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膝骨关节炎(KOA)是中老年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及肥胖人群增加而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日常生活。目前采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软骨保护类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等对症治疗手段作用有限,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杜仲是治疗KOA常用且有效的中药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尚未明确,限制了其在临床更为广泛的运用。杜仲在KOA治疗领域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京尼平苷、杜仲苷/桃叶珊瑚苷)、木脂素类(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黄酮类(槲皮素、紫云英苷、黄芩素、金丝桃苷、山柰酚)、苯丙素类(绿原酸)、杜仲多糖等化合物,他们主要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及等Janus激酶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等信号通路,来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软骨细胞、平衡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等,控制KOA病情进展。该文对杜仲及其有效成分在KOA治疗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KOA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20年4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12例,给予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对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反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无副损伤,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92±4.17)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反Lachman试验阴性,后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活动度为(128.75±2.26)°,IKDC评分为(82.92±3.34)分,VAS为(1.17±0.3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00±3.0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西药治疗有限,而介入治疗的再狭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鉴于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促进缺血心肌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就更重要。实验证明活血化瘀之中药有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生长因子的增加,从而促进缺血心肌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这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4.
牛膝在骨关节炎(OA)的治疗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牛膝活性成分主要为牛膝皂苷、牛膝多糖和植物甾酮类成分(蜕皮甾酮、β-蜕皮甾酮),这些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核因子-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来抑制炎性因子产生、调节软骨细胞代谢、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抗氧化应激等,干预OA进展。本文对牛膝及其活性成分在OA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的OA治疗新药研发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应用临床调查法多元统计筛选并优化条目,敦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数据基础。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编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预调查表》,现场调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180例,健康者90例,重测34例。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离散趋势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筛选条目。结果:将以上各种方法统计分析的结果汇总,保留3种以上方法均选中的条目,删除心悸、气短、口黏、偏嗜4个条目。结论:通过采用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敏感性、代表性、重要性、一致性、独立性、相关性、稳定性均较好的条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早期康复的基础上比较应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23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石膏固定组和小夹板固定组,分别进行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并进行为期8周的早期康复训练。通过骨折的功能评分来比较不同方法的优良率。结果:石膏固定加早期康复优良率77.12%、小夹板固定加早期康复优良率93.2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小夹板固定加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利于愈合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膝骨性关节炎是四肢关节中最常见的骨关节炎,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膝关节与筋骨的作用及肝肾的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基于藏象思维,分析膝关节与筋骨、肝肾关系,阐释其生理功能;解析"膝为筋之府"及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分析筋骨、肝肾与膝骨性关节炎之间的病变联系。在中医藏象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生理病理的认识,提出"肝肾并补、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因邪气乘虚而入,留滞筋骨,阻滞脉络,致使筋脉失于濡养而致病。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能,临床中治疗因经脉闭阻、气血瘀滞所致病证时,效果尤为显著。膝为筋之府,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早期,病变部位主要以筋膜、滑膜、韧带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为主,这些改变均属于中医理论中"筋"的病变。因此,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时,以"从筋论治"为原则,运用针灸疗法改善膝关节周围组织的紧张状态,调节膝关节的受力平衡以修复"筋"的正常生理功能,当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膝骨性关节炎证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小等优势。通过查阅近几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主要从多种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疗效等方面来阐述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目的是为了能够选择出更具有临床治疗有效性、适用病例广泛性和备选方法多样性的中医外治法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刺络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