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备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对其理化性质和WO-1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luronicF-127负载WO-1制作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衍生骨及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形貌特征,测量其孔径和孔隙率;应用X线衍射分析仪和X线能量散射分析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评价WO-1在双蒸水中1~7d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生物衍生骨具有天然的网状孔隙结构,孔隙间互相连通;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也具有互相连通的网状孔隙结构,孔径和孔隙率分别为522.43±16.75μm和55%,低于生物衍生骨的孔径623.67±12.31μm和孔隙率75%。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钙/磷比为1.54;生物衍生骨钙/磷比为1.77。药物释放实验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1d表现为爆发释放,溶液浓度为4.6μg/ml,此后可连续释放6d,浓度维持在0.2~0.8μg/ml。结论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可望成为一种更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待于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2.
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将新生SD大鼠骨骼肌组织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取第3代成肌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0.05%、0.1%及0.2%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生长培养基行体外培养为实验A、B及C组,加入常规生长培养基为对照D组,观察各组成肌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另选择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行体外成肌细胞培养,常规融合培养基作对照,观察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A、B及C组成肌细胞增殖表现相似,2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4d时均达顶峰;D组成肌细胞于3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5d时细胞数倍增,6d时达顶峰。MTT法所测吸光度(A)值的变化反映成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致,以B组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B组A值在2~8d时均高于C、D组(P〈0.05),8d时高于A组(P〈0.05)。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中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低且上升缓慢,7d时融合率最高,为11.7%;常规融合培养基成肌细胞融合率于6d时达到峰值,约为35.0%。结论 透明质酸钠与成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良好的成肌细胞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化肌腱种子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肌腱种子细胞进行深低温保存,研究保存过程中多个环节的影响因索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深低温保存对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胶原分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是肌腱种子细胞深低温保存中比较好的抗冻保护剂;冻存后使用与培养时不同的营养血清处理对细胞有损害,可降低细胞存活率;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与细胞浓度有一定关系,浓度太低可能降低细胞存活率;细胞在冷冻保存时,降温速度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慢速的分步降温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直接人液氮的快速降温组;采用10%二甲基亚砜加15%小牛血清加75% DMEM配方保存肌腱种子细胞,对其分泌胶原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及染色体众数无明显改变,适于肌腱种子细胞的保存。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肋骨移植修复胸壁巨大缺损   总被引:61,自引:16,他引:45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肋骨和带蒂皮瓣移位修复 1例 2 5岁女性患者胸壁巨大韧带样纤维瘤切除后 ,合并软组织、肋骨缺损的早期效果。方法 经髂骨穿刺抽取骨髓组织 ,按 Houghton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 ,经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 ;用同种异体肋骨经去细胞、去抗原、部分脱钙和冻干处理 ,制成保存天然框架的生物衍生骨支架 ,将 5× 10 6 /ml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骨支架材料联合培养 6天 ;待完整切除肿瘤后 ,用膈肌瓣修复胸膜腔 ,组织工程肋骨修复 3根肋骨 ,同侧带蒂侧腹壁皮瓣移位修复胸壁软组织缺损。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 ,伤口 期愈合。术后 3个月随访 ,植入组织工程肋骨在体内逐渐发育成成熟肋骨 ,心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肋骨在个体化治疗中显示了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连续传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成肌细胞连续传代能力,选择适宜肌组织工程研究的成肌细胞。方法 常规传代培养人胚骨骼肌细胞,以生长曲线、融合率分别观察细胞增列、分化能力,探讨成纤维细胞沾染对传代细胞的影响。结果 第6代以内细胞成纤维细胞沾染轻,主要表现出成肌细胞的生长特性,增殖较旺盛,分化能力高。第8代 ̄第16代细胞成纤维细胞沾染重,表现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增殖速度明显加快但分化能力低。第20代细胞退变明显,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ptsA58H质粒体外转染人胚肌腱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电穿孔法将ptsA58H质粒体外转染人胚肌腱细胞(HETC)的条件,转化人胚肌腱细胞(THETC)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ETC,电穿孔法导入ptsA58H质粒,并经潮霉素B筛选,获得阳性克隆,扩增后建立THETC系。体外传代培养,冻存,复苏THETC,并分别绘制HETC和THETC在不同培养条件的生长曲线。结果 通过潮霉素B0 ̄1000mg/L终冻度梯度的培养,选择2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epithelial cell conditioned medium,ECCM)体外诱导犬B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比格犬1只,体重10 kg.于犬髂后上棘采用骨髓穿刺法取骨髓5 mL,分离培养BMSCs.取犬口腔黏膜下组织,剪成约4 mm×4 mm大小,制备ECCM.取第2代BMSCs以2×104个/孔细胞密度接种,实验组于ECCM中培养,对照组于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观察两组细胞形态特征,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诱导培养21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l9,CK-19)和细胞角蛋白AE1/AE3,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两组细胞均呈长梭形,均匀分布,折光性较强,增殖迅速.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形,实验组生长曲线较对照组右移,提示ECCM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实验组CK-19和细胞角蛋白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对照组呈阴性.透射电镜下实验组细胞胞浆内可见紧密连接.结论 ECCM体外有诱导同种B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注射心脏毒素后肌损伤的肌卫星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receptor 4,CXCR4)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肌肉退行性疾病的分子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C57雄性小鼠12只,于左侧股四头肌局部注射心脏毒素(5 μg/只),建立小鼠肌损伤模型:右侧股四头肌作为自身对照.于注射后1、4 d及1、2、4、6周处死小鼠,分离两侧股四头肌,取材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CXCR4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示肌肉组织从损伤修复到再生的全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示注射心脏毒素后1、4 d和1、2、4、6周,肌肉组织内CXCR4表达分别为1 955.6±150.3、2 223.2±264.3、2 317.6±178.7、3 066.5±269.6、1 770.9±98.7和1 505.7±107.1,与正常肌肉组织(640.3±12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PCR检测显示,正常肌肉组织、注射心脏毒素后1、4 d和1、2、4、6周肌肉组织内CXCR4 mRNA表达分别为0.349±0.006、0.822±0.013、0.882±0.025、1.025±0.028、1.065±0.041、0.837±0.011和0.777±0.015;肌损伤后各时间点与正常肌肉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XCR4可能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IS覆盖的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PPM)修复重建兔气管缺损的可行性,及SIS在促进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8~2.0 kg,制备大小为1.2 cm×0.6 cm的气管前壁、侧壁4~6环全层缺损模型.根据修复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PPM修复组采用大小为1.4 cm×0.8 cm的单纯PPM修复缺损;SIS-PPM修复组采用预先紧密缝合的大小为1.4 cm×0.8 cm的SIS和PPM修复缺损.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重建区域情况.结果 术后SIS-PPM修复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感染、皮下气肿、呼吸困难发生.PPM修复组分别于术后6 d及18 d因气道感染及气道分泌物潴留死亡1只兔,其余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皮下气肿.两组动物重建气管均无塌陷、狭窄.组织学观察: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动物气管腔内均未见明显肉芽及瘢痕,8、12周时重建气管表面有气管黏膜覆盖,SIS-PPM修复组纤毛组织和杯状细胞多于PPM修复组.扫描电镜观察:术后8周SIS-PPM修复组重建气管中心区域大部分被较成熟的纤毛覆盖,PPM修复组重建中心区域大部分为幼稚纤毛覆盖;12周时SIS-PPM修复组纤毛方向性好,纤毛无明显分泌物附着;PPM修复组纤毛凌乱,纤毛表面有大量分泌物附着.结论 SIS和PPM修复重建气管缺损能充分维持修复重建后的气道形态和生理功能,并能获得良好的上皮化.SIS具有促进气管黏膜修复愈合,减少术后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的作用,有望用于临床修复重建气管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离心管内组织工程软骨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离心管内 5种材料与软骨细胞培养形成组织工程软骨。方法 分别将脱脂脱蛋白骨、羟基磷灰石、糖蛋白微孔膜、胶原海绵和明胶海绵置于离心管底 ,按 3× 10 6个细胞 /管加入 3周龄兔关节软骨细胞 ,离心 ( 2 0 0r/min) 5min后连续培养 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5种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复合培养均能形成软骨样组织。软骨细胞保持卵圆形和多角形 ,细胞外基质形成。 5种组织工程软骨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形态差异明显。结论 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软骨细胞于离心管内培养可形成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