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小结近两年来肝穿刺活检的95例,重点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及慢性持续性肝炎(CPH)的对比资料。资料及方法一、资料来源全部为住院病例。其中80例HBsAg 阳性。7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有持续性或间歇性 SGPT 增高。10例 HBsAg 携带者及9例因其他肝病需明确诊断者。男83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2.
从1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培养中,分离得到2个不同生长特性的悬浮生长型细胞系,定名为TSB-90和TSB-91。在培养过程中,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探讨,并进行了核型分析。发现2个细胞系核型的演化趋势有明显差异,生物学特性也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膀胱癌组织中细胞的遗传异质性和分化程度有关。对其机制和细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有机氯类化合物六氯环己烷[Hexachlorocyclohexane(HCH)俗称“六·六·六”]于1825年由Faraday首次合成,并发现其杀虫特性。此后,又相继合成新的高效HCH及纯R-HCH异构体,曾作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类型及发展规律,国内外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部分疑难病例,单凭症状、体征、生化、酶谱及血清免疫指标确诊仍有困难。而该病的确诊和分型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预后。为此,我们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及HBsAg检测等方法对30例肝穿活检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余年来国内外从各方面进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同种原位肝移植正在逐步发展成为致命性肝脏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要获致肝脏移植的彻底成功,目前除手术方法、胆道引流、感染和败血症及机体排斥反应等方面,尚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外,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灌洗液和灌注、保存方法,使供体肝经灌注后尽可能保持完好的结构与功能,以保证在移植时处于较好的存活状态,对于移植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关于古尸的组织学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即已有所报道,以后对各类型古尸陆续报道较多。而对于古尸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则仅始于近10余年,所报道的内容也主要是一些木乃伊组织。至于对千年以上古尸进行较全面的超微结构研究,至今尚未见正  相似文献   
7.
合金型pH传感针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金型pH传感针是一种新型的pH传感器。它与玻璃pH电极比较,具有体积小、强度高、响应快以及选择性、稳定性、重现性好等优点。其线性工作范围为pH4.00—10.00。本传感器不仅能准确测定一般溶液的pH值,也能实现对体积仅1~2υl的微量溶液的检测,更重要的是这种针形金属pH电极能插入人体及其它生物体内,进行在体pH值的监测,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相似文献   
8.
IH764—3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提取的有效单体IH764-3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预先对大鼠I/R模型腹腔注射IH764-3,经测定肝脏内ATP、AMP、ADP含量、肝细胞的能荷、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胺酰转肽酶(γ-GT)等指标,并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用药组较单纯I/R组肝组织内ATP含量高,肝脏功能损害轻,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减轻。结论 IH764-3对肝脏I/R造成的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提取的有效单体IH764 3对肝脏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大鼠I/R模型腹腔注射IH764 3 ,经测定肝组织内ATP、AMP、ADP含量、肝细胞的能荷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碱性磷酸酶 (AKP)、谷氨酰转肽酶 (r GT)等指标 ,并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结果 :用药组较单纯I/R组肝组织内ATP含量高 ,肝脏功能损害轻 ,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减轻。结论 :IH764 3对肝脏I/R造成的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6-羟多巴胺(6-OHDA)和6-OHDA 电针组大白鼠丘脑内侧区可见变性终末内电子密度增加,囊泡处于不同的变性阶段或聚积成团,以及嗜锇性物质出现。变性终末可属突触前也可属突触后成份。关于囊泡与痛阈的关系,无论何组加用电针后都可使痛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高,尽管升高的值各组不一。与此同时,囊泡的数量及线粒体断面随着痛阈的升高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