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电针足三里穴位治疗24例恶性肿瘤致顽固性呃逆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关键在于抗栓治疗。传统中医在冠心病治疗中亦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加用中药丹红注射液及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为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提供了更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背景细胞的自噬是肿瘤细胞非凋亡形式的死亡过程,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As2O3是否可致SO—Rb50细胞发生自噬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As2O3体外诱导SO—Rb50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用浓度为0.5、1.0、2.0、4.0μmol/L的As2O3培养液及不含As2O3的未处理组处理SO—Rb50细胞系48h,采用MTT法测定各As2O3,浓度组SO—Rb50细胞的吸光度(As2O3)值。构建自噬标志物磷酸化绿色荧光蛋白(pGFP)-LC3体外转染SO—Rb50细胞,并分为新鲜RPMI一1640培养组(未处理组)、As2O3,RPMI一1640培养组(As2O3处理组)和rapamycin培养组(阳性对照组),于48h后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自噬;用自噬特异性染料单丹磺酰戊二胺(MDC)行荧光染色检测SO—Rb50细胞的自噬,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SO—Rb50细胞的自噬表现,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不同浓度As2O3,处理组自噬泡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未处理组和0.5、1.0、2.0、4.0txmolAs2O3,作用48h后SO—Rb50细胞的A570值分别为2.194+0.066、1.841±0.213、1.035±0.046、0.374±0.042和0.167±0.01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636,P〈0.05),其中各浓度As2O3组A。值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As2O3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可见GFP—LC3融合蛋白呈点状聚集在相应的自噬泡,未处理组GFP—LC3呈弥散分布。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未处理组SO—Rb50细胞超微结构正常,As2O3处理组和阳性对照组见大量双层膜状结构及自噬溶酶体。未处理组48h见极少量MDC阳性荧光颗粒,As2O3处理组及阳性对照组48h可见明显的MDC阳性荧光颗粒,聚集在细胞质相应的自噬发生区。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未处理组和0.5、1.0、2.0、4.0μmol/LAs2O3及rapamycin作用48h后自噬泡阳性的SO—Rb50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15.6%、42.7%、57.9%、79.5%和89.0%,随As2O3,浓度的增加MDC阳性细胞百分比递增。结论As2O3,抑制SO—Rb50细胞的生长和增生,并致SO—Rb50细胞发生自噬;SO—Rb50细胞经As2O3处理后,自噬的发生早于细胞核的改变,早中期自噬程度呈明显的As2O3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杨桦  黄丽琴 《临床医学》2006,26(10):88-88
立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止血药,临床喧用广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偶可见过敏样反应。我院曾出现1例因术后肌肉注射五止血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人Peter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并确定致病基因突变,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发病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10例先天性角膜混浊的患者,并收集详细的相关临床资料。征得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同意后抽血制备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致病基因PITX2的编码区及其临接内含子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该基因。同时检测100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外周血标本进行对照验证。结果:患者1例的临床特点包括先天性角膜中央部混浊白斑,伴有相应区域的角膜后部基质变薄和后弹力层缺损,且患者伴有全身系统如心脏和听力损害等改变,符合Peters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该患者PITX2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发现了1种新突变,c.788G>A,导致该基因的功能异常,而家属中表型正常者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该基因突变。结论:先天性角膜混浊患者10例中检测到1个新PITX2基因突变,符合Peters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这是中国首次报道Peters综合征的PITX2基因突变,结果丰富了PITX2基因突变频谱,并进一步明确了Peter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发病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唐顺琴  黄丽琴  王侃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91-91,119
总结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过程中学校接种工作的开展。认为重视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麻疹疫苗的冷链管理、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和现场接种工作、重视接种后的各项处置工作是确保学校安全接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一般临床特点、神经系统外表现,并分析可能影响复发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NMOSDs患者55例为NMOSDs组,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主要记录血常规、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AQP4-Ab状态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首发核心症状、复发次数等临床特征。结果:NMOSD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比例1∶10,男女发病年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2组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估肾小球率过滤、肌酸激酶等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复发次数的多少在性别、AQP4-Ab状态、颅内受累情况以及病灶范围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常见神经系统症状外,NMOSDs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骨骼肌等外周组织器官受累。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等指标可反映疾病炎症状态。性别、AQP4-Ab、颅内受累情况以及病灶范围不影响NMOSDs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8.
舒适护理在肿瘤病人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化疗、放疗、疼痛及疾病本身消耗所引起躯体功能、生理机能、精神状态的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不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以病人为中心,进行舒适护理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国人Peters异常(PA)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Peters异常患者PITX2及PAX6基因变异情况。

方法:选取2016/2019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15例Peters异常患者,并收集详细的相关临床资料。征得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同意后抽血制备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致病基因PITX2及PAX6的编码区及其临接内含子进行扩增后,直接测序筛查中国人群Peters异常患者PITX2及PAX6基因变异,异源双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HA-SSCP)的方法对突变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及80例正常对照进行验证; 分析比较国内已报道的Peters异常患者PITX2及PAX6基因突变并研究其相关表型。

结果:Peters异常患者15例PITX2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发现了1种新PITX2的突变c.296delG(P.R99fsx56),导致该基因的功能异常,分析突变患者临床特征,该患者右眼诊断为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左眼诊断为Peters异常。而家系成员中该患者父母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相同突变,故此突变为新生突变。PAX6基因突变筛查未能发现突变。

结论:PA患者15例中检测到1个新PITX2基因突变,丰富了PITX2基因突变频谱,进一步明确了PA合并ARS眼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种少见眼病的临床诊断和发病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静滴或静推化疗药是目前肿瘤病人化疗的用药途径,化疗药在静脉给药过程中不慎渗漏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因此,认识化疗药物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原因及防治.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近几年,我科对化疗药物的渗出能及时有效地作出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