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中医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发表,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和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 目的 评价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临床试验报告标准(CONSORT)声明2010版及附加指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 结果 共纳入81篇文献,其中2006—2014年共发表文献28篇,年平均发表3.11篇;2015—2021年共发表文献53篇,年平均发表7.57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PEDro量表总分≥7分的高质量文献仅7篇(8.6%)。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高偏倚风险文献所占比例最少,低偏倚风险文献次之,大部分条目因为报告信息不全,评分偏倚风险不确定。CONSORT声明2010版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部分报告率不足。附加指标中采用多中心、伦理审批、干预措施质量控制、志谢报告率低。 结论 目前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研究者参照PEDro量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NSORT声明对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规范性报告。  相似文献   
2.
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在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30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运动指导,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早期生活质量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干预前,2组患者Kamofsky功能状态(KPS)得分、营养状况分级、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肠癌生活质量量表(QLICP CR)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KP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QLICP CR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心理功能维度除外)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除外)(P<0.05)。结论 基于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可提升CRC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男声女调患者。方法对28例男声女调患者做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观察疗效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28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观察5年以上巩固疗效。结论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男声女调,手术效果好,术后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975232和rs731236与云南彝族人群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云南彝族180例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和108例尿枸橼酸水平正常者为对照组,通过Sanger测序法检测VDR基因SNP位点rs7975232和rs731236,并分析其与云南彝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云南彝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VDR基因SNP位点rs7975232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组中rs7975232的AA型较对照组多见,VDR基因位点rs731236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受检者的24 h尿枸橼酸含量中, rs7975232的AA基因型为(372.92±195.03) mg/24 h,明显低于rs7975232的CC、CA基因型者[(515.47±195.02)、(494.85±191.95)mg/24 h,P<0.05]。结论云南彝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与VDR基因位点rs7975232的SNP间存在遗传相关性,VDR基因位点rs7975232的AA的基因型有望成为云南彝族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的遗传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防和治疗儿童因声带病变引起的声音嘶哑,使儿童健康成长。方法248例声音嘶哑儿童的病因调查,正常儿童与声带病变儿童的声时对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声带病变。结果声嘶儿童多因常高声喊叫,过多大声讲话而引起声带病变,导致声门闭合不良引起声音嘶哑。发现声带病变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声时对比明显缩短。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声带病变有良好疗效。结论儿童用声不当和过度用声能引起声带病变;通过注意发音休息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喉炎及肥厚性声带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和二羧酸转运蛋白1(sodium-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 protein 1,NaDC1)在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 cells,HK-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低枸橼酸尿症的意义.方法 按照HK-2细胞培养的条件培养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所培养的HK-2细胞的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VDR和NaDC1在HK-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细胞培养:拍照记录细胞状态;流式细胞学:1号至4号流式管HK-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87%,6.80%,8.31%,4.274%;免疫细胞化学:NaDC1在HK-2细胞中表达,胞膜染色.NaDC1的阴性对照,胞膜未染色.NaDC1的阳性对照,在人胚肾293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s,HEK293 cells)胞膜表达,胞膜染色.VDR在HK-2细胞中表达,核膜染色.VDR的阴性对照,核膜未染色.VDR的阳性对照,在人肺癌细胞系A549核膜表达,核膜染色.结论 所培养的HK-2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比较低,细胞状态较好.VDR和NaDC1分别在HK-2细胞核膜和胞膜表达.VDR和NaDC1都与低枸橼酸尿症的发生发展有关,推测VDR可能参与调控NaDC1活性或表达.  相似文献   
7.
8.
声带内收肌麻痹或严重的喉肌弱症常使声门闭合不全,造成喉空气动力学改变,声门漏气,声时缩短,引起严重的声嘶及说话吃力等症状。我科自1986年应用一色信彦(1975)所介绍的甲状软骨成形术(Ⅰ型)治疗声带内收麻痹而致的声门闭合不良8例。其中为单侧声带麻痹所致的6例,严重的喉肌弱症1例,双声带萎缩1例。  相似文献   
9.
"轴轮"理论出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从根本上阐述了人体的气机运行规律,可有效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儿童睡眠障碍病机责之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常。笔者通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探讨"轴轮"理论在儿童睡眠障碍中的原理,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有效沉默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HK-2 cells, HK-2细胞) 维生素D受体 (vitamin D receptor, VDR) 基因的小干扰核糖核酸 (small interfering ribonucleic acid, si RNA) 及其对低枸橼酸尿症的意义.方法 培养HK-2细胞, 设计4条VDR-si RNA, 利用包装的慢病毒侵染所培养的HK-2细胞, 利用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 WB) 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检测沉默VDR基因的HK-2细胞中VDR蛋白质和VDR-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i RNA 1 (6120) 能显著抑制HK-2细胞中VDR的表达, 获得了VDR-si RNA 1 (6120) 稳定细胞株.结论 VDR-si RNA 1 (6120) 能有效沉默HK-2细胞中VDR的表达, 可以进行下一步沉默VDR表达后检测Na (+) -二羧酸转运子[Na (+) -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1, Na DC1]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