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一台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介入放射学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为介入放射学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放射防护最优化提供建议。方法 调取一台引起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介入放射学设备近3年的5次质量控制检测报告,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对于“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项目,3家机构5次检测结果在6.08~24.89 mGy/min之间,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同曝光模式(普通剂量率透视模式、高剂量率透视模式、电影模式)和不同帧率对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和透视防护区检测平面上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操作该设备的介入医生对设备的曝光模式了解不足,手术后未记录患者剂量。结论 通过对介入放射学设备的调试可显著降低患者剂量;建议在标准修订时增加参考点累积剂量或剂量面积乘积准确性指标的检测;加强对介入医生和技师的专业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设备不同曝光模式对患者和术者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疑似因介入治疗致背部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与重建。方法 术后约7个月(2020年7月22日),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并用不同方法构建的剂量曲线估算剂量,用剂量估算的修正系数、Dolphin''s模型和Qdr方法重建患者术后短期内的受照剂量。结果 基于dic半自动与dic+r人工分析及4条剂量曲线估算患者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0.68~0.95 Gy,泊松分布检验结果显示u值均>1.96,患者受到局部不均匀照射,且半自动分析可明显提高剂量估算的效率。3种重建剂量方法修正后估算患者术后短期内的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1.80~2.86 Gy。估算的生物剂量与该患者存在放射损伤和临床诊断为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Ⅳ度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通过染色体畸变分析和生物剂量估算,确诊了1例因介入治疗致背部大面积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分析对局部不均匀照射受照者回顾性生物剂量的估算与重建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乡市2016年CT机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以便促进该市放射卫生工作的开展。方法 按照GB 17589—2011对新乡市委托单位的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CT机(状态检测)10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率为89.9%。结论 新乡市的CT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总体来说较为满意,但二手CT机质量控制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二手CT机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淘汰,以达到保护受检者和患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1例由于介入治疗意外照射致背部大面积放射性损伤的病例,探讨该事件发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建议。方法 询问受照患者详细病史,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诊疗资料,追踪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采集患者外周血估算生物剂量,现场采集介入治疗医院照射设备数据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为0.95 Gy。测得介入设备减影模式和透视模式下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分别为373.5和47.8 mGy/min。该介入医生习惯长时间曝光操作,其年有效剂量为20.51 mSv,高于同科室其他工作量相近的介入医生(3.09 mSv)。患者全身及局部临床表现均符合放射损伤,辗转多家医院未予明确诊断,局部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结合生物剂量估算结果及临床表现,该病例被诊断为放射性皮肤损伤Ⅳ度。放射性损伤与是否按规范操作及X射线机输出剂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非专科医院在辐射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