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淋巴结核中医称为“瘰疠”,临床常见。其形成多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炼液为痰,痰火上升,结于颈项;亦有肺肾阴亏,水亏火旺,灼津成痰,痰火凝结而成。《疮疡经验全书》谓之“初起生于耳及项间,并颐颌下,至缺盆,在锁子骨陷中,隐隐皮肤之内,初生如豆,渐长如李核之状,或一粒或三五例,按之则动而微痛,不发热,唯午后微热,或夜口干,饮食少思,四肢倦怠,则坚而不溃,溃而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UC大鼠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CD54含量以及用酶免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CD44、CD54及血清中IL-2含量较正常鼠低(P<0.01);埋线后能显著提高组织中CD44、CD54含量,且优于SASP组,在提高血清中IL-2含量上,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埋线性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对UC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金铃子散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铃子散方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延胡索、金铃子两味药组成,以川楝子行气疏肝、泄肝火;延胡索行气活血,二药相配,一寒一温,一气一血,合用后能气行血畅,疼痛自止,为治疗胸痛、脘腹疼痛的常用方剂。现被广泛用于内、外、妇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就近20年来此方临床运用作一综述。1内科1.1肝胆疾病各种肝胆疾病,如慢性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等,多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范畴,《灵枢·五邪》篇论:“邪在肝,则两胁中痛”。1.1.1肝炎、肝硬变:史氏[1]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随症加减治疗肝炎胁痛65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23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自拟中药内服和中药灌肠方,治疗30例溃疡性结肠炎。西医常规治疗32例为对照组,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17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及灌肠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脾胃的功能特点可以概括为纳和运、升和降、湿与操,在五脏中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在治疗脾胃病时.在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基础上.用药时应该结合脾胃功能特点及与脏腑的关系,选一些助运、理气、化湿、疏肝、宣肺的药物,来促使脾胃功能恢复,使病尽快痊愈。笔者认为在治疗脾胃病时,选药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消食导滞以助运化受纳、腐熟、运化是脾胃主要生理功能,脾胃一旦受损,首知就出现受纳运化障碍,表现为厌食、食欲不振、食后不出症状.故在治疗脾胃疾病时,首先就应助运,常m药物有鸡内金、山植、神曲、谷麦芽、菜循了、地瓜…  相似文献   
6.
拔罐疗法,又叫吸筒疗法、瘀血疗法。古称“角法”。早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有用兽角制成罐状,以吸拨脓血。而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专列了“火罐气”一节,对火罐应用的范围、出处、形状、适应症、使用方法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且指出火罐可治“风寒头痛及风痹、眩晕、腹痛”等症。  相似文献   
7.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大鼠胃溃疡愈合治疗作用的药理学基础及影响。方法:采取醋酸注射、幽门结扎法造慢、急性胃溃疡模型,观察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其影响;并用放免法测GAS、SOD、PGE各值分析。结果:黄连、吴茱萸6:1、5:2实验组显著抑制溃疡指数;醋酸造模组2实验组降低GAS值;幽门结扎造模组各实验组升高GAS值;两模型中6:1、5:2、4:3实验组显著升高PGE2;结论:各实验组能不同程度上促进大鼠胃溃疡病理愈合。胃肠激素则参与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合固本保元腹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UC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健脾益肠散和脐敷固本保元腹袋;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泼尼松。2组均给药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4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2组患者血清TNF-αI、L-8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8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和固本保元腹袋治疗UC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9.
虚证一般少用下法,但当脏腑虚衰到一定程度,由虚致实或因虚邪袭而出现虚实夹杂证时,也有需要运用下法的情况。临床实践表明,虚证恰当运用下法,能使脏腑经脉贯通、气血畅行、痰浊瘀滞速消,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需注意的是虚证用下法但下恐伤正,过补又碍邪,故须攻补兼施,配伍得当,如气虚者兼以益气,阴虚者兼以滋阴,阳虚兼以温阳,血虚兼以养血。同时要辨明虚实真假,分清虚实程度,准确使用,中病即止,则可能成为虚证治疗取效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1 调肺运脾可强身之气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的呼吸和脾的运化功能,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之气,是组成气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决气篇》云:“上焦,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是谓气”。又《灵枢·营卫生篇》云:“上焦之气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液,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因此,呼吸功能与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