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4.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心肌缺血之间是否存在临床相关性,并寻找促进心肌缺血患者合并GER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00例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肌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0例行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行GERD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心肌缺血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GERD发生率为28.6% (143/500),对照组为9.5%(1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P< 0.01).观察组中GERD阳性患者143例(GERD阳性组),GERD阴性患者357例(GERD阴性组).GERD阳性组与GERD阴性组Q-T离散度(Q-Td)分别为54.92±27.96、40.29±24.15,心率矫正Q-Td (Q-Tcd)分别为61.12±30.66、45.11±28.40,GERD阳性组Q-Td和Q-Tcd均高于GE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5、5.294,P< 0.05).GERD阳性组RDQ评分与Q-Td、Q-Tcd呈正相关(r=0.255、0.243,P<O.01).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肌缺血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肌缺血和GERD之间存在相关性,心肌缺血患者GERD发生率较正常人升高,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肌缺血合并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肌缺血合并GERD患者,心肌缺血和GER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贲门松弛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并寻找与GERD患者临床表现相关的主要胃液成分,为GERD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RDQ量表积分≥12分或内镜下可见反流性食管炎表现(内镜下可见的食管黏膜发红、充血、糜烂破损)作为GERD诊断标准,收集内镜下通过贲门镜身比诊断贲门松弛的患者197例,将病例分为GERD组和非GERD组,探讨贲门松弛程度和GERD发病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收集贲门松弛患者的胃液,研究GERD组和非GERD组患者胃液成分的差异,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贲门松弛程度的增加,GERD发生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松弛的患者中,GERD患者较非GERD患者而言,前者胃液中胃酸及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胃蛋白酶及淀粉酶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贲门松弛与GERD密切相关,贲门松弛程度越重,GERD发生率越高。贲门松弛患者的胃食管反流发生与胃液中胃酸及胆汁酸密切相关,临床可尝试从改善贲门松弛程度、抑酸促动力方面着手改善贲门松弛患者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6.
硅橡胶假体植入阴茎增粗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操作简便、损伤小的阴茎增粗术。方法:用硅橡胶假体植入Buck筋膜下行阴茎体前部增粗术。结果:本组47例患者大部分术后性生活明显改善,夫妻双方满意。有1例术后性生活过旱,伤口破溃,取出假体。结论:用硅橡胶假体行阴茎体前部增粗是一种操作简单、恢复快、效果良好的阴茎增粗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Pxr、NF-κB及炎症因子和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大鼠(SPF级)成年大鼠53只,体质量200~220 g,扬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建立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等,空白对照组8只,余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不建模,其余组别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不使用干预治疗药物,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使用榆苋方不同剂量药物保留灌肠,阳性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14 d后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情况,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NF)-γ水平变化,以及Pxr mRNA、NF-κB p65 mRNA、IκB-α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C大鼠模型组、SASP组、榆苋方各剂量组INF-γ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榆苋方治疗后,随着给药剂量逐渐增高,INF-γ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8.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与其主要受体整合素和CD44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并在肿瘤细胞的黏附、浸润、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组织和血液中的OPN表达量也是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OPN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复发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很好的肿瘤转移标志物,OPN是诊断与治疗肿瘤的新靶点。在此结合OPN的一般生物学特点,就近年来OPN与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转移和治疗的相关性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与环氧化酶-2(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与结肠癌转移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和1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PN与COX-2的表达,并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表达相关性。结果 OPN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70.0%)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75.0%)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和COX-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OPN与COX-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OPN和COX-2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疣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慢性胃炎,与胃癌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但其癌变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p27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p27蛋白和cyclin D1在疣状胃炎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未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疣状胃炎、胃癌组织标本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蛋白、cyclin D1表达,并分析两者与疣状胃炎患者性别、年龄、Hp感染、肠化生、异型增生的关系。结果: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77.5%对45.0%,P〈0.05),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成熟型疣状胃炎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组(52.5%对85.0%、77.5%,P〈0.05),与胃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未成熟型、成熟型疣状胃炎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0.0%、42.5%对12.5%,P〈0.05),但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疣状胃炎患者p27蛋白表达与肠化生、异型增生有关(P〈0.05),cyclin D1表达与肠化生有关(P〈0.05);p27蛋白、cyclin D1表达与性别、年龄均无关。结论ip27蛋白、cyclin D1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