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女科正宗·广嗣总论》载“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指出男女生育的根本是肾气充盛,天癸充盈。男精壮盛,质纯效优,女经调达,冲任脉通,双方交合畅顺,阴阳和合而受孕成功。受孕之道在于父精母血,而于父系则重在“男精壮”。本文诠释了“男精壮”之内涵,阐述了男精化生与藏泄之机;进而探讨精寒与气衰、精少与相火盛、痰湿、气郁等影响“男精壮”致男性不育之病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男性不育之治法,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孙国强  李玉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51-5753
目的 研究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其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关系及调脂治疗对其的作用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心绞痛特征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其中SAP组45例,UAP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与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进行调脂治疗2周期,对比所有患者体内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抗体(ox-LD-LAb),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ox-LDL,ox-LDL Ab及CRP,BNP,PCT方面UAP> SAP,而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且所有患者的ox-LDL,ox-LDLAb与CRP、BNP、PCT分别呈正相关(r=0.441,0.414,0.659,0.330,0.490,0.520,P< 0.01),与血脂无明显相关性.经过2周期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下降不甚明显,而患者ox-LDL,ox-LDLAb CRP、BNP、PCT均有所降低,且ox-LDL,ox-ldlAb与CRP、BNP、PCT呈正相关.结论 ox-LDL,ox-LDLAb可以有效的反映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它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发生病变的不稳定性有一定相关性,是诱发炎症或反应炎性作用的显著指标,短期的调节血脂治疗可以明显降低ox-LDL,ox-LDLAb.所以它们是相比血脂更能反映患者疾病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方剂反证寻找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候稳定时间窗,并验证证候的稳定可靠性。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法并通过体质量测量、糖水消耗实验、行为学实验、脑组织5-羟色胺(5-HT)检测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通过人类临床症状等效转化为大鼠宏观表征等方法来进行大鼠的肝郁脾虚证的证候判别,基于宏观表征动态采集量表用逍遥散反证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稳定可靠性。结果 大鼠16周龄时,CUMS组(应激8周)大鼠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穿格次数和活动总距离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UMS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2区5-HT含量也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说明抑郁症疾病的模型制作成功。CUMS组大鼠肝郁脾虚证出现于14周龄(应激后6周),16周龄(应激后8周)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占比约70%,往后数量逐渐下降。方剂反证CUMS组14,16,18,20,22周龄大鼠证候积分分别减少66.6%,70.7%,54.8%,50.4%,44.8%,证候疗效分别为有效、显效、有效、有效、有效。结论 CUMS组大鼠14~16周龄即CUMS 6~8周是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稳定可靠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4.
产妇产后超过8h膀胱胀满、尿液不能随意排出为产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常影响子宫收缩,致阴道出血量增多,易导致产后泌尿道感染,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及护理工作。我院产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发生产后尿潴留85例,现将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将护理对策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宫外孕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者,也称异位妊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约占95%以上。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而凶猛,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会造成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现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7月救治的92例宫外孕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31日,葛兰素史克宣布欧盟委员会已批准其疫苗Synflorix上市,用于6周~2岁婴幼儿以防止入侵性肺炎球菌疾病(IPD)及由肺炎链球菌导致的急性中耳炎(AOM)。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ME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分析健脾消痞方联合推拿疗法对厌食症幼鼠胃肠动力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健康幼鼠50只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小儿厌食症模型)、中药组(模型+健脾消痞方干预)、联合组(模型+健脾消痞方+推拿疗法干预),每组10只。另10只大鼠建立小儿厌食症模型给予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进行注射作为抑制剂组。每2周测量幼鼠体质量和摄食量;比色法测血清淀粉酶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胃泌素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实时PCR检测Cajal间质细胞标志物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基因苄氯素1(Beclin1)基因表达。蛋白印迹检测MEK、ERK1/2、p-MEK、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幼鼠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摄食量、c-Kit、小肠推进比、血清淀粉酶、血清胃泌素降低,MEK、ERK1/2、LC3、Beclin1、胃内残留水平升高(P<0.05)。在经过中药组及联合组干预后,幼鼠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摄食量、c-Kit、小肠推进比、血清淀粉酶、血清胃泌素升高,MEK、ERK1/2、LC3、Beclin1、胃内残留水平降低(P<0.05),且联合组较中药组效果更佳(P<0.05)。联合组与抑制剂组幼鼠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痞方联合推拿可能是通过抑制MEK-ERK1/2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抑制胃窦Cajal间质细胞自噬,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 ,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静滴 ,同时口服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该病 36例 ,并与消心痛、心律平、慢心律、利多卡因治疗的 32例作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2 0 0 2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心血管科和急诊科就诊的患者 ,均符合 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专业组制定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36例 ,男 16例 ,女 2 0例。年龄 4 1~ 83岁 ,平均(6 1.4± 10 .7)岁 ,病程 7天至 2年 ,平均 3.5个月 ;合并高血压病者 2 4例 ,高…  相似文献   
9.
孙国强  李玉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89-2290,2293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34例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24动态血压及对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LVDd)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及24h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及24h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WT、IVS、LVDd及LVMI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PWT、IVS、LVDd及LVMI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协同效应,能够明显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白介素(IL)6、10、1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4例ACS患者根据是否早期采用普伐他汀治疗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另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MMP-1、IL-6、IL-10以及IL-18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非治疗组的83.33% (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ACS患者血清hs-CRP、MMP-1、IL-6、IL-18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而IL-10变化不明显,经过治疗后,ACS患者血清hs-CRP、MMP-1、IL-6、IL-18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IL-10变化则不明显(P>0.05).结论 ACS发病与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失衡有关,早期使用普伐他汀治疗效果肯定,可能通过有效抑制炎症,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