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荧光探针PCR(FP-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MP-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3例疑似MP感染患儿为实验组,用FP-PCR检测MP-DNA,选取60例复查MP-DNA.同时应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1~2周后复查MP-Ab.同期选取20例无呼吸道感染者为对照组.结果 MP-DNA和MP-Ab的阳性率分别为34.99%、35.5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31,P>0.05),两种方法 一致率为97.69%.在疾病早期MP-DNA阳性率为30.48%,MP-Ab阳性率为10.16%,MP-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P-Ab,差异有显著性(χ2=74.46,P<0.05).FP-PCR法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是96.00%和98.62%.MP-DNA复查结果 与首次检查结果 及临床诊断一致.结论 FP-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稳定性好,适于临床应用,尤其适于MP早期诊断;且对MP既往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 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石家庄地区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收集2021年1月2日至30日24时石家庄地区报道的确诊SARS-CoV-2感染的133例0~18岁儿童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患儿的一般情况、发病地区、有无聚集、核酸筛查阳性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3例SARS-CoV-2儿童感染病例中,男65例,女68例,男:女为0.96:1。最小发病年龄为3个月7 d,平均发病年龄为(9±5)岁。90例患儿为家庭成员中首发感染病例,占67.7%。发病地区主要在石家庄藁城区,共108例(81.2%);其中源于首例确诊病例所在的小果庄村38例(28.6%)。疫情发生后第2周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88例(66.2%);在核酸筛查阳性前仅5例有不适症状。疫情发生后进行SARS-CoV-2核酸筛查,首次筛查阳性仅19例(14.3%);≥ 4次筛查阳性70例(52.6%)。在校学生感染病例98例,74例(76%)为其家庭成员中首发病例;35例非在校学生感染病例中,16例(46%)为家庭成员中首发病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石家庄地区确诊SARS-CoV-2感染的儿童,在家庭成员中为首发感染所占比例高,主要分布在藁城区农村地区,以学生多见,应重视学校聚集性感染的防控工作。SARS-CoV-2核酸检测呈阳性前多无症状,首次核酸筛查阳性率低,增加了疫情早期发现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对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改善毛细支气管患儿气道炎症状态,缓解患儿咳喘、喘息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VT/kg、Ti/Te、VPTEF/VE、t PTEF/t E均明显增加,且实验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1),两组患儿Rrs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IFN-γ、IL-10水平均明显增加,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IL-4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阻塞情况,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儿气道炎症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治疗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104例,男54例,女50例,年龄3-12岁。单纯支原体感染70例,男36例,女34例。合并细菌感染34例,男18例,女16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1组52例,采用阿奇霉素抗菌等治疗。治疗2组52例,在治疗1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方中药口服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治疗14d CRP 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合并细菌组肺炎患儿CRP 水平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P<0.01),治疗后合并细菌组肺炎患儿CRP水平高于支原体组(P<0.05)。治疗前治疗1组、治疗2组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d、7d、14d,治疗1组、治疗2组CRP水平与各自治疗前比较CRP 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组CRP 水平显著低于治疗1组( P<0.05、P<0.01)。结论:检测CRP 水平有助于支原体肺炎与合并细菌支原体肺炎的鉴别;清热解毒方对降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CRP 水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早期介入治疗在合并有气道内黏液栓阻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至行纤支镜介入治疗的时间,将纤支镜下发现气道内黏液栓阻塞的MPP患儿随机分为早期介入组(≤ 3 d;n=40)和晚期介入组(> 3 d;n=56),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随访1~3个月。结果 96例患儿中,38例纤支镜下发现塑型性支气管树形成,其中早期介入组10例,晚期介入组28例(P=0.01)。早期介入组患儿的纤支镜介入治疗后热程、住院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CRP恢复正常时间短于晚期介入组(P < 0.05);肺不张复张率高于晚期介入组(P < 0.05)。出院时早期介入组肺部实变吸收面积 ≥ 60%的患儿比例高于晚期介入组;随访3个月时,早期介入组肺部实变吸收面积 ≥ 90%的患儿比例高于晚期介入组(80% vs 55%,P=0.01),而肺不张的发生率低于晚期介入组(P < 0.05)。结论 对于气道内有黏液栓阻塞的MPP患儿,早期行纤支镜介入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自拟平喘汤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中医药科学院的12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接受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平喘汤治疗,共治疗7 d。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儿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桥蛋白(OPN)、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趋化素样因子1(CKLF-1)、γ干扰素(IFN-γ)、白三烯B4(LTB4)水平;采用东芝TSV-302A80排CT测量患儿支气管总面积(TA)、管壁面积(WA)、管腔面积(LA);通过比色法检测患儿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总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94%)比对照组(77.42%)高(P <0.05),气促、喘息、哮鸣音、胸闷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0.05);两组治疗前后TGF-β1、OPN、NF-κB及MMP-9差值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TA、WA、LA差值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COX-2、CKLF-1、IFN-γ、LTB4差值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GSH、TAC、MDA、SOD差值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84%)与对照组(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拟平喘汤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明显,有助于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气道重塑,降低炎症应激反应,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出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反复喘息婴幼儿哮喘预测指数(API)、血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集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反复喘息(既往喘息≥2次)婴幼儿6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测定患儿喘息急性期、喘息缓解24小时后、出院1月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抽血化验血清总IgE水平,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心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术前6月~3岁患儿36例纳入对照组,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及血清总IgE水平,探讨呼出NO水平与反复喘息婴幼儿哮喘预测指数、血IgE水平的关系。结果对照组患儿FeNO、IgE、白介素-17(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各时期(喘息急性期、喘息缓解24小时后、出院1月)患儿,但最大呼气量(PEF)、一分钟用力呼气量(FEV_1)明显高于观察组各时期(喘息急性期、喘息缓解24小时后、出院1月)患儿(P0.05),喘息急性期、喘息缓解24小时后、出院1月患儿FeNO、IgE、IL-17水平呈现递减趋势,PEF、FEV_1呈现递增趋势;68例患者中API阳性者34例,API阴性者26例,且API阳性者FeNO、IgE水平均显著高于API阴性者(P0.05);反复喘息婴幼儿FeNO与API、IgE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反复喘息婴幼儿PEF、FEV_1与FeNO、IgE、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反复喘息婴幼儿FeNO、API、IgE有增高趋势,且FeNO与API、IgE存在正相关,而FeNO、IgE、IL-17与患儿肺功能指标PEF、FEV_1也有一定关系,提示对反复喘息婴幼儿进行FeNO、API、IgE、IL-17检测,可为其尽早长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确诊为MP感染致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6例患儿,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6±2.60)岁。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发热、咳嗽,高热(≥39.0℃)23例(88.5%),总热程为(16.88±7.42)d;肺部听诊均为呼吸音减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0~36.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峰值平均(69. 2±13. 2)%,C反应蛋白(CRP)(1~202.5)mg/L;乳酸脱氢酶(LDH)平均(448±247)U/L。病初胸部影像学均表现为整叶以上均一的实变高密度影,20例(76.9%)合并胸腔积液;后期复查肺CT示均在肺实变基础上出现薄壁空洞或多发含气囊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3例(88.5%)表现为黏液栓堵塞管腔。所有患儿均使用甲基泼尼松龙,21例2 mg/(kg·d)有效,5例调整为4 mg/(kg·d)后发热好转,平均激素应用时间为(13.08±8.38)d。中位住院天数为[16.5(7~32)]d。2例失访,24例随访半年,复查肺CT,16例肺部几乎完全恢复,5例遗留胸膜肥厚,1例支气管扩张,2例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 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音减低、肺部实变、黏液栓堵塞管腔;经积极抗感染、激素综合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心腔内血栓、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MPP并发心腔内血栓、肺栓塞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分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MPP合并心腔内血栓病例。结果患儿,男,4岁,以发热、咳嗽起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1280,D-二聚体明显升高;肺CT提示左肺大片炎性实变,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室腔内肿物。患儿予右室肿物摘除术、支气管镜灌洗、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肺部炎症一度好转;随后又加重,胸部增强CT示左下肺栓塞;再经抗凝治疗后,肺部炎症、肺栓塞好转。患儿右室肿物术后病理为炎性坏死组织。患儿最终诊断为MPP合并心腔内血栓、肺栓塞。检索到国内外文献报道4例MPP并发心腔内血栓患儿,均为男性,年龄4~9岁,3例在发病4~11天发现心腔内血栓,4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2例D-二聚体升高,2例手术,2例抗凝治疗。随访3个月患儿均痊愈,抗心磷脂抗体均转阴。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大叶性肺炎或胸腔积液时,应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抗心磷脂抗体等,可及时发现栓塞或血栓形成,早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