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microRNA在人皮肤黑素瘤与色素痣中共同差异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人皮肤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已知hsa-microRNA。方法 采用SBC microRNA芯片技术,将6例人皮肤黑素瘤组织总RNA分别与9例健康人色素痣总RNA混合物对比,筛选已知的468条hsa-microRNA表达情况。用qPCR分别检测这6例人皮肤黑素瘤组织中各候选hsa-microRNA的表达。将芯片和qPCR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的候选hsa-microRNA确定为有意义的共同差异表达hsa-microRNA。结果 2倍以上差异表达miRNA占所检测miRNA的12.18% ~ 86.33%,5倍以上差异表达miRNA占1.28% ~ 19.02%,10倍以上差异表达miRNA占0.43% ~ 5.34%。 此6例人皮肤黑素瘤中miRNA-21 明显上调表达,miRNA-320和miRNA-494明显下调表达。结论 人皮肤黑素瘤组织中miRNA-21明显上调表达,miRNA-320和miRNA-494明显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以组蛋白为核心的新型基因导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菲寒  任常春  陈燕  李锦军  姚明  韩峻松  龚毅  杨胜利  朱景德  顾健人 《肿瘤》2002,22(5):349-353,F002
目的 构建以组蛋白为核心的新型靶向性基因导入系统。方法 将各功能肽与核心区成分设计成融合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加以表达 ,获得的融合蛋白通过静电效应与DNA结合形成靶向性的基因导入系统 ,通过体内外报告基因导入试验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 经体内外基因导入实验证明 ,制备的融合蛋白能将外源报告基因靶向性地导入肿瘤细胞和组织。结论 运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融合蛋白适合大规模生产 ,便于质控 ,为靶向性基因导入系统应用于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我国的一种常见肿瘤,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除了手术、化疗等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而且除根治性切除有可能根治肝癌外,多数患者在确诊以后的生存时间较短.所以,国内外都在寻找一些新的方法,与传统的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方法主要是一些生物疗法,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其中,基因治疗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实验室开发了靶向性非病毒载体GE7基因导入系统,该系统包括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配体寡肽GE7和内吞小体释放寡肽HA20(其成份为流感病毒血凝素氨基末端20个氨基酸残基,用来使内吞小泡释放内容物,防止进入细胞内的外源基因被溶酶体酶系降解).GE7基因导入系统的特点是可以靶向性的介导外源基因进入EGF受体高表达的细胞,并具有较高的转导效率.  相似文献   
4.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途径。目前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抑制内源性促血管生成因子 ,利用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和外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来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韩峻松  朱景德 《肿瘤》2002,22(3):187-190
目的 研究在细胞周期G2 /M期特异性的Survivin基因启动子在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multiform ,以下简称胶质瘤 )细胞株T98G中的活性 ,为该启动子在胶质瘤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RT PCR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胶质瘤细胞株T98G及正常肝中的表达 ,用转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 ,比较不同长度的Survivin基因启动子在非同步化和阻断于G1期细胞中的活性。结果 Survivin基因在T98G胶质瘤细胞中表达 ,而在正常肝细胞中不表达。Survivin基因启动子在非同步化细胞中的活性大约是G1期细胞中的 11倍。结论 Survivin启动子在转录水平上可以选择性地使报告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 ,这使它成为一个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有潜力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6.
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总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人体阴道分泌物标本总RNA提取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采用人体上皮细胞与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混合物(106 ∶ 106),对匀浆、玻璃珠和液氮研磨三种破壁方法,纯化柱、酚两种提取方法组合产生的5种不同R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将提取效果最好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标本。结果 5种方法均可提取出总RNA,其中,热酚法提取质量浓度最高,达到0.6546 g/L,其次为RNeasy试剂盒提取方法为0.6010 g/L,玻璃珠法为0.2678 g/L,匀浆后TRIzol法为0.2284 g/L,液氮研磨后TRIzol法为0.2115 g/L。但电泳结果显示,以液氮研磨后TRIzol提取质量最好,而且标准菌株及培养细胞混合物两种细胞成分RNA均被提取,RT-PCR以及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RNA提取。结论 液氮研磨后TRIzol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阴道分泌物临床标本RNA提取方法,而且提取物可以满足常规下游实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构建一种有相对靶向性的基因治疗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为开展靶向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VEGF受体结合位点,修改本实验室已有的酸体寡肽GV1、GV2氨基酸序列,并合成了基因转移载体系统。用载体包裹外源DNA(β-gal),进行体内实验,观察外源基因在体内的分布和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报告基因在心、肺、肝和肾中无明显地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借助Oligo基因芯片的优势,整体地分析探讨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各致病相关因子的表达。方法 分别提取10例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及3例无症状带菌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的RNA,将其与疾病相关因子Oligo表达谱芯片杂交,筛选出表达改变超过2倍(比值≥2或≤0.5)的因子,并绘制成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在患者组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4个,其中,MIP-1α、NF-κB、TNF-α、IFN-γ、TLR4、HWP1、SAP2、SAP5、LIP4、EFG1、CPH1在80%以上的标本中表达上调(平均比值为4.013);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7个,其中,LIP6、WH11在80%以上的标本中表达下调(平均比值为0.326)。分析表达差异明显因子的生物信息功能,MIP-1α、NF-κB、TNF-α、IFN-γ、TLR4与机体天然免疫相关,HWP1与菌丝黏附及形成相关,SAP2、SAP5、LIP4、LIP6与菌株胞外水解酶相关,EFG1、CPH1、WH11与菌株表型转换有关。结论 宿主适应性免疫功能受限以及致病菌株毒力增强均参与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TLR4在该病局部宿主免疫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来自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模型的标本分别与自制的疾病相关因子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将感染组与对照组中各疾病相关因子信号值进行比较,筛选出表达升高或降低2倍的因子,并绘制成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感染组中可以出现表达上调的基因有39个,可以出现表达下调的基因有4个。在宿主免疫方面,炎性趋化因子普遍表达增高,适应性免疫调节因子IL-1、IL-4、IL-6、IL-10、IL-12、TNF-α、NF-κB以及TGF-β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全部标本天然免疫成分TLR4的表达增高,TLR2仅表达增高于1/3的标本。在致病菌株毒力方面,菌丝生成调控因子EFG1、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4、5、6、10、脂酶(LIP)2、LIP4和菌丝胞壁蛋白(HWP)1表达显著增强。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和MIP-2、IL-1、Toll样受体(TLR)4、LIP4、HWP1在全部感染组标本中显著增高,这些因子涉及白念珠菌胞外水解酶、菌丝形成、表型转换及宿主天然免疫过程。结论 适应性免疫的功能不足以及致病菌株的毒力增强均参与小鼠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TLR4在该病局部宿主免疫机制中可能起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miRNA-21在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和M14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iRNA-21在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以U6基因为内参,分别检测A375、M14细胞中miRNA-21的相对含量。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将三种浓度的miRNA-21抑制剂分别转染这两种细胞系,用CCK-8检测转染前后实验组、对照组的细胞活性。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提示,miRNA-21在A375细胞系中的表达(2-ΔCT值为1.2928 ± 0.1509)明显高于M14细胞系(2-ΔCT值为0.1894 ± 0.1803)。miRNA-21抑制剂浓度为90 nmol/L时,A375、M14细胞活性受到极显著抑制,细胞活性(R值)分别为0.7362 ± 0.1662、0.7295 ± 0.1478;当浓度为180 nmol/L、270 nmol/L时,A375细胞活性显著下降,R值分别为0.7248 ± 0.3204、0.6767 ± 0.2998,而M14细胞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 miRNA-21在A375、M14两种人黑素瘤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iRNA-21在A375、M14细胞系中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可能下调了某些肿瘤抑制因子而起到癌基因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