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本文通报了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0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376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137.04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37个(74.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98个(21.78%)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5个(3.33%)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0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517例。2020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1 117 655人,阳性1 798 580人;开展血检查病5 263 082人,阳性83 179人;开展病原学检查273 712人,阳性3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20年,全国共有19 73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09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04%,新查出 15个有螺村;共查螺736 984.13 hm2,查出有螺面积206 125.2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174.6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96 hm2。2020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44 424头,血检查病147 887头,阳性326头;开展粪检查病130 673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2020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214例,扩大化疗964 10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66 28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6 141.92 hm2,实际药物灭螺71 980.22 hm2,环境改造灭螺1 464.03 hm2。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全国如期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但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仍需开展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强化血吸虫病疫情及风险监测,在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消除进程。  相似文献   
2.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基本实现。但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广泛存在且孳生环境复杂、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且牛羊等主要传染源管控困难、现有防治技术与当前防治需求不相适应、防治成果基础不牢等是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逐步解决上述困难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最终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在认真总结前期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和当前面临挑战基础上,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精准防治原则,就《“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中防治目标、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等方面达成专家共识,旨在为制定《“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该规划对现场防治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报了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9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江苏省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500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066.78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01个(66.89%)达到消除标准,128个(28.44%)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1个(4.67%)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9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0 170例。2019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2 090 712人,阳性1 740 764人;开展血检查病5 158 369人,阳性89 753人;开展病原学检查327 475人,阳性5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19年全国共有19 726 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2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12%,新查出 6个有螺村;共查螺585 286.24 hm2,查出有螺面积174 270.4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4.20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9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05 965头,血检查病183 313头,阳性1 176头;开展粪检查病134 978头,阳性7头。2019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28 557例,扩大化疗1 008 083人·次;治疗病牛7头,扩大化疗耕牛296 053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28 754.26 hm2,实际药物灭螺69 605.55 hm2,环境改造灭螺2 847.00 hm2。2019年全国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感染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为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仍需加强血吸虫病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联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及电化学DNA传感器检测技术,建立一种敏感、特异且简单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提取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以Sj R2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引物与探针,与电化学DNA传感器(EC)检测技术联合,将探针固定于多通道电极芯片进行界面RPA扩增及电化学检测,建立日本血吸虫核酸等温检测方法。优化RPA反应条件,通过检测10^-4、10^-5、10^-6、10^-7、10^-8ng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评价RPA-EC方法的敏感性;通过检测10 ng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大片吸虫及华支睾吸虫的基因组DNA,评价RPA-EC方法的特异性。取10只6~8周龄C57成年小鼠,每鼠经腹部贴片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于感染前(0 d)和感染后7、21、35 d收集尾静脉血清,验证RPA-EC方法检测感染动物动态血清DNA中Sj R2基因片段的可行性。结果RPA-EC联合检测方法可在37℃、30 min内完成SjR2基因片段的界面快速扩增及检测,成虫基因组DNA的最低检出限可达10^-8ng,与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大片吸虫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实验结果显示,RPA-EC联合检测方法可高敏感检出感染后7、21、35 d等不同感染期小鼠血清中的SjR2基因片段。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RPA-EC联合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许昌龙耀医院就诊的86例老年OVCF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PVP术,B组行PKP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压缩比,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术后Cobb角、椎体压缩比和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KP术治疗老年OVCF临床效果优于PVP术,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监测数据,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螺情变化情况,为钉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开展螺情监测.其中流行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电影成像在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型颅脑外伤(GCS≤8)后并发脑积水50例,利用脑脊液电影分析中脑导水管T2加权像快速流空信号。对其中41例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加快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38例术后行脑脊液电影成像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下降,3例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无变化。41例手术的患者中35例临床症状改善;6例临床症状未改善中的3例均为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无变化者。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下降与临床症状改善密切相关;已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患者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空信号未下降可能与分流不充分有关。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全民经济水平,更是以经济性、均衡性、生态性和公平性共同发展,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廊道。长江经济带作为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地区,在进行经济建设时更应严格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血吸虫病消除目标顺利实现。本文对长江经济带区域血吸虫病流行现况,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剖析,并对今后该区域内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以及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居民、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等进行监测,对血检阳性率、校正感染率、粪检阳性者特征、家畜感染情况等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全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4个潜在流行县(市、区)开展了监测。5年间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从3.35%降至1.63%,校正感染率从0.05%降至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从1.15%降至0.75%,校正感染率从0.20%降至0.001 03%。不同省份、职业和年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5年累计发现132例粪检阳性者,其中本地居民97例,年龄四分位间距为47~61岁;流动人群35例,年龄四分位间距为26~48岁;两者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5、2016年分别发现5头和1头血吸虫感染牛,2017—2019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已进入低度流行阶段,未来应将监测工作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更多采取流动监测点监测,以及早发现风险、切断传播途径,助力我国血吸虫病消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监测历程,强调了监测方案适时修订的必要性,通过对比 2014 年版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突出 2020 年版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修订的思想和内容,并在总结以往监测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版监测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