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报告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多房性囊性肾瘤。分析其B超、IVU、CT、MRI检查所见征象,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合文献复习,对多房性囊性肾瘤作深入讨论。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肾区单发、多房性囊性病灶;囊肿边界清楚,与肾盏不相通,肾脏被挤压变薄,未受累区的肾脏正常;囊内容均匀或不均匀;囊间隔的密度比正常肾实质低,分隔完全且厚薄不一,可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及正常的肾组织。术后病理证实为多房性囊性肾瘤。结论 CT、MRI最能反映多房性囊性肾瘤的病理基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方法。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镜在结肠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 30例结肠癌的CT仿真内镜、电子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的材料 ,并从肿块分型、病变环周侵犯范围及病变长度等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结肠癌的CT仿真内镜征象分析 :(1)肿块分型 :肿块型 11例、溃疡型 11例、浸润型 8例。 (2 )环周侵犯范围 :侵犯肠腔≤ 1/2共 4例、侵犯肠腔 1/4- 3/4共 6例、侵犯肠腔≥ 3/4共 2 0例。 (3)病变长度 :1.0 - 3.0cm共 7例 ,3.1- 5 .0cm共 10例 ,5 .1- 1.0cm共 13例。CT仿真内镜、电子结肠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1)CT仿真内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肿块分型相同 2 6例 ,不同 4例 ;环周侵犯范围相同 2 5例 ,不同 5例 ;病变长度相同 2 3例 ,不同 7例。 (2 )电子结肠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肿块分型相同 2 2例 ,不同 8例 ;环周侵犯范围相同 2 8例 ,不同 2例 ;病变长度相同 14例 ,不同 3例 ,电子结肠镜不能确定病变长度 13例。结论 CT仿真内镜能获得类似电子结肠镜所见的图像 ,可以作为不能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或电子结肠镜检查观察不全面的结肠癌患者的一种良好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 ,具有益气升阳 ,调补脾胃之功用。本为脾胃气虚 ,中气下降所致之诸证而设。笔者根据谨守病机 ,异病同治的原则 ,将原方适当化裁后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病证 ,取得满意疗效 ,兹举数例报告如下。1 癃闭聂某 ,男 ,76岁 ,农民 ,1 992年 1 1月 2 7日就诊。自述排尿不畅 ,点滴而出 ,少腹坠胀 ,反复发作 3年余 ,每遇过劳或受凉后诱发 ,曾在某医院检查 ,诊为“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3天前因过劳后饮凉茶而前症复发 ,初觉少腹坠胀 ,时欲小便 ,点滴而出 ,渐至小便闭塞 ,点滴不出达数小时之久 ,某村医又给以“速尿 40mg”…  相似文献   
4.
儿童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儿童结核的感染率为 4 6 %~ 14 4 % ,患病率为17 3%~ 2 3 0 % [1] 。儿童肺结核的诊断较成人困难 ,尤其是婴幼儿原发性肺结核自觉症状少 ,患儿自我表述差 ,临床表现与感染性疾病不易区别 ;同时原发结核灶排菌量少 ,标本收集困难 ,难以行细菌学检查。因而在儿童肺结核的确诊中 ,放射学检查仍占有很大比重 ,病变的发现、鉴别诊断以及病程随访等均需放射学检查。儿童肺结核以原发性肺结核最多见 ,端木宏谨[1] 教授1990年调查的报告中 ,0~ 5岁组患儿中原发性肺结核占91 0 4 % ,浸…  相似文献   
5.
CT仿真喉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CT新技术仿真内窥镜成像在喉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名健康者、9例喉癌、1例喉癌术后复发气道狭窄、1例喉内外弥漫纤维瘤样增生、1例双侧声带息肉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喉镜影像,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CT仿真内窥镜显示喉内正常解剖结构与纤维喉镜所见一致;显示喉内病变的位置、范围与纤维喉镜所见类型,还可从足端入路观察到喉镜所看不到的狭窄远端和声门下区情况。绪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利用肝脏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术前定量测定肝功能体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肝功能储备的可行性。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23位肝细胞癌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及吲哚靛青绿检查(ICG)。肝实质T_1值(T_(1pre)、T_(1pos))及体积(LV)分别在增强前T_1map、肝胆期增强后的T_1map及肝胆特异期图像上测定。根据术前多学科会诊讨论的切除方案,分别运用这三个序列在工作站进行模拟手术切除,计算模拟切除后剩余肝实质的T_1值(rT_(1pre)、rT_(1pos))及肝体积(rLV)。用于评估肝功能储备的功能性参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T_1减低率(△T_1=(T_(1pre)-T_(1pos))/T_(1pre))、功能性肝体积(FV=LV×△T_1)、功能性肝体积/体重(FV/W)、增强后T_1值/体积(T_(1pos)/LV)等。运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来检测MRI功能性参数与ICG-R15的相关性,同时计算剩余肝实质的功能参数来预测术后的肝功能情况。结果术前Gd-EOBDTPA增强MRI测定的功能性参数FV、FV/W、T_(1pos)/LV均值分别为879.93、14.24、0.18和ICG-R1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ho=-0.552、-0.486、-0.579;P=0.006、0.019、0.004),其中T_(1pos)/LV相关性最高。剩余肝实质的功能性参数均值分别为rLV=805.89 ml,r FV=546.24,rFV/W=9.13,T_(1pos)/LV=0.29。术后1周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为5~8分(A级18例,B级4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肝脏Gd-EOB-DTPA增强磁共振的功能性肝体积测定是术前肝功能储备的定量评估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后随访证实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 5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3例(60%)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其中1例(20%)胰头部明显肿大,疑似肿物形成。1例(20%)胰腺体尾部局限性肿大。1例(20%)胰腺未见明显肿大。3例(60%)胰周筋膜模糊,其中2例(40%)胰周见少许渗出性积液,1例(20%)胰周见低密度环状包膜影,即"胶囊征"。4例(80%)胰腺密度均匀。1例(20%)胰头部见斑点状钙化。5例(100%)胰腺中度均匀强化。4例(80%)胆总管胰腺段逐渐变窄,肝内外胆管"串珠样"改变,其中2例(40%)伴有胰管轻度扩张。1例(20%)仅表现胰管轻度扩张。2例(40%)累及单侧肾周筋膜,肾周筋膜模糊。1例(20%)累及单侧肾盂,表现为肾盂增大,内见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用于评估胰腺外病变及胰腺治疗后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部位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FT的CT/MR及手术病理资料。其中8例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并增强、多平面重建(MPR)、冠状、矢状重建,2例CT平扫及MRI平扫并增强。分析获取图像,探讨SFT的CT/MR表现。结果8例位于胸膜腔内,1例骑跨胸腹部后纵隔,1例位于上颈部及颅内,形成勾通性肿块。胸膜来源的SFT常以宽基底附于胸膜,肿瘤与正常胸膜间夹角常为钝角,肿块较小(小于10 cm)推压肺组织,与肺组织尚可分界;肿块较大(大于或等于10 cm)时,与肺组织分界较模糊,提示有侵犯可能;胸膜来源的SFT的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略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强化,病灶较大时可见不规则坏死区。胸膜外(纵隔、头颈部)SFT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生长较缓慢,常生长于相对薄弱间隙内,推压或侵犯邻近器官。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FS-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周缘强化略明显。结论 SFT好发于胸膜腔内,表现为孤立的软组织肿块,宽基底、界线较清楚、邻近肺组织受推压、血供丰富,无肺门、纵隔、腋窝淋巴结肿大;纵隔及头颈部可为胸膜外SFT的发病部位,肿块生长于肌间隙或薄弱间隙,血供丰富,明显强化。病灶大于10 cm、强化不均匀(伴坏死)、侵犯周围组织提示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