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酸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中获得抗病毒物质可能是良好途径之一,甘草属药用植物已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普遍使用。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文综述甘草酸的抗病毒作用,为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秀稳  杨秀伟 《中草药》2020,51(13):3383-3392
目的研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香豆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羌活中香豆素类成分对炎症反应模型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结果从羌活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2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川白芷素(2)、补骨脂素(3)、香柑内酯(4)、茵陈素(5)、欧芹酚(6)、5-去氢羌活醇(7)、环氧脱水羌活醇(8)、7″-O-甲基异羌活醇(9)、佛手柑素(10)、7-异戊烯氧基-6-甲氧基-香豆素(11)、栓翅芹烯醇(12)、羌活醇(13)、去甲呋喃羽叶芸香素(14)、异羌活醇(15)、蛇床夫内酯(16)、6-异戊烯氧基伞形花内酯(17)、紫花前胡苷元(18)、异虎耳草素(19)、紫花前胡苷(20)、前胡苷V(21)、前胡苷I(22)、印枳苷元-1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羌活苷(24)。化合物7~10、13和15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最强,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8.50~35.12μmol/L。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羌活中分离得到;C-5位上具有多烯烃结构的香豆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人参皂苷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不同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从马鹿茸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1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胆固醇肉豆蔻酸酯(I)、胆固醇油酸酯(Ⅱ)、胆固醇软酸酯(Ⅲ)、胆固醇硬脂酸脂(Ⅳ)、胆固醇(V)、胆旮-50烯-3B-醇-7-酮(Ⅵ)、胆甾-5-烯-3β,7α-二醇(Ⅶ)、胆甾-5-烯-3β、7β-二醇(Ⅷ)、尿嘧啶(Ⅸ)、次黄嘌呤(Ⅹ)、同酐(Ⅺ)、脲(Ⅻ)、脲(XⅢ)、对羟基苯甲醛(XⅣ)、对羟基苯甲酸(XV)和尿苷  相似文献   
5.
华蟾素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的人肠内细菌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蟾酥中主要成分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的代谢。方法:采用体外人肠内细菌粗酶与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温孵法;根据波谱学和化学数据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根据原形化合物和代谢产物的体外抑制人癌细胞系(HCT-8、KB、BGC、BIU和HeLa)的生长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华蟾毒精可由人肠内细菌代谢产生去乙酰基华蟾毒精;羟基华蟾毒精可由人肠内细菌代谢产生去乙酰基羟基华蟾毒精;原形化合物具有强抑制人癌细胞生长的活性,而其代谢产物无活性。结论:华蟾毒精和羟基华蟾毒精由肠内细菌代谢而失活。  相似文献   
6.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Ⅰ),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  相似文献   
7.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 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 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苷Ⅰa:21β-巴豆酰基-22a-乙酸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和七叶皂苷Ⅰb: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an-gelovl-22a-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n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传统中药罗汉果的皂苷类化学成分罗汉果皂苷IVa的结构 ,总结其结构的NMR特点。方法 采用常法提取、分离、纯化罗汉果皂苷IVa ,应用NMR方法 ( 1 HNMR、1 3CNMR、DEPT、1 H 1 HCOSY、HSQC、HMBC和NOESY)和计算机分子模拟研究其结构。结果 对罗汉果皂苷IVa的1 H和1 3C信号进行了归属 ,并为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确定提供了波谱学依据。结论 包括1 H 1 HCOSY、HSQC、HMBC、NOESY的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是对结构进行无创伤性分析的有力工具。NMR方法确定的结构与计算机分子模拟的最优构象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是与应激最密切相关的系统之一。曾发现脑室内注射人参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c可降低因脑室内注射应激导致的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升高,2成分腹腔给药也可降低免疫应激引起的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升高,但人参皂苷主要肠内细胞代谢物20-O-β-D-吡喃葡糖基-20(5)-原人参萜二醇(化合物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