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症状多,体征少.我院于1998年以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椎动脉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并作对照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CFP10,并分析其免疫学活性。方法: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fp10基因,克隆至T载体pMD18T,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分析。将测序正确的pMD18-cfp10的cfp10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0,构建重组质粒PQE30-cfp10,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PCR和双酶切鉴定阳性重组体,IPTG诱导CFP10表达,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blot分析其免疫活性。结果:成功构建PQE30-cfp10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纯化获得分子量约10kDa的CFP10,并能被结核病人血清识别。结论:克隆表达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重组结核分枝杆菌CFP10。  相似文献   
3.
1993年以来 ,我院神经内科自研制的人体骨作为厘米刻度的透明胶布定位尺和CT室共同协作创造了在CT引导下 ,快速三维立体定向穿刺术 ,成功的穿刺脑内血肿 2 0 0例 ,硬膜下血肿 38例 ,蛛网膜囊肿 5例 ,脑脓肿 3例 ,脑组织活检 2例。此方法定位准确 ,简易方便 ,容易掌握。适应于市区医院神经内外科及急诊科医师应用。1 定位尺快速三维立体定向应用过程1 1 定位尺的制作 用长 2 0cm ,宽 1cm透明布 2条 ,再自作长10mm、粗 3mm人体骨段 2 0个 ,将 2条透明胶布粘合固定人体骨段 ,做成长 2 0cm ,骨段间隔距离 1cm的人体骨段作为…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一种疾病,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脑卒中,其中75%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颅内外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同时并用通心络胶囊,可有效地防止术中脑血管痉挛,可降低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先后开展了28例支架成形术并用通心络胶囊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4月~2005年10月间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支架成形术并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其中男性17例,女性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与脑保护剂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3例有溶栓适应证且发病6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静脉滴注。两组在溶栓后24h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用7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川芎嗪80rag,每日1次,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3例,总再通率75%。对照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3例,未通3例,总再通率7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4h、7d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14d、21d更加明显(P〈O.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esat-6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将esat-6基因亚克隆至pET-28a,构建pET-esat-6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PCR和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表达,用His-bindTM亲和层析柱纯化ESAT-6,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PCR扩增出esat-6基因的特异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esat-6,并在BL21获得表达,纯化的ESAT-6能被结核病人血清所识别。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获得重组蛋白ESAT-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抗凝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分别给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可阻止症状进一步恶化,在短期内改善伤残程度,且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至28 d显效率分别为63%和13%,有效率分别为86%和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抗凝作用强,其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1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依迭拉奉降纤酶治疗组(34例)及降纤酶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降纤酶首剂量10u,以后每日5U共用6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刑代替依迭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进行评分,并化验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7d后治疗组、对照组ESS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14d、21d更为明显(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滴,早晚各1次,同时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川芎嗪80 mg,1次/d静滴,连用14 d;对照组45例患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川芎嗪80 mg,1次/d静滴,连用14 d。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消失,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卒脑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 h内符合诊断标准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4 d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1.49±6.48)分及(17.10±5.63)分,治疗组及对照组BI评分分别为(67.90±29.20)分及(56.89±23.92)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现与丁苯酞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