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围产资料数据库中信息完整的单胎妊娠孕妇48 650例临床资料,将这些孕妇分为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和非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分析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高中教育水平及以下、孕次≥3次、经产妇、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史(OR=2.254,95%CI:1.917~2.65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OR=1.591,95%CI:1.212~2.089)、合并前置胎盘(OR=28.282,95%CI:24.338~32.866);与非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相比,患有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褥期感染、子宫切除、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Apgar评分相对较低(1 min)、产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剖宫产史、辅助生殖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引起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妊娠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三苯氧胺(TAM)和安宫黄体酮(MPA)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将30例子宫腺肌病患得非随机分为2组,甲组给予TAM10mg,每日2次,MPA10mg,每日3次,从月经第5天开始,连续3个月;乙组给予TAM10mg,每日2次,症状不能控制者加服中药消异汤、痛经灵等,连续4~6个月。2组病例停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前及随访期间每月行B超测量子宫体积,检查肝肾功能。结果 甲组痛经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三线防控"模式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的实践成效。 方法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院妇产科门诊自主制定了"三线防控"模式并常态化实施,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1年3月至8月广州市荔湾区疫情前后我院妇产科普通门诊、急诊及发热门诊的患者就诊情况,重点分析5~6月普通门诊中发现健康码异常或流行病学史的漏诊率、普通门诊的实际就诊率及候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发热门诊会诊率、妇科门诊手术情况、产科患者收住院情况等,同比2020年及2019年5~6月我院妇产科患者就诊情况变化。 结果在2021年广州市荔湾区疫情期间的5~6月,我院妇产科门诊累计预检分诊33 782例,其中黄码患者73例,健康码正常但流行病学史疑似患者108例,最终确诊新冠肺炎患者0例。2021年5月患者就诊同比2020年上升了6.09%,但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11.6%;6月患者就诊同比2019年及2020年分别明显下降了40.73%及41.51%。2021年5月21日至7月2日妇产科普通门诊患者的实际就诊率平均为90.8%,呈逐渐增长的趋势。2021年5~6月妇产科门诊手术总数为2501例,总收住院人数为1286例,收住院患者中持有72 h有效新冠核酸阴性结果的占比100%,隔离病房的收治情况为0;患者的就诊满意度平均高达8.76分。 结论"三线防控"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普通门诊应急反应体系,保障了不同状况、不同需求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为广大患者安全就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并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是将丈夫的精液经体外处理后除去精浆,优选活动的精子注入女性子宫内以获得妊娠的助孕技术,是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其妊娠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IUI时机的影响。本文期望通过探讨促排卵周期尿LH峰在决定IUI时机中的作用,对提高IUI治疗的成功率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蓉  许培箴  虞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865-866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含量,并对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异倍体率和S期增高率分别为50.0%、42.3%,并且50岁以上患者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有明显差异(P<0.01);腺癌明显高于鳞癌(P<0.05);卵巢癌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最高,而宫颈癌最低;随病理分级的增高,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恶变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肿瘤组织DNA含量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FCM技术对30例子宫内膜癌(FC)患者术中肿瘤组织中DNA含量进行检测,Mcycle分析软件进行DNA倍体分析,计算DNA相对含量(DI值)、S期细胞比率(SPF)及增殖指数(PI),并与正常组织相比。结果:17例EC患者发现存在DNA异倍体,异倍体率56.7%;22例SPF异常增高,异常率73.3%;50岁以上者异倍体率、SPF及PI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肿瘤组织中DNA异倍体检出率与SPF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I指数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病理分级级数与临床期别的增高,异倍体率、SPF及PI指数呈增高的趋势;复发者异倍体率、SPF及PI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FCM技术定量检测肿瘤组织DNA含量的变化,并与临床病理诊断有机结合,将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全面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纸尿裤厂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收集某企业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危害因素检测及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该厂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其他粉尘、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乙醇、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部分噪声作业岗位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厂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8.
兔卵巢组织移植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母兔自体及异体卵巢组织移植模型,揭示卵巢组织移植后组织学特征。方法:以母兔为实验动物,A组阳性对照,不做任何处理;B组阴性对照,切除双侧卵巢;C组自体移植组,分离卵巢组织,切成1mm3左右大小的米粒块,种植于颈部皮下;D组异体移植组,卵巢组织处理方法与C组相同,移植时将卵巢组织异体进行种植。术后60d处死母兔,子宫称重,对移植物及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C组与D组中分别有5与3只母兔阴道呈红色或者粉红色、湿润、肿胀,进入发情期;2自体、异体皮下移植后存活的卵巢组织形态与移植前相似,表面血管较为丰富,皮质内可见正常形态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部分移植物可见成熟的窦状卵泡;3A组、C组、D组母兔子宫内膜表层细胞呈锯齿状,宫腔间隙较宽,被复粘膜层子宫腺发育,固有膜宽大,肌壁厚,而B组母兔宫腔呈裂隙状,粘膜层平坦,缺乏子宫腺,固有膜变窄,肌壁变薄。结论:母兔卵巢组织移植后,移植物可存活,并进一步释放内源性激素,对靶器官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活跃期及胎头下降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56例活跃期或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阻滞合并轻度胎头位置异常(枕横位、枕后位)采用0.25%布比卡因作硬膜外阻滞麻醉。发现:①硬膜外阻滞可改善宫缩性质,使子宫收缩协调,宫口扩张加速,尤其适用于高度紧张和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者。②硬膜外阻滞可松弛盆底肌,减轻产道对胎头的压迫,有利于克服轻度头盆不称,使阻滞的胎头下降。本组除4例因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胎头下降停滞行剖宫产术外,其余全部经阴道分娩。③与同期分娩、同等条件诊断为相对性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56例产妇作对照。硬膜外阻滞组的产后出血和产后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5,P<0.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PV-DNA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6月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分别检测248例慢性宫颈炎、10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5例宫颈癌患者HPV高危型DNA的表达。结果:在上述各组病例中HPV-DNA阳性率分别为31·4%、77·8%、96%,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细胞学筛查异常和对高危妇女进一步检测HPV-DNA,对早期发现CIN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