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L -6、TNF -α和左旋卡尼汀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 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 3 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 ,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以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 <3 5umol/L为判断左旋卡尼汀缺乏的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左旋卡尼汀缺乏的发生率 85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左旋卡尼汀水平与IL -6和TNF -α水平无显著相关 ;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较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而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患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左旋卡尼汀水平降低 ,但与慢性炎症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对15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耐激素难治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或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应用了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但ATG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就在使用ATG时,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住院患者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近年来住院患者中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流行病学、病因学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994年 1月— 2 0 0 4年 3月近 10年出院病例中诊断有 ARF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年龄、性别、获得性、发病科室以及病因或诱因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共搜集 ARF病例 2 11例 ,占同期住院患者的 0 .12 % ,逐年比较呈增高趋势 ;男性占 5 9.7% ,女性占 4 0 .3% ;发病年龄呈现 35~ 4 5岁和 6 0~ 80岁两个高峰 ;84 .4 % (178/ 2 11例 )患者既往无肾脏病史 ,39.8% (84 / 2 11例 )为明确的医院获得性ARF(HA ARF)患者 ,HA ARF同期患者的构成比在 2 0 0 0年后显著增高 (P<0 .0 5 ) ,内、外科ARF患者比例约为 3∶ 2 ,2 0 0 0年后后者所占构成比显著增加 (P<0 .0 5 ) ,尤其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SICU )患者发病率增加 1.89倍。药物、感染和手术是 ARF的主要诱因 ,6 1例 (占 2 8.9% )、4 6例 (占 2 1.8% )和 4 1例 (占 19.4 % )患者 ARF的发病分别与之相关。肾前性 ARF 4 1例 (占 19.4 % ) ;肾性 ARF15 6例 (占 73.9% ) ,其中 72例 (占4 6 .2 % )是由明确的肾前性 ARF发展而来 ;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占 85 .9% (134/ 15 6例 ) ;肾后性 ARF14例(占 6 .6 % )。结论 近 10年来 ,ARF在住院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乳腺癌是比较少见的一种乳腺癌.一般将乳腺未触及肿块而已有腋淋巴结转移或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的乳腺癌称为隐匿性乳腺癌.隐匿性乳腺癌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癌的0.46%~1%,多见于女性[1].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早期检出率低,往往延误治疗,影响预后.河北省鹿泉市第三医院和石家庄第一医院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18例隐匿性乳腺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肿物大小为1 cm×1 cm~3cm×3 cm,平均为1.5 cm,全组均未触及乳房肿块.  相似文献   
5.
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此二者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36例HCC的患者分为ER(+)组和ER(-)组.按MVD值分为MVD<中位值组和MVD>中位值组,比较各组有预后意义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差别.ER(+)14例,ER(-)22例.全组MVD自3至121(44.67±32.15中位值为36).ER(+)的HCC为直径较小、多有完整的包膜和较低的血清AFP浓度.MVD较低的HCC多为单结节、直径较小、细胞分化较好、血清AFP浓度较低.ER含量与MVD呈负相关.由此可见(1)ER(+)或MVD较低的HCC分别比ER(-)或MVD较高的HCC恶性度较低.(2)ER与MVD均是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伦  崔专义 《河北医药》2003,25(8):605-606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例 ,采用空肠粘膜空肠断端胰腺缝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单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无 1例发生胰瘘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4~ 65岁 ,平均 5 7岁。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7例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 1例 ,十二指肠腺癌 1例。1 2 手术方法  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吻合顺序为胰、胆、胃。空肠胰腺吻合及胰管的处理方法 :( 1) 5例行空肠粘膜胰腺缝合 ,空肠断端与胰腺缝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步骤 :①断胰 :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牙周健康状况,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牙周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与预防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1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其牙周健康状况,并根据牙周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牙周病组(A组,368例)和中、重度牙周病组(B组,56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牙周病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11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牙周健康者208例(18.20%)、轻度牙周病患者368例(32.20%),中度牙周病患者392例(34.30%),重度牙周病患者175例(15.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体重、吸烟、口腔定期护理、每日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长、是否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透析频率以及白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透析频率以及合并糖尿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牙周病加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对于透析时间较长、透析频率频繁以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密切注意,对患者的牙周卫生给予合理指导,避免其牙周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血必净注射液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肾移植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肾移植术后96 h血肌酐(Cr)未降至正常,并且4日中每日尿量<5 000 ml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血必净治疗组(A组)13例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B组)15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Cr、尿素氮(BUN)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血必净治疗组治疗后Cr、BUN恢复正常所用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移植肾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用于肾移植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Pre-S2)抗原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五项、乙肝病毒DNA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82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Pre-S2抗原进行检测;并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其进行HBVDNA检测。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阳性血清学模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在HBeAg阳性模式组中,乙肝病毒Pre-S2和HBVDNA的检出率高,平均为95.34%和97.8%。在HBeAg阴性模式组中,乙肝病毒Pre-S2和HBVDNA的检出率低,平均为39.7%和32.3%。在HBsAg、HBeAg均为阴性的模式中Pre-S2抗原为1.45%。结论 Pre-S2抗原与HBeAg和HBVDNA密切相关;Pre-S2抗原检测完善和补充了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败血症并发急性肾衰的患者,以及其对炎症介质的体外清除,并应用APACHE II 评分判断患者预后.方法5例符合SIRS和败血症诊断标准及急性肾衰的诊断标准患者,CRRT方式主要为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每例患者在开始CRRT时及治疗24 h后做APACHEⅡ评分, 测定CRRT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应用公式计算炎症介质的体外清除量.结果(1)SIRS和败血症并发急性肾衰患者住院总体死亡率为71%(25/35);(2) CRRT治疗后 APACHE Ⅱ评分有显著下降;( 3)生存组患者CRRT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较死亡组明显低,而其他临床指标如年龄、性别、24 h超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CRRT治疗后血清炎症介质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5)CRRT治疗1 h时对IL-6 和TNF-a体外清除总量最大,6 h以后有显著减少,炎症介质的清除主要是吸附清除,其中1 h吸附清除量最大,占总清除量的90%~92%,6 h以后吸附清除量和所占清除比例显著下降,而滤过清除量相对恒定;(6)使用F 60透析器和使用AN 69血滤器, 炎症介质的滤过清除量差异无显著性,但<4 h(不包括4 h)AN 69血滤器的的吸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F 60(P<0.01). 结论即使行CRRT治疗,SIRS和败血症并发急性肾衰患者预后仍较差,提示早期即在病情较轻时行CRRT治疗可能改善预后,但CRRT治疗并不能有效清除SIRS和败血症患者体内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