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与数字X线摄影系统(DR)性能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张CR与120张DR摄片为研究对象,对比CR与DR的摄片质量、对X射线接收量及影像学特性。结果 CR摄像优质率为82.50%(99/120),废片率为2.50%(3/120),DR摄像优质率为93.33%(112/120),废片率为0.83%(1/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与DR在X射线接收量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与DR影像特性各具差异,但最终均以数字方式输出、记录及存储。结论CR与DR互有优势、劣势,CR应用范围广、使用灵活;而DR空间分辨率高、X射线辐射量低、摄片速度快且摄像优质率高,两者各具优势,可互补互存,临床应用时应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3.
对我院分娩时脐带断裂新生儿存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8岁,孕,产。停经42^3周,于2008—11—26入院。入院查体:HR140次/min,腹围107cm,宫高38cm,肛诊:宫口开大1.5cm。  相似文献   
4.
正花斑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易发生于脂溢部位如躯干上部和肩部,较少发生于面部。面部花斑癣具有独特的发病年龄与发生部位,与某些发生于面部的皮肤病难以鉴别。由于本病较为少见,临床分析报道较少,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集的16例面部花斑癣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的面部花斑癣患儿共16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其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治疗肝胆湿热阻滞气机之病症具有满意的疗效。导师吴秋玲教授临床根据"异病同治"原则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筋瘤、斑秃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提示临床应重视病机,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重视类方主治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正元胶囊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晚期NSCLC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正元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共计治疗12周。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疾病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D3+、CD4+ T细胞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更高(P<0.05);两组CD8+ T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3岁,因体检发现左肾下极占位1年余入院.患儿曾在外院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CT提示间叶性错构瘤可能大,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检查: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未及明显肿块,双肾区无扣痛.B超提示左肾下极囊实性占位,考虑肿瘤可能大.CT提示左侧肾脏偏外下方类圆形占位病灶,密度混杂,增强后肿块内低密度灶强化不明显,高密度影可见明显强化,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左肾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楼毅  齐广伟  马阳阳 《浙江医学》2022,44(18):1962-1965,1986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22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7例AFH患儿的临床资料,对7例AFH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3∶4;发病年龄1~10岁,中位年龄7岁;肿瘤最大径1.2~5.0cm,中位最大径1.5cm;肿瘤均位于躯干或四肢。MRI示病灶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实性区明显强化;组织形态为肿瘤周边可见纤维性假包膜,包膜内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带,炎症细胞常形成套样结构,短梭形、卵圆形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片状分布,肿瘤内含有多灶性的出血性囊腔,无内皮细胞内衬,为假血管性腔隙;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5/7)、簇分化抗原(CD)99(4/7)、结蛋白(4/7)、CD68(3/7);荧光原位杂交可检测到尤文氏肉瘤断点区域1(EWSR1)基因的断裂重排;7例均接受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7~112个月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儿童AFH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AFH具有偏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及独特的组织学形态,EWSR1基因断裂重排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儿童黑色素瘤的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于镜下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4例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有明显多形性及多样性,镜下可见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部分瘤细胞胞浆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S-100蛋白、HMB45和A103均为阳性,核增殖指数Ki-67为15%~40%。结论:儿童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容易误诊和漏诊,应与Spitz痣、蓝痣和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中的增生性结节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祝三娟  马阳阳 《现代实用医学》2013,(9):1038-1039,F0004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心脏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2例儿童原发性心脏纤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结果 2例送检肿瘤组织均为单个,灰白色,无明显包膜,不光滑,基底不平,切面灰白色,质地偏硬.镜检:梭形细胞呈束状或交叉状排列,例1肿瘤细胞排列致密,例2肿瘤细胞排列稀疏并且细胞周围可见丰富的胶原纤维,2例均可见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肿瘤细胞向心肌组织内生长,例2部分区还可见散在的钙化.免疫组化:Vimentin(+)、SMA(+)、S-100(-)及CD34(-).结论 儿童原发性心脏纤维瘤较少见,具有典型的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