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81岁。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5月 ,因误服氨甲蝶呤为 7 5mg d ,2周后发生口腔溃疡伴出血、疼痛 ,大便呈咖啡色。 2 0 0 0年 11月 3日血常规Hb 6 6 g L ,PLT 9 0× 10 9/L ,WBC 0 6× 10 9/L ,收住院。入院体温 37 4℃ ,急性重病容 ,反应迟钝 ,口唇苍白 ,皮肤散在新鲜出血点 ,双侧颊粘膜、上腭、咽后壁多个长径 0 5~ 2 5cm的坏死性溃疡 ,伴明显渗血 ,心率 10 8/min ,心肺腹其余体征阴性 ,关节未见畸形。大便潜血阳性 ,小便常规、血生化正常。诊为药物性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即停用氨甲蝶呤等药 ;…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与不同细胞因子培养,了解不同细胞因子对骨髓淋巴细胞的激活能力和对骨髓干祖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将IL-1、IL-2、γ-IFN、CD3单抗进行不同组合后,在体外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分成对照组、IL-2组、CD3-AK、CIK组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并在培养后检测免疫活性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情况。结果:培养过程中对照组细胞数量减少;IL-2组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CD3-AK组、CIK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并出现较多的集聚成簇的淋巴样细胞,培养后其细胞毒性明显强于对照组及IL-2组,但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毒性无明性差异,培养后各组造血干细胞保存情况约16%~87%。结论:IL-2、CD3单抗在体外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即能激活免疫细胞增殖,又能保留足够的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近半个世纪以来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已经成为治疗恶性和难治性血液病、某些实体瘤、免疫性缺陷病、先天性和代谢性等疾病的重要手段[1]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会造成患者一定时段的“骨髓空虚” ,引起外周血细胞极度低下 ,甚至合并出血和严重感染等 ,输血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 ,成分输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已被普遍应用。移植中最常输注的成分血为血小板与红细胞 ,两者的用量约为 10∶1,偶尔也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粒细胞以及冷沉淀等的需要[2 ] 。1 血小板的输注不同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非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追踪16例口腔癌患者,其中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8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8例,术后6-18个月检测移植后皮瓣的轻触觉、两点辨别觉、痛觉和冷热觉的恢复情况。结果:7例皮瓣(43.7%)至少2/3面积有感觉恢复,8例皮瓣(50%)有部分感觉恢复,1例皮瓣(6.3%)无感觉恢复。结论:非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可自行恢复部分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T细胞LFA-1/ICAM-1协同刺激信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FA—1/ICAM—1信号是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表面LFA-1对ICAM-1的亲和力及亲合力在TCR/CD3交联MHC/抗原肽后迅速上调,并参与T细胞免疫突触的形成。随后产生的LFA-1/ICAM-1信号通过上调PI-3K、鞘磷脂酶和JNK等激酶活性协同第一信号活化T细胞,从而诱导T细胞分泌1型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毒等效应。  相似文献   
6.
探讨化疗合G-CSF动员前,后患骺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角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动员后骨髓中CD34^ CD44^ 和CD34^+CD49d^ 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 而外周血中二的比例则显升高;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2L^+和CD34^+CXCR4^ 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外周血中前明显增加,后则显减少。输入CD44^+,CD49d^ ,CD62L^ 及CXCR4^ 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的相关,结论:G-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CXCR4的表达,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文荣 《河北医药》2012,34(17):2592-259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8例(46眼)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4例(38眼)青光眼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眼压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年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疗效肯定,可作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应用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诱导化疗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PAD(硼替佐米+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化疗4疗程,后进行PMD(硼替佐米+马法兰+地塞米松)方案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G-CSF 5-10μg/(kg.d)。结果3例患者在4疗程PAD方案化疗后达VGPR,干细胞采集顺利,移植后造血功能顺利重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临床植入的时间分别为14、16、16d和25、29、22d。结论万珂应用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诱导治疗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位主妇因常年头痛到医院就诊,大夫认为这是因她平时说话做事爱低头猫腰引起的,于是让她平时抽空就拿一本书顶在头上来克制这种毛病。结果一个月以后,这位主妇的头痛病痊愈了。 除脑肿瘤导致的头痛外,其他一般性头痛可分为偏头痛和收缩性头痛两大类。偏头痛是指头的一侧跳痛,并伴随头痛前一侧视力视物不清;收缩性头痛始于脖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了解rhG—CSF对单核细胞鞘氨醇激酶(SphK)活性的影响。应用黏附法分离献血员和rhG—CSF动员第5天供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富集效率,应用RT—PCR检测两种来源单核细胞G—CSF受体和SphK的表达情况,并应用γ^32 P—ATP掺入法测定rhG-CSF处理的单核细胞胞浆SphK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献血员和rhG—CSF动员后供者的单核细胞均表达G-CSF受体和SphK;rhG—CSF处理献血员单核细胞对细胞SphK活性无明显影响;rhG—CSF处理供者动员后单核细胞使sphK活性增加(39.6—87.2)%(P〈0.05),且呈与剂量无明显关系的瞬时效应。结论:rhG—CSF能增加rhG-CSF动员后单核细胞的SphK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