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5年9月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6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胶质瘤恶性程度不同分为A、B2组,其中A组为低恶性组(包括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21例,B组为高恶性组(包括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间变型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15例。观察氮乙酰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肌醇(Ins)的共振峰及比值。大脑对侧对应正常脑组织的结果作内对照组。结果2组胶质瘤均表现为异常的。HMRS,与大脑对侧对应正常脑组织相比,A、B2组表现为NAA/Cr含量显著下降,Cho/Cr含量显著增高(P均〈0.05),cr总量变化不大,且无规律性(P〉0.05),Ins含量表现为轻度下降(P〉0.05)。A组NAA/Cr和NAA/Cho均显著高于B组(t=4.235,P=0.011;t=2.832,P=0.031),A组Cho/Cr显著低于B组(t=-2.323,P=0.042)。结论。HMRs可提高对胶质瘤诊断和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3.
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93例(微腺瘤93例,大腺瘤301例,巨大腺瘤99例),其中经唇下-鼻中隔入路345例,经鼻小柱-鼻中隔入路99例,经单鼻孔入路4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69例(54.6%),次全切除117例(23.7%),部分切除107例(21.7%);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占86.7%(268/309),内分泌指标改善者占73.8%(259/351),出现并发症43例(8.7%).结论: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的;大型垂体腺瘤可以采用分次经蝶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瘤体直接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G422皮下荷瘤的治疗作用,对体内基因转染效率及治疗的免疫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LacZ,IL-2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到皮下接种的G422胶质母细胞瘤瘤体,X-gal染色检测基因转染的效率,观察肿瘤的大小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4h^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诱导的NK、LAK、CTL的杀伤活性,对治疗后的肿瘤进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采用瘤体注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体内基因转染效率,瘤体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皮下建立的胶质母细胞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肿瘤的生长受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显延长,但没有长期存活小鼠。IL-2基因治疗组小鼠脾细胞的LAK、CTL杀伤活性显增强,肿瘤局部出现更多的坏死和炎性浸润细胞。结论:采用瘤体直接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胶质母细胞瘤皮下荷瘤有治疗,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宿主的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冻干人硬脑膜行硬脑膜成硬脊膜缺损修补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用冻干人硬脑膜修补因脑肿瘤、脑外伤、脊髓内肿瘤手术引起的硬脑膜或硬脊膜缺损,并不同规格的的冻干人硬脑膜微粒或微丝行靶血管栓塞。结果:(1)冻干人硬脑膜用于硬脑或硬脊膜缺损修补患者229例,无颅仙感染等并发症,用于血管内栓塞靶血管28例,可明显减少或闭塞颅内肿瘤的血供。结论:冻干人厝脑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硬脑膜缺损修补和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神经管原肠性囊肿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形态学特点,分析手术切除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8例脊髓神经管原肠性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首发症状为局部脊髓节段疼痛伴肢体乏力、感觉减退、肌肉萎缩,3例以神经根性疼痛症状发病,1例表现为Brown-Sequard综合征。8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均为髓外硬膜下型,均给予脊髓后路手术切除。结果全部手术的8例患者中,5例全切,2例部分切除行囊腔旷置,1例部分切除行囊腔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术后8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影像学、电话及门诊随访6例(4例完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行旷置术、1例部分切除行囊腔-蛛网膜下腔分流术)(25.0±9.0)月(12~38)月,症状均无再次加重。结论神经管原肠性囊肿可通过后正中入路手术全切或部分切除获得治愈,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脊髓的假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与肿瘤之间的鉴别非常困难。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脊髓TDLs的误诊往往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方法对5例收治的脊髓TDLs的患者进行了总结,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肌力下降、疼痛及麻木等;脊柱所有节段均可能受累及;影像学表现包括:占位效应、病灶周边水肿、不规则环形强化等;1例接受病灶活检,另外4例接受病灶手术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无法正确判断病理类型;在病理结果证实为TDLs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随访中未见病灶复发及症状加重。结论由于不同的诊断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脊髓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需要谨慎处理:术前应尽量完善各种辅助检查;At中以保留正常脊髓功能为主,不追求病灶全切除,并可进行活检;在病理分析遇到困难时应寻求神经病理学帮助;对于术前高度怀疑为脊髓TDLs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诊断性激素治疗,但需从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密切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8.
正确诊断脑肿瘤才能更好地对其处理和治疗。1H MRS是获得肿瘤生化信息的非侵袭技术,其对传统的影像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对于非肿瘤性病灶和不易手术切除而需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性病灶,无创伤并准确判断病灶性质的方法可取代不必要的活检。本文目的是总结当前1H MRS 的应用:(1)诊断病灶;(2)肿瘤分级; (3)观察治疗反应和肿瘤进展情况; (4)协助制订治疗方案;(5)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多激素腺瘤的临床表现和免疫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垂体多激素腺瘤103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其中18例另行双标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全组以PRL-GH型垂体腺瘤最多,共10例(9.7%)。大多数病例只表现出一种内分泌症状,仅7例(6.8%)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内分泌症状。垂体多激素腺瘤的免疫组化组合形式多样,2~6种激素组合均有。免疫组化、血清激素水平与内分泌症状之间相关性最好的激素是PRL。结论垂体多激素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其正确的病理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3 3~ 59岁 ,平均4 7.4岁 ;病程分别为 4个月、1年、2年半、3年及 2 0年。发病前均无明显发热或感染病史。 1例为垂体瘤切除术后 2年半发病 ,另 1例有慢性鼻窦炎病史 ,其余 3例均无相关既往史。临床表现为头痛 4例 ,视力和 (或 )视野改变 2例 ,出现内分泌功能改变 3例 ,1例有杵状指。内分泌学检查 1例有血泌乳素 ( PRL)升高。 4例行头颅 CT检查 ,2例鞍区未见异常 ,1例示低密度肿块影 ,1例示增强后明显的结节。 5例均行头颅MRI检查 ,3例示 T1低信号 ,T2 高信号 ,病灶边缘有 T1、T2均呈等信号的包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