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为保障其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 ,按照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 ,对 2 0 0 2年广东省999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工龄增加 ,放射工作人员眼科检查的异常率增加。血液常规检查和细胞遗传学指标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及眼晶状体混浊率 ,部分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微核率的异常率 >15年组是 <5年组的 5 2倍 ,是 5~ 15年组的 1 4倍 ,女性微核率异常率 >15年组是 <5年组的 3 3倍 ,是 5~15年组的 2 5倍。结论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 ,重点保护暴露工龄较长的放射工作人员 ,以减低放射对该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地下有轨列车公司的职业危害及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为同类型企业制定有效的作业人员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广州市某地下有轨列车公司的列车司机、车辆检修员、接触网检修员3个工作岗位2 204名男性一线劳动者为接触组,以既往无粉尘、噪声、微波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782名上岗前男性人员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该地下有轨列车公司工作场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砂轮磨尘和全身辐射脉冲微波。接触组有3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6例噪声作业禁忌证,3例微波作业禁忌证,1例粉尘作业禁忌证。对照组听力异常检出率为12.15%,列车司机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0.33%,车辆检修员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9.63%,接触网检修员听力异常检出率为27.86%;4组人员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以车辆检修员、接触网检修员最高。4组人员血脂异常、血尿酸偏高、血压偏高、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噪声、粉尘、微波目前是地下轨道交通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地铁员工造成了一定的健康危害。建议合理安排地铁员工工作时长,改进沟通联系工具,以减少噪声、微波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劳动者除做好个人职业防护外,日常亦应通过健康饮食、适当锻炼等增进个人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混苯和噪声联合暴露对工人脂肪肝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工作场所混苯与噪声暴露情况将634名工人分成4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混苯与噪声联合暴露组工人脂肪肝患病率为33.3%,ALT偏高率为2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0%和14.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联合暴露组工人脂肪肝患病风险升高,OR=2.629(95%CI=1.412~4.898),外周血TG浓度和体质指数(BMI)升高者脂肪肝患病风险也增加,OR值分别为1.602(95%CI=1.320~1.946)和1.292(95%CI=1.187~1.406)。结论外周血TG、BMI及混苯与噪声联合暴露可增加接触工人患脂肪肝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苯对职业人群肾损伤的影响,寻找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早期指标,对某石化公司170名苯接触工人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视黄醇蛋白(RBP)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接触组尿β2-MG含量(322.6±235.8pg/L)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接触组尿β2-MG含量(412.9±331.3pg/L)高于对照组(P<0.01)。低浓度接触组尿RBP含量(292.7±172.9pg/L)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苯暴露会影响肾小管功能导致尿中β2-MG和RBP含量升高,且尿β-MG含量升高较为显著。建议将尿β-微球蛋白含量作为苯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指标。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听力损伤(包括噪声聋)是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所致的以耳蜗病变为主的感音性听觉损伤,为不可逆的听觉损伤。目前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主要依据纯音电测听(Puret tonethreshold audiometry,PTA)的检查结果。纯音听阈可以反映受试者不同频率的听敏度,然而测试它是一种主观测听法,其结果受被检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对于不能配合或主观上不愿意配合的受试者很难测出其真实听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evoked responses,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客观聋组、47例夸大聋组和30例正常听力组人员均行0.5kHz、1kHz、2kHz、4kHz共四个频率处的ASSR和纯音测试(pure tone threshold audiometry,PTA),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各频率的ASSR-PTA差值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7.63±5.62)dBHL、(11.58±2.80)dBHL、(10.54±3.24)dBHL、(9.20±3.32)dBHL,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63±8.22)dBHL、(8.99±8.75)dBHL、(12.50±8.50)dBHL、(10.03±10.13)dBHL,在夸大聋组依次为(-18.02±18.15)dBHL、(-11.05±16.63)dBHL、(-6.06±19.17)dBHL、(-5.81±20.17)dBHL。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PTA听阈的相关系数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0.668、0.839、0.791、0.716,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817、0.826、0.892、0.768,而在夸大聋组依次为0,280、0.352、0.396、0.468。以客观聋组的ASSR反应阈为自变量、PTA听阈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经回顾性考核和前瞻性考核,证实应用ASSR评估真实听力效果较好。结论应用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是可行的,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某村连续4年发生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的病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采集样品检测的方法,综合分析,寻找原因。结果调查结果分析提示某村先后14人24人次发生以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导致4人死亡,中毒可能性最大,而且,在发病(抽搐)后2个月的患者生物样品(血、尿液)中检出毒鼠强。数月后.公安部门抓获投毒犯王某。结论 善于独立思考和抓住问题实质分析是获得处理错综复杂的不明原因公共卫生事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短波作业人群心血管变化的八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射频辐射对机体心血管的影响 ,我们从 1990~1998年对某广播电视技术中心中短波作业人员进行了每 2年 1次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作业者的血压、心电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择某广播电视发射中心接触 0 .999~ 30 .0 0 0MHz中短波的男 90人、女 18人 ,平均年龄为 35 .9(2 1~ 6 0 )岁 ,平均工龄为 16 .2年。选择从 1990年起在机房工作不少于 3个月的作业人员为观察对象 ,对有遗传疾患、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以及退休者不列为本观察对象。将同一单位的财务、行政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产性噪声对印刷厂车间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连续性影响,为保护噪声职业接触者身体健康,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印刷厂车间噪声接触人员连续三年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结合15个噪声监测点的现场噪声强度,分析连续3年听力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延长,4.0 kHz及6.0 kHz频率听力损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3、1.045,P<0.01)。10年及以上工龄组工人听力损失率(46.51%)高于10年以下工龄组(14.48%)。性别、噪声强度、工龄、年龄是听力损失发生的独立危害因素,男性高于女性,85 dB (A)以上的噪声强度下及10年以上工龄者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较高,年龄≥ 50岁组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较<50岁组高(OR值分别为2.721、2.376、2.044、2.816)。 结论 噪声暴露剂量和听力损失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无创性神经传导技术在振动性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某磨光车间随机抽取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工人15名作为观察对象,应用Nicolet viking quest神经肌电图机,分别采用传统针电极、皮肤表面电极两种记录方法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神经传导功能的检查,对比分析左右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及传导速度有无差异。 结果 两种记录方法所得结果中,左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右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参照北京协和医院的正常参考值,差异不影响对诊断结果的判断;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采用两种记录方法所得到的15名观察对象的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全部一致。 结论 表面电极可以取代针电极,无创性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在振动性神经病的临床诊治方面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