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该病的发病特点和病理机制 ,采用自拟肺心汤辨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显效 52例占 76% ,有效 14例占 2 1% ,无效 2例占 3 % ,总有效率达 97%。结论 此类疾病以气虚、痰热、阳虚、血瘀水阻居多 ,治疗上强调清热化痰平喘的同时勿忘补虚 ,活血化瘀勿忘益气。中西结合治疗可优势互补 ,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检测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痰及血清IL-17的水平,以探讨它们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1对象和方法1.1检测对象(1)COPD组2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9.5岁,均为COPD急性发作期住院病人,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6岁,均为健康成年人。1.2痰及血清标本的收集和处理上述实验对照用3.5%的高渗盐水雾化后留取痰液2ml,加入等量10%二硫苏糖醇,振荡后混匀,37℃孵化15min,2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1ml存处-40℃冰箱中待测。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开展经皮肺活检术至今,通过与病理科及CT室合作,探索用过多种穿刺器材、多种定位方法及穿刺操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确立了目前的活检器材、定位方法及穿刺操作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我院128例其它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肺内周围性病变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128例患者,本院病理科确诊120例,标本送上级医院确诊定性6例,未能定性2例,并发症11例(8.6%)。结论本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病人暴露于X线下时间短,取材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症(ACOS)不同发作类型患者痰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入组前1年急性发作次数,将102例ACOS患者分为频繁发作组(>2次)49例和非频繁发作组(≤2次)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痰液中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13水平,同时检测其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ACOS患者肺功能指标、FeNO与痰液中炎症因子、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结果频繁发作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 1/FVC均低于非频繁发作组,FeNO、痰液中INF-γ、TNF-α、IL-4、IL-13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非频繁发作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OS患者FVC、FEV 1、FEV 1/FVC与痰液中INF-γ、TNF-α、IL-4、IL-13水平均呈负相关,FeNO与痰液中INF-γ、TNF-α、IL-4、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ACOS频繁发作患者诱导痰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高于非频繁发作患者,而肺功能指标较非频繁发作患者更差。ACOS频繁发作患者肺功能较差可能与自身炎症因子水平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和炎症因子在COPD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COPD患者分为稳定组和急重组,以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三者PCT和炎症因子的差异,分析PCT、炎症因子和BOD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组和急重组患者PCT、hs-CRP、TNF-α、IL-1、IL-6和IL-8高于对照组(均P〈0.05),IL-10低于对照组(P〈0.05);急重组患者PCT、hs-CRP、TNF-α、IL-1、IL-6和IL-8高于稳定组(均P〈0.05),IL-10显著低于稳定组(P〈0.05).两组COPD患者PCT、hs-CRP、TNF-α、IL-1β、IL-6、IL-8与BODE指数呈正相关(均rs&gt;0,P〈0.05),IL-10与BODE指数呈负相关(均rs〈0,P〈0.05).结论 COPD患者PCT和炎症因子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病机制与炎症细胞激活、浸润并释放炎症因子引起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有关,相关的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TNF-α和白介素等[1].降钙素原(PCT)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其合成与分泌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可作为COPD全身炎症状态的评价指标[2].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及PCT参与COPD的发生及发展,但在PCT和炎症因子与COPD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尚无相关研究[3].本研究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COPD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复发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李艳  何家富 《天津医药》2012,40(1):73-74
目的: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康派特医用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分为轻度15例,中度5例,重度3例.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康派特医用胶治疗.术后继续加强抗感染和支持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半个月后,15例轻度患者全部痊愈;5例中度患者经2~3次治疗4例痊愈,1例无效;3例重度患者经多次治疗仅1例痊愈,2例有效.结论:支气管胸膜瘘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医用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损伤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和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COPD患者60例(COPD组)、COPD合并肺炎患者45例(COPD合并肺炎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和PTX3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其与COPD合并肺炎的相关性。 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吸烟史、并发症、CRP、PCT和FEV1/FVC(%)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和COPD合并肺炎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FVC均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PC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OPD合并肺炎组CRP[(68.9 ± 3.5)mg/L vs. (45.1 ± 1.67)mg/L]、PCT水平[(28.98 ± 5.9)μg/L vs. (18.34 ± 6.7)μg/L]高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517、P = 0.047,t = 4.102、P = 0.035)。三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和PTX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7.36、P = 0.003,F = 7.36、P = 0.003);COPD组患者HBP[(372.0 ± 22.0)pg/ml]和PTX3[(5.9 ± 0.3)ng/L]均低于COPD合并肺炎组[(558.3 ± 19.4)pg/ml和(7.9 ± 0.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89、P = 0.21,t = 3.104、P = 0.039)。血清HBP和PTX3水平均与FEV1预测值、FEV1/FVC(%)呈负相关(P均< 0.05);血清HBP和PTX3水平与IL-8、TNF-α、CRP和PCT呈正相关(P均< 0.05)。以COPD合并肺炎组作为阳性组、对照组为阴性组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HBP、PTX3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CT、IL-8和TNF-α(P均< 0.05)。 结论血清HBP和PTX3水平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合并肺部炎的客观指标,在评估COPD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