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生活饮用水中磺胺类抗生素浓度水平。方法于2016年4—5月,选取上海市27家市政自来水厂进行原水与出厂水水样采集,检测20种主要磺胺类抗生素浓度。结果在27件原水样品中,有21件检出11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总浓度水平在未检出~214.98 ng/L之间。在27件出厂水样品中,有7件检出6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总量浓度水平在未检出~70.9 ng/L之间。水厂原水中磺胺类抗生素总量浓度水平高于出厂水(P0.05)。水源地中磺胺类抗生素平均检出浓度水平较高、检出种类较多的是陈行水库、黄浦江及其支流。出厂水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是磺胺间甲氧嘧啶。采用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原水检出全部11种磺胺类抗生素,且总体检出率高于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原水。深度处理工艺对磺胺类抗生素总量的去除量高于常规处理工艺(P0.05)。结论磺胺类抗生素在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原水中广泛存在,现有的水厂处理工艺对其有一定处理能力。应加强推进水源地改造和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来对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家用水质处理器出水水质的卫生状况和污染特征。[方法]选取320户住户,调查其家用水质处理器的类型,分别于2011年7月份(夏季)、10月份(秋季)和12月份(冬季)上门采样,检测经其处理的水中铁、锰、铜、锌、铅、砷、耗氧量、pH、色度、浑浊度、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等指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超标率进行分析。[结果]各季节不同类型水质处理器的出水中重金属、pH、浑浊度的超标率较低,均小于4%;菌落总数的超标率相对较高,最大值达到71.0%;近40%的含活性炭一般水质处理器的出水耗氧量不符合要求。同一季节、不同类型水质处理器之间的出水菌落总数和耗氧量之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不同类型水质处理器之间出水色度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活性炭一般水质处理器的出水浑浊度和细菌总数超标率在不同季节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用水质处理器使用中存在一定卫生问题,主要以微生物和有机物污染为重。居民在使用中应加强水质处理器的维护与管理,尤其要重视夏季高温时的饮用水卫生。  相似文献   
3.
1994年7月~1997年12月,笔者采用火针治疗鸡眼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5例,女5例;20~50岁26例,20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家用水质处理器(净水器)的使用情况和认知状况,为指导居民合理使用净水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20户居民进行净水器使用及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用x2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居民净水器出水主要用于饮用(占93.8%,300/320),在使用超过2年的净水器中有15.2%(30/197)的居民没有更换过净水器滤芯或滤膜,使用不同类型净水器的居民直接饮用出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91.3%(292/320)的居民不知道家中净水器的额定净水量,近10%(29/320)的居民不认为滤芯或滤膜应定期更换,34.4%(110/320)的居民误认为净水器可以除去自来水中的所有污染物. [结论]居民对净水器的使用方法和知识存在误区,有必要加强正确使用净水器的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正确使用净水器的行为,降低净水器对居民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和不同涂布方式的日光防护效果,为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防晒化妆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涂布组和对照组。涂布组在手背低剂量(0.5 mg/cm2)使用防晒化妆品,对照组不使用防晒化妆品。另外涂布组的左右手背分别采用双次涂布和多次涂布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受试者在连续9 d的军训期间每天接受阳光紫外线照射6 h(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00)。通过观察日光暴露前后手背皮肤颜色的变化,评价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效果。肤色的测量采用色差分析仪。[结果]与各自日光暴露前相比,两组受试者暴露后的手背皮肤颜色指标亮度L值均降低(53.95~54.86vs56.75~58.64),绿红色饱和度a(10.86~11.59vs9.44~10.20)和蓝黄色饱和度b(20.31~21.09vs19.16~19.74)值均升高(P0.05);日光暴露前后,涂布组受试者左右手背肤色的立体变化指标色差△E均小于对照组[(3.31±1.91),(3.17±1.82)vs(5.63±2.37),(5.74±2.56)](均P0.05),多次涂布手背肤色的立体变化指标色差△E与双次涂布的没有差异(P0.05)。[结论]与不使用防晒化妆品相比,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仅能减缓但无法避免肤色向黑红黄方向变化。在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的情况下,增加涂布次数没有增强防晒化妆品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崔文广  张欣 《河北医学》2014,(7):1124-1127
目的:研究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肺心病病人异常心肺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随机随访70例在我院治疗过的煤工尘肺肺心病病人,并分为两组,分别称为实验组和与之比较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肺心病的治疗方式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来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等表征心肺功能的指标值均比同指标下对照组要高;患者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等血气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肺心病患者异常心肺功能的治疗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20~59岁人群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点,试图找出重点人群,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1200名20~59岁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信息,汇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收集的1164份有效问卷中,10.7%的被调查者生平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经历,5.07%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各年龄组之间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9岁组、30~39岁组及总体(20~59岁)的男性与女性之间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判断为皮肤敏感的被调查者有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高于自我判断为皮肤不敏感的被调查者;自述有过敏史的被调查者有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高于自述无过敏史的被调查者。[结论]本研究获取的上海市中心城区20~59岁人群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低于国外的相关报道。人群中皮肤敏感者所占的比例、有过敏史者所占的比例可能影响该人群经历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者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住宅居室下水管道内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8年9月选取上海市120个住户的下水管道开展检测与调查,检测指标包括菌落总数、霉菌(fungal genus)、酵母菌(saccharomycete)、大肠菌群(colifor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年限、楼层次、清洗情况等。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住户中下水管道曾发生堵塞(不畅)和散发异味的分别有57.5%和48.3%。不同居住年限住宅中各下水管道部位微生物的检出率没有差异(P〉0.05);而除卫生间地漏口外,不同居住年限住宅中各下水管道部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存在差异(P〈0.05),居住2-5年的住宅下水管道微生物检测平均值低于居住6年及以上住宅的。不同楼层各下水管道部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没有差异(P〉0.05),同一部位进行日常性清洗和不进行清洗的污染状况也没有差别(P〉0.05)。[结论]下水管道微生物污染普遍存在于各种居住年限的住宅中,居住年限少的住宅下水管道微生物污染相对较轻。楼层次第和是否采用单纯水洗与下水管道微生物污染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9.
矿井热害是指井下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环境温度(指向人体辐射放热的高温岩边和物体等)达到一定程度后,致使人体散热困难,工人感到闷热,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出现大汗不止、体温升高、头昏、虚脱、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死亡的危害[1-2].矿井内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工作面温度、风速差异大,尤其是开采深度超过650 m的深井中[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宅居室下水管道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特点。[方法]于2008年9月选取上海市120家住户,调查其下水管道的水封状况及其是否存在堵塞现象,并检测菌落总数、霉菌(fungal genus)、酵母菌(saccharomycete)、大肠菌群(colifor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指标。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7.5%的住宅遇到过下水管道堵塞或者不畅的问题,85.3%的下水管道水封没有水。检测结果显示下水管道中细菌污染水平较高,各部位菌落总数中位数处于318 310-2 745 423 cfu/cm^2,最大值达到了10^7 cfu/cm^2。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水平在各检测部位间均存在差异(P〈0.01);且同一对象的管壁和管口间,部分检测指标也存在差异(P〈0.05)。另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芽孢杆菌(genus bacillus)、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 pneumoniae)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下水管道中检出率最高的5种微生物。[结论]居室下水管道存在卫生问题,且微生物污染水平较高;管壁较管口污染更重,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厨房下水管管壁。污染微生物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应加强卫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