- 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 2的表达。结果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 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陆钰  储岚岚  王鑫  汪学华 《安徽医学》2021,42(12):1404-1406
目的 评价下颌第三磨牙部分牙根保留在近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口腔科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31例,术前锥形束CT(CBCT)提示牙根近下颌管的下颌第三磨牙采用保留部分牙根于牙槽窝内,完全去除牙釉质且牙根断面位于骨面下不小于3 mm,剩余牙体组织保留在牙槽窝内.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1周拆线观察拔牙创的愈合情况,术后1年所保留牙根被骨质包绕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未出现下唇麻木;拔牙创口一期愈合率87.1%;所有保留的断根均留存于牙槽骨内被骨质包绕.结论 牙根尖紧贴下颌管的第三磨牙拔除时,保留部分牙根临床应用具有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中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变化,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幼年和成年实验组大鼠左右侧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幼年和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于实验4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1),之后出现回升,8周时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幼年与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在2~8周的时间内均出现先降低再增高的趋势。结论:BMP-2参与了髁突软骨随咬合变化而发生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