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进程,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通窍活血汤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分化为神经元化细胞,而此前大量研究已证实通窍活血汤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我们将对通窍活血汤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机制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D)是因脑缺血后缺血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VaD目前已经成为致我国人民精神和躯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日益增高。VaD患者生活水平下降,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其发病机制不明确。VaD是老年期痴呆中有希望预防和治疗的痴呆,因此各方面研究日益受重视,探索其发病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脑组织的表达情况及通心络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模型并予通心络灌胃,应用反转录集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5d、7d、14d、21d、30d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细胞因子VEGF mRNA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VEGF mRNA在不同时间段均有表达,VEGF mRNA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表达增强,第5天表达最高;给予通心络处理后第3天缺血侧VEGF mRNA开始表达增强,5d、7d、14d、21d、30d时PCR表达灰度值均高于缺血对照组。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因子VEGF mRNA表达增强,通心络胶囊可强化此反应,进而可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β—Tubul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及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后3、7、14、21d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β-Tubulin的变化。模型大鼠通心络灌胃,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β-Tubuiin阳性细胞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值增加。第7天、第14天、第21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通心络组BrdU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和BrdU+β-Tubulin免疫双标荧光强度值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神经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人类骨髓细胞来源于解放军三О七医院骨髓移植治疗的6名健康成年骨髓供者,男3名,女3名,年龄25-45岁。常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4、CD45,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特性,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表达,细胞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以及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DNA。结果:①人工分离培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呈长梭型或长多边形,从P0至P20基本保持一致,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表面标志CD44,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②反转录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效率约为10%,修饰后形成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始终保持一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几乎完全一样,生长速率与未经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相同,培养10代后细胞停止分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率超过98%,培养72h后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较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约20000倍。③PC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条带。结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基因修饰得到了稳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以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为载体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双腔三通颅内穿刺引流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较好地解决颅内血肿引流时的引流、抽吸、冲洗及注药一体化的问题,我们研制了双腔三通引流管,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以此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男147例,女101例,年龄28—82岁,平均59.5岁。壳核出血109例,丘脑出血52例,脑叶出血42例,桥脑出血6例,小脑出血10例,脑室出血29例。1.2三通管的制作:选择硅胶为原料,制作成内径为3.5mm,外径4.6mm的“Y”字型三通引流管(甲管),见图1,全长18 cm。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康复训练椅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平衡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训练及康复训练椅强化训练,对照组采用一般基础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进行上肢评估,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评定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B、FMA、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椅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8.
脑白质疏松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发病48h内住院的1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伴有LA分为伴LA组(63例)与单纯脑梗死组(110例),并随访1a,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6、9个月及1a时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评,并统计脑梗死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随访期内CSS评分、BI、MMSE评分组内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入院时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CSS、BI及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以后脑梗死伴LA组CSS评分高于单纯脑梗死组,BI及MMSE评分低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随访1a,脑梗死伴LA组脑梗死复发时间(10.651±0.037)个月(95%CI为9.926~11.376个月),单纯脑梗死组为(11.464±0.173)个月(95%CI为11.125~11.802个月),脑梗死伴LA组脑梗死复发时间早于单纯脑梗死组(χ2L=4.964,P=0.026)。结论:LA对脑梗死的预后有明显影响,且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脑脊液置换减轻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并进而无创预测颅内压(ICP).方法:将6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与非置换组各30例,发病第1、3、5、7天均行TCD检测,记录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急性心因性意识障碍的认识。方法:对16例急性心因性反应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心因性意识障碍多发生在青年女性有癔症性病前性格者,既往可有类似发作史,意识障碍时间短,有违拗性闭眼,生命体征正常,脑电图显示觉醒节律,经试验性利尿及针刺治疗可促醒。结论:急性心因性意识障碍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可经针刺及利尿治疗促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