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谷氨酰转肽酶(PLT/GGT)比值无创诊断慢性HBV感染后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并与FIB-4、APRI经典无创预测模型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641例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以肝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PLT、GGT、PLT/GGT、APRI和FIB-4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患者白蛋白、HBV DNA、PLT水平和PLT/GGT比值逐渐降低,而年龄、GGT、球蛋白水平和APRI、FIB-4指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分期与PLT/GGT比值的Spearman分析显示两组呈显著负相关性(rs=-0.475,P<0.05),相关性高于APRI和FIB-4.PLT/GGT比值以4.996为截断值,无创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5.4%和64.8%;以4.707为截断值,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1.4%和75.5%;以4.090为截断值,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1.3%和80.8%.结论 PLT/GGT比值是非常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无创肝纤维化评价指标,可使大部分慢性HBV感染患者避免肝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2.
胡庆刚  段建明  马理华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71-1471,1481
目的分析我院呼吸科2006~2010年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方法通过采集2006~2010年我院呼吸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培养并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438例,研究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5年的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的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及氨基糖甙类均产生耐药性;最为严重的是氨苄西林,有效抗生素仅为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但对酶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敏感性。结论医院内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产ESBLs的发生率较高,其耐药性增高,亚胺培南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中毒2例存活者肺部病变表现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新  胡庆刚  段建明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813-1814
百草枯,商品名"克芜踪",为联唑啶类除草剂,有效成分为1,1'-二甲基-4,4'-二联吡啶,属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常用制剂为20%水溶液,属中等毒性,对人的毒性较强,中毒后尚无特效的解毒剂,中毒后死亡率高,国外报道死亡率为40%~50%,而国内个别报道达80%以上,我院近年收治百草枯中毒20余例,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死亡率很高,后改变治疗策略,2例经过积极救治后均好转出院。半年随诊病人健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监测重点致病菌的耐药率,动态了解本地区感染性致病菌的流行及变迁规律。本文选取我院2006年~2010年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823株,回顾性逐年分析其药物敏感性和耐药率的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剂(舒利迭)吸入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46例应用舒利迭50/250ug吸入连续12周,分时段观察药物对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最后一次步行距离相比较第一次步行距离,皆有明显增加。对肺功能也有一定改善。无一例出现不良事件。根据疲劳程度评分,分值也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长期吸入舒利迭对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有明显提高,对肺功能也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国肝硬化患者的病因、防治现状、地区差异, 为我国肝硬化的诊疗措施制定和防治水平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项横断面研究分析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七大地理分区的50家医院首次住院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病因构成、治疗方案及其在不同区域的差异。结果区域分布方面, 研究共纳入11 861例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方面, 代偿期患者5 093例(42.94%), 失代偿期患者6 768例(57.06%)。病因方面, 慢性乙型肝炎8 439例(71.15%)、酒精性肝病1 337例(11.27%)、慢性丙型肝炎963例(8.12%)、自身免疫性肝病698例(5.88%)、血吸虫性肝病367例(3.0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77例(1.49%)以及其他类型肝病743例(6.26%)。病因分布差异方面,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吸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区域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治疗方面, 1 139例(9.60%)患者接受了内镜治疗, 718例(6.05%)接受了外科治疗, 4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联合外周血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及结核抗体(TB-Ab)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临床诊断菌阴肺结核患者114例、非结核性肺部其他疾病患者80例以及菌阳肺结核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3组患者外周血T-SPOT、TB-Ab及BALF GeneXpert检测结果,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以及约登指数等指标,对比3种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并作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出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BALF GeneXpert、外周血T-SPOT和TB-Ab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6.91%、80.88%、90.44%;特异度分别为98.75%、73.75%、41.2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0%、78.24%、72.22%,均高于70.00%;在菌阴肺结核组中,这3种方法单项检测在菌阴肺结核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15%、79.82%、90.35%,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方法联合检测在菌阴肺结核组中阳性检出率为96.49%,明显高于TB-GeneXpert法和T-SP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283,P<0.01;χ2=13.612,P<0.01);联合检测在菌阴肺结核中约登指数明显高于单项检测,联合检测AUC为0.977,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BALF GeneXpert 联合外周血T-SPOT、TB-Ab可显著提高菌阴肺结核诊断率,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胡庆刚 《药物与人》2014,(10):229-230
目的:通过对我院肺结核病区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lo例颈淋G结核患者治疗岔析,为临床合理治疗颈淋巴结核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个月强化期和4—6个月继续期短程化疗方案并局部每周两次异烟肼和利福平颈淋巴结内交替注药治疗1—2个月,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全身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联合局部注射异烟肼和利福平使颈淋巴结明显缩小。结论:局部注射异烟肼和利福平对颈淋巴结核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庆刚  朱孝武 《安徽医药》2019,23(11):2183-2186
目的探讨胸腹水总蛋白( P?TP)、单核细胞比例联合腺苷脱氨酶( P?ADA)在结核性胸腹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院 106例胸腹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成结核组 51例,非结核组 55例(病因包括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炎症感染和肝硬化),进行胸腹水细胞数、单核细胞比例、 P?TP、P?ADA、葡萄糖( P?GLU)、乳酸脱氢酶( P?LDH)以及血清总蛋白( S?TP)、腺苷脱氨酶(S?ADA)、葡萄糖( S?GLU)测定。绘制 P?TP、单核细胞比例、 P?AD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结核组和非结核组的胸腹水细胞数、 P?TP、 P?ADA以及 SG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 ROC曲线分析, P?TP、单核细胞比例、 P?ADA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91、0.598、0.901,诊断结核性胸腹水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 89.0%和 81.8%、86.0%和 33.0%、91.4%和 84.5%;P?TP、单核细胞比例联合 P?ADA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腹水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 94.1%和 89.1%。结论 P?TP、P?ADA对结核性胸腹水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TP、单核细胞比例联合 ADA检测有助于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腹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PE)的确诊依赖于肺动脉的影像学检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且随着CT仪器的升级和改进以及检查技术的不断研究,CT在PE中的应用不仅限于PE的定性诊断,还用予肺动脉栓塞程度的量化、右心室改变的诊断、患者预后判断以及下肢深静脉IIIL栓形成(DVT)的诊断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