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CARE+M” 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健康管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眼科手术的住院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2月的160例为对照组,2021年3月~2021年8月的1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住院健康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CARE+M” 全程健康管理流程模式进行健康管理(“CARE+M”=介绍、评估、建立问题、共同管理+延续管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延续护理进行动态评估。结果:实施“CARE+M” 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从70.0%上升到95.0%,就诊满意度从90.0%上升到97.5%,随诊的依从性从72.5%上升到100%,患者自我照护能力明显提高,病区医护健康宣教工作压力明显减轻。结论:“CARE+M”全程健康管理流程模式比传统宣教模式有更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经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后并发高眼压的疗效。方法 对18例(18眼)硅油注入术后并发高眼压者采用经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结果 随访3个月,所有病例滤过泡均扁平、弥散,在未使用降眼压药的情况下,眼压稳定在2.40kPa以下,且无1例硅油留前房。结论 该术式不仅眼效果好,而且硅油不易溢入前房,解决了长期以来硅油注入术后高眼压难以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伐他汀母液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美伐他汀母液回收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水解开环转水相,再通过D317树脂柱,然后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非连续性洗脱树脂柱,洗脱液经萃取后浓缩,再缩合闭环结晶。结果 以HPLC检测方法测定其含量为78N,美伐他汀母液平均回收率为66.5%。结论 根据美伐他汀的化学性质设计的开环转水,然后树脂吸附回收工艺,具有过程简洁、收率较高、成本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改良倒置内界膜(ILM)瓣覆盖及自体血封闭术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M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并行PPV联合改良倒置ILM瓣覆盖及自体血封闭术治疗的难治性MH患者14例14眼纳入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经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23G PPV联合改良倒置ILM瓣覆盖及自体血封闭术。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MH闭合情况,计算裂孔闭合率,对比分析最佳矫正视力(BCVA)、微视野检查结果(黄斑10°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固视稳定性)等,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4例14眼难治性MH患者中,术前最小裂孔直径为264~785 μm,基底径为451~1630 μm。术后MH闭合率为100.0%,且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患者术前BCVA为(1.25±0.30) logMAR,术后6个月随访时BCVA为(0.86±0.35) 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BCVA 提高12眼,2眼无提高,无视力下降者。患者黄斑1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为(17.64±4.40)dB和(21.87±5.86)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术前固视不稳定14眼,术后6个月固视稳定11眼(78.6%),相对稳定2眼(14.3%),不稳定1眼(7.1%)。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PV联合改良倒置ILM瓣覆盖及自体血封闭术治疗难治性MH安全有效,可提高难治性MH的手术成功率及裂孔闭合率,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方法:分别对2014级、2015级、2016级眼视光学专业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早期专业实践后对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以及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意义。结论: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学生清晰了解眼视光学专业发展方向,将教学和考试方法改进,强化理论与专业技能操作相结合,为专业课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原件复合体(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应激通路,能够调节细胞内众多抗氧化物的表达,具有维持细胞氧化-抗氧化平衡、抑制凋亡、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能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类非编码、极短小RNA分子。多种氧化应激反应性miRNA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Nrf2-ARE信号通路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或抑制视网膜氧化损伤及眼底退行性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国际眼科纵览,2020,44:443-447)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斑区受累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区的结构,并分析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术前视网膜脱离已累及黄斑区的41人纳入本次研究,均经间接眼底镜下巩膜外加压术联合或不联合环扎术视网膜成功复位,分别于术后1周、1、3、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时,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50(P=0.019),OCT显示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占9.7%,好转者占41.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8);术后1个月时,与术后1周相比从视力恢复(P=0.084)和OCT检查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情况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3);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在0.1~0.6,提高2行以上者占75.6%;术后12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在0.15~1.00,提高2行以上者占92.7%,与术后3月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5),与术后6月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21),黄斑区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占95.1%,另2例也有显著好转,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9).结论:OCT的检查能够揭示临床眼底检查不能发现"亚临床型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存在,进而为预测术前视网膜脱离已累及黄斑区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进程以及病情解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常见的与遗传相关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成功建立,它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共同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十余年来国内外特别是国外相关文献,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eetonide (IVTA) for mae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 RVO determined by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and multifoeal electroretinogram (mfERG). Methods TA was injected intravitreally in 28 eyes of 28 patients with mae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VO determined by OCT and mfERG. The change of visual acuity,the maeular thickness measured by OCT and maeular function by rnIERG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 up. The 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 and the aver-age P1 amplitude wa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Conelusion Ⅳ-TA could alleviate the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VO. OCT and mfERG were useful means to evaluate the macular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IVTA for BRVO.  相似文献   
10.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麦考酚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提取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的工艺条件。方法比较了D290,D303,D312,HZ802 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的麦考酚酸吸附性能,并研究了动力学过程,同时对发酵液中的麦考酚酸在D312吸附柱上的动态吸附解吸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同其他树脂相比,大孔吸附树脂D312能更好地从发酵液中提取麦考酚酸,其吸附量在28400 mg·L-1左右,用体积分数85%乙醇和稀盐酸可以将吸附在树脂柱上的麦考酚酸有效解吸,解吸收率达95%。结论大孔吸附树脂D312是从发酵液中分离和提纯麦考酚酸的一种适宜吸附剂,该工艺简捷,并可向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