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壳聚糖的纳米化及其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效应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8-01/2006-12有关壳聚糖纳米化方面的文献,检索词“Chitosan;nanoparticles”,同时计算机检索超星数字图书库200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壳聚糖”。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选择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选择近期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59篇相关文献,其中3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2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34篇文献中,26篇涉及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8篇涉及纳米化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资料综合:壳聚糖作为一类带正电的多糖,其性质不活泼,不与体液和体内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壳聚糖纳米化主要采用离子交联法、沉淀法、共价交联法、乳化溶剂扩散挥发法、自组装法等方法。纳米化后具有增加药物的吸收作用、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和降低药物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缓释作用及提高药物稳定性的生物学效应。结论: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纳米化后的壳聚糖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途,但其溶解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思密达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消化道出血的新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和去甲肾上腺素鼻饲.结果 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止血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思密达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7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红外偏振光治疗组(A组)运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肉毒素治疗组(B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联合治疗组(C组)同时应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患部和肉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调查每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3个月、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作情况,并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作严重程度及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恢复状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与C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P〈0.01),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SF-MPQ及SF-36评分分别与A组、B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相应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A型肉毒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作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36岁,因停经45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要求人工流产术于2009年11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周前出现恶心、厌油、食欲不振及晨起呕吐,无发热、畏寒、流涕、鼻塞、胸闷、腹痛等不适,未避孕,近期未服用任何药物。11月13日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该患者平素月经规律,4~6/30天,末次月经为2009年10月1日。既往史无特殊,曾于1999年顺产一女活婴,健在;2006年人工流产1次。入院后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正常,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如妊娠40+天大小。B超检查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海洛因戒断、脱毒和复吸期间5-羟色胺(5-HT)、P物质(SP)在大鼠结肠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正常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盐水对照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5只,实验组大鼠又分戒断组(HWG)、脱毒治疗组(MDG)和复吸组(HRG).取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的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戒断组和复吸组大鼠结肠内的5-HT-、SP-免疫反应(IR)细胞的平均灰度值低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免疫反应细胞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毒治疗组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大鼠结肠内的5-HT-、SP-IR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及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海洛因戒断、复吸期间,结肠分泌5-HT、SP增多;美沙酮脱毒治疗后,5-HT、SP的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结肠分泌的5-HT、SP参与了海洛因戒断、脱毒和复吸期间机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依赖对大鼠直肠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直肠内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分为海洛因依赖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大鼠海洛因依赖模型,取直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大鼠直肠NPY阳性细胞的细胞数均增多。图像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直肠内NPY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均低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P〈0.05);以17 d时间组最低(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期间直肠NPY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发生变化,提示NPY合成和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干预及间歇性导尿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脑电生物反馈、认知干预及间歇导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查,观察其膀胱、尿道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本研究入选患者尿流动力学异常主要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及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2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膀胱最大尿流速、膀胱最大容积、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逼尿肌漏点压、残余尿量等均较治疗前降低,膀胱顺应性则较治疗前提高,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其尿流动力学异常主要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及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脑电生物反馈、认知干预及间歇导尿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级语言指令训练方法对老年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语言干预的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理念,进行重点三级语言指令训练。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入组时、干预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失语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失语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失语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失语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失语改善比对照组患者更显著。干预前,2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F-36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三级语言指令训练方法在老年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理念,能有效的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学术背景:壳聚糖作为一种性能卓越的生物材料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但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可以得到新的衍生物壳聚糖季铵盐,增强了正电性和在水中的溶解性,体现壳聚糖季铵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新性能.目的:综述壳聚糖季铵盐在生物医学和轻工业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检索策略:查找有关壳聚糖季铵盐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献,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EBSCO数据库,检索词"quaternary AND chitosan",年限不限,限定语言为英语;计算机检索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词为"壳聚糖,季铵盐",年限为1989/2007,限定语言为中文.同时手工检索有关书籍.在PUBMED上共收集到39篇相关的英文文献,在EBSCO数据库中搜索到55篇相关的英文文献,在维普资讯上共搜索到55篇相关的中文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并确定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最后27篇被选用.文献评价:选用27篇文献,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综合: 壳聚糖作为优良的生物材料,应用已十分广泛,但是它的水不溶性限制了它在很多方面的运用.新的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季铵盐克服了壳聚糖本身的溶解性差的缺点,在生理条件下也能很好地溶解,在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吸湿保湿等性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壳聚糖.结论:壳聚糖季铵盐的研究已经成为各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对相关作用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