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常年监测分析上海市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4 389例鼻咽分泌物,多重逆转录PCR法(Multiplex RT-PCR)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冠状病毒(Cov)、肠病毒(EV)、人偏肺炎病毒(HMPV)、鼻病毒(HRV)。同期采集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123例,同时多重逆转录PCR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结果 4 38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中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4.8%(1526/4389),前3位病毒依次为FLU 10.3%(453/4389)、RSV 7.3%(320/4389)和PIV 6.2%(274/4389);2种及2种以上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273例(6.2%)。不同年龄组病毒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01),学龄组儿童检出率最低为23.4%,其余3组检出率均≥35.0%;RSV、HRV在婴儿组检出率均较高;FLU在学龄组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为13.6%。儿童喘息性疾病中存在较高的病毒检出率,其中RSV检出率14.8%(30/204),其次为HBOV 13.8%(28/204)。同期采集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123例,病毒检出率6.5%(8/123),与呼吸道感染组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P0.001)。结论在连续7年的常年检测中,FLU、RSV在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重要地位。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有较高的病毒检出率,RSV检出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总体病毒检出率下降,但流感病毒在大年龄组的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再发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3、6、12个月时再发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而2组Ig M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3.
董蔚  严华杰  盛军 《上海医药》2006,27(9):407-40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主要侵犯鼻、咽部、扁桃体。本科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被动颗粒凝集法(passive particle agglutination,PPA)在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双份血清PPA和IFA检测 MP-IgM的结果,分析不同病程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结果:388例血清标本中总MP-IgM检出率为32.5%(126/388)。2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受发热天数的影响有所差异,发热0~3 d时PPA与IFA 2种方法间的MP-IgM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发热天数增加,两者出现差异,发热天数4 d以上,PPA法检测MP-IgM阳性率为25.14%(119/388),高于IFA法的检出率(18.0%,70/388),2次检出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一致性(Kappa=0.126)。结论:对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在无发热及发热1~3 d的病例中PPA与IFA测得的MP-IgM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热4 d以上病例中,2种检测结果间有差异,此时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MP-IgM的检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海嘉定地区过敏原及其与支气管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上海嘉定南翔医院382 例4~12岁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哮喘组),采用整群随机法抽取上海嘉定地区2所学校和2所幼儿园402例4~10岁儿童(普查组)作为对照,对儿童家庭生活状况及过敏性疾病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18种常见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普查组按出生地分为移居组(219例)和常住组(183例),分析家庭生活环境与SPT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嘉定地区儿童过敏原主要为:粉尘螨、户尘螨、海虾、蟑螂、狗毛。哮喘组SPT阳性率为67.9%,显著高于普查组(3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居组家庭生活环境与常住组有明显差异(P<0.01),移居组SPT阳性率明显低于常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嘉定地区儿童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海虾、蟑螂、狗毛;哮喘儿童对过敏原更具易感性;儿童生活环境与SPT阳性率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副流感病毒(HPIV)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3年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标本2 526例,一步多重PCR法检测HPIV;同时收集2011~2013年南翔地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降雨量等有关气象资料,采用Spearman或Pearson检验研究HPIV检出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3年间HPIV总检出率为5.62%(142/2 526),其中HPIV-1检出率最高(46.5%),其次为HPIV-3(31.0%)、HPIV-2(17.6%)和HPIV-4(4.9%)。HPIV-1和HPIV-2在不同季节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以夏季检出率最高;HPIV阳性率与月平均气温(r=0.598,P0.01)及月降雨量(rs=0.602,P0.01)呈正相关。结论儿童HPIV活性与气候因素相关,气温和降雨量对HPIV的流行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8.
上海嘉定地区连续3年儿童人博卡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地区2006-2008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人博卡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9月期间,共收集843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标本,检测人博卡病毒阳性者进一步检测血液标本.并对其中12例博卡病毒阳性病例回访,再次检测鼻、咽拭子,同时留取血、尿标本.鼻、咽拭子和血、尿液标本均采用RT-PCR方法 检测人博卡病毒基因片段.结果 843例鼻、咽拭子标本中博卡病毒阳性90例,阳性率10.7%;其中90例人博卡病毒阳性标本中血标本阳性21例.90例阳性标本中博卡病毒检测阳性率<1岁16.2%,~3岁10.3%,~6岁8.9%.博卡病毒检测阳性率冬季(1~3月)为13.1%,春季(4~6月)为9.9%,夏季(7~9月)为4.1%,秋季(10~12月)为15.3%.确诊博卡病毒感染后14 d,12例患儿再次取鼻、咽拭子以及血、尿液标本,检测出人博卡病毒.结论 上海市嘉定地区部分儿童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与人博卡病毒有关;秋冬季节是人博卡病毒的好发季节;人博卡病毒在感染呼吸道后持续排毒,存在病毒血症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2~2013年上海嘉定南翔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三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同期收治的3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206例,下呼吸道感染172例)的血清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副流感病毒(PIV)1~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腺病毒(ADV)抗体,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种者三种病毒的检出率,分析病毒季节分布特点。结果三种呼吸道病毒抗体总检出率为12.2%(46/378),其中RSV、PIV-1、ADV抗体检出率分别为7.7%、2.9%、2.4%;3例合并两种病毒抗体阳性(RSV+PIV-1 2例,ADV+PIV-1 1例);PIV-2、3、4均未检出。RSV抗体在3岁以内患儿中检出率较高(11.9%)。下呼吸道感染者三种病毒抗体总检出率(18.0%)及RSV抗体检出率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者,P均<0.05。秋、冬季节发病者RSV抗体检出率高于春、夏季节发病者(P均<0.05);ADV、PIV-1季节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三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中以RSV检出率最高,其中RSV在<3岁患儿中检出率较高;下呼吸道感染者病毒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者;本地区PIV病毒属中以PIV-1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对功能性便秘儿童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儿科门诊的61例功能性便秘(F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给予乳双歧杆菌B6-12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乳果糖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便秘症状是否改善,同时通过16SrRNA测序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的菌群多样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菌群相对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一乳果糖治疗,同时使用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有利于儿童FC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