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索并完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策略.方法 根据不同的地理和经济条件选取天津、重庆万州、河南濮阳、浙江衢州、黑龙江大庆这5个地区作为研究地区.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标本天津、大庆和濮阳地区运输至地市级实验室进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地市级同时完成培养及药敏试验模式”,模式1),衢州和重庆6县(区)则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实验室先进行痰培养,并将阳性培养物运输到地市级实验室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县级培养地市级药敏试验模式”,模式2).从2010年3月到2012年2月,以5个研究地区痰涂片阳性患者7733例和天津市全部涂阴患者共3426例为主要筛查对象,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和卡那霉素的药敏试验,分析不同人群中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检出率、送检及检出过程的时间间隔.并根据筛查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模式1痰标本和模式2的菌株送检率分别为76.5%(3078/4026)和90.4%(2017/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7,P<0.05);但培养阳性率模式1为89.9%(2455/2730)、模式2为87.2% (2232/25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34,P>0.05).耐药确诊时间中位数(P25,P75)为104(86,138)d,个别甚至长达1年以上.复治涂阳、新涂阳和涂阴肺结核耐多药检出率分别为17.1%(129/755)、2.1%(97/4534)和0.5%(9/1937).结论 针对不同资源的地区可以采用县级培养模式或地市级培养模式.传统药敏试验时间长,有条件的地区宜早采用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技术.以涂阳患者为筛查对象可以发现大多数耐多药患者,资源丰富地区也可开展对涂阴患者的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计算2010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与患病率的比值,分析其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差异,间接反映不同群体的患者发现情况.方法 使用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获得的15岁以上人群新涂阳肺结核患病率(52/10万,152/252 940)与我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2010年的登记率数据(39/10万人年,428 214 000/1 088 190 000),计算登记率与患病率的比值,并对不同性别、年龄、东中西部、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也称“卫Ⅴ项目”)省与非卫Ⅴ项目省的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与患病率的比值进行直接比较分析.结果 2010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与患病率比值为0.75/人年(39/52).男性登记率与患病率比值(0.72/人年,55/76)低于女性(0.85/人年,23/27).各年龄组登记率与患病率比值不一,按10岁一组分组,15~岁组最高(1.55/人年,31/20),≥75岁组最低(0.43/人年,79/185).中部省份登记率与患病率比值(1.22/人年,51/42)高于东部(0.95/人年,36/37),西部最低(0.57/人年,49/85).卫Ⅴ项目省登记率与患病率比值(0.90/人年,48/53)略高于非卫Ⅴ项目省(0.80/人年,43/50.结论 本研究表明老年人、西部省份登记率与患病率比值较低,提示其患者发现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执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时间较长的卫Ⅴ项目省份登记率与患病率比值较高,其患者发现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评价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登记分类等基本情况,以及开始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发生的时间、可能影响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由统一培训的研究人员与临床医生,在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治疗的河南省濮阳市、黑龙江省大庆市、浙江省衢州市和天津市4个地区,对2010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留取痰标本并确诊纳入治疗的9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91例应用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患者,89.0%(81/91)发生过不良反应,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和关节痛或肌肉痛发生率最高,分别占35.4%(52/147)、17.7%(26/147)和13.6%(20/147)。55.1%(81/147)的不良反应维持原治疗方案,32.7%(48/147)的不良反应需要更换或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有7.5%(11/147)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因不良反应停用或更换药物比例最高的是对氨基水杨酸(PAS),占37.5%(18/48),停用或更换药物比例最少的是卡那霉素注射剂(Km),仅占6.3%(3/48)。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不需处理;应重视对不良反应发生的监测和处理,不要轻易停药甚至停止治疗,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和描述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未纳入项目治疗的比例及其原因。方法“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组在不同筹资模式的5个研究地区(免费治疗点:黑龙江省大庆市、浙江省衢州市、河南省濮阳市;仅药品免费治疗点:天津市;患者自付治疗点:重庆市万州区),选择2010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经传统药敏试验确诊的全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邀请不同领域专家设计半结构式问卷,通过预调查进行修改和完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登记分类、是否纳入项目治疗、未纳入项目治疗原因(经济原因、身体原因、患者顾虑、交通原因、医生态度、医生判断、不可抗因素、其他)等15项内容,由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以面对面或电话访谈患者的方式填写。填写完毕经与患者病历记录复核、以及与当地社区医生或知情者印证后收回。共发出问卷235份,经现场复核后收回有效问卷235份。结果确诊的23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未纳入项目治疗者119例,未纳入项目治疗者占50.6%。不同筹资模式的地区未纳入项目治疗的比率分别为:免费治疗点39.0%(46/118),仅药品免费治疗点50.0%(25/50),患者自付治疗点71.6%(48/67),诊疗费用减免程度越高,未纳入项目治疗的比例越低(线性趋势检验x2=17.809,P〈0.01)。未纳入项目治疗的原因中,免费点主要为死亡(37.0%,17/46)、主观拒绝(21.7%,10/46)、失去联系(17.4%,8/46);仅药品免费点主要为失去联系(64.0%,16/25)、迁出(外地治疗)(16.0%,4/25)和主观拒绝(12.0%,3/25);自付点主要是经济困难(33.3%,16/48)、死亡(22.9%,11/48)和失去联系(16.7%,8/48),不同筹资模式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未纳入项目治疗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6,P=0.000)。不同筹资模式的各种未纳入项目治疗的原因中,需要解决的重点不同:免费点为主观拒绝和失去联系、仅药品免费点为失去联系、自付点为经济困难和失去联系,分别可以减少39.1%(18/46)、64.0%(16/25)和50.0%(24/48)的未纳人项目治疗比例。结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未纳入项目治疗比率随着诊疗费用减免幅度的增加而下降;除医疗费用引起的经济困难外,研究提示未纳入项目治疗还可能与失去联系、等待诊断过程中的死亡、主观拒绝、严重合并症等多种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理念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健康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现状,为动态评价奥运相关影响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利用媒体以自填、有奖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共收回有效问卷10496份。结果居民对健康理念的正确理解率为54.2%,对心血管疾病与肺癌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10.2%和12.3%。低龄、低文化、低收入“三低”人群知识水平较低。老年人群的知识水平高,健康行为的采取率最高。高教育水平、高收入者知识水平较高,但规律锻炼率低。居民规律体育锻炼率为59.6%。超过50%的居民意识到筹办奥运期间开展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诸多措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结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吸烟、不参加锻炼行为需改善。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利用筹办奥运契机开展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临床上间歇性跛行症状十分常见 ,病人主要分布在骨科、神经科、血管外科及内科等领域。其发生机理多种多样 ,表现形式也较复杂 ,有时容易误诊误治。为了便于对此类疾病的掌握 ,本文较为全面的描述了神经源性、脊髓源性、血管源性间歇跛行的发生机理以及临床特点。目的是能够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依据 ,从而及时正确的掌握病因诊断和恰当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体重指数对10年累积高血压发病危险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BMI水平及10年(1992-2002年)BMI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都钢铁公司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两次调查资料完整,且对基线无高血压的2115人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35~64岁人群10年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34.8%.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10年后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呈增加趋势(P<0.001),男女两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在45~54岁组和55~64岁组,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10年高血压的累积发病率也呈线性增加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2组的高血压发病危险是BMI<24 kg/m2组的3.6倍;10年BMI水平每增加1 kg/m2,累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7.5%.1992年和2002年BMI均正常者中有22.0%的人发生高血压,1992年和2002年BMI均判为肥胖者中有56.3%的人发生高血压.结论 BMI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基线BMI水平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也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宏观角度分析探讨影响结核病患病率的因素,为控制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球214个国家结核病及相关因素共15个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结核病患病率与15~64岁年龄组构成比、≥65岁年龄组构成比、男性比例、人均医疗卫生支出、15~49岁人口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和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1),与城镇人口比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随着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结核病患病率会随之降低;随着15~49岁人口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升高,结核病患病率会随之增加。结论为了降低结核病患病率,各国应增加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的投入,积极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加强结核病患者的病例发现工作。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是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控制结核病的任务还很艰巨。笔者针对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结核病防治技术策略,从免疫、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关怀环节入手,描述了实施现状,分析了BCG疫苗保护效力、结核病患者发现策略、诊断技术和能力、化疗方案疗程和药品、患者治疗管理依从性和管理工具、直接面视下督导服药实施质量、结核病免费政策、医疗保障水平、患者关怀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以及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常用降压药物的知识水平。方法2005-04-2005-11,采用不记名闭卷笔试的方法对北京市7个城近郊区共817名基层医生进行降压药物知识的调查。结果(1)有41.0%的医生不能为合并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和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选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分别有43.2%和48.2%的医生不能为合并心肌梗死和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选择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2)有93.6%的医生在降压0号慎用/禁忌证的选择中存在错误,89.8%的医生在β受体阻滞剂慎用/禁忌证的选择中存在错误,88.4%的医生在降压药联合应用的选择中存在错误。(3)医生常用降压药物的知识水平随着职称和学历的升高而增加,但高级职称和大本及以上学历的医生对常用降压药物的知识掌握也较差。结论基层医生常用降压药物的知识处于较低的水平,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