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7例难治性青光眼共57例77眼进行了6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2行者4眼,术后视力不变67眼,下降1~2行6眼;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26mmHg左右,两周平均眼压为13.26mmHg左右,6~18个月眼压平均为15.69mmHg左右。无一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行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与经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结筋病灶点组和经穴组,每组各60例。结筋病灶点组患者先进行触诊,常见结筋病灶点为解溪次、丘墟次、下丘墟、中封次、商丘次、冲阳次、昆仑次、光明次、申脉次、京骨次、束骨次、太溪次、泉生足次、女膝次、照海次、公孙次等。标记、消毒,每次选取5~8个进行毫针针刺,留针30min。1次/d,5次/周,共4周;经穴组毫针针刺解溪、昆仑、申脉、照海、丘墟,留针30min。1次/d,5次/周,共4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分值与踝关节功能分值,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结筋病灶点组疗效明显优于经穴组(P0.01);(2)在减轻疼痛方面,结筋病灶点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在改善踝部功能方面,结筋病灶点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障碍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Ⅱ期、Ⅲ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采用经筋针刺结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记录治疗前、4个疗程、8个疗程、随访(3~6个月)两组患者枕墙距、Sch9be...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32例巨大双叶皮瓣Ⅰ期修复皮肤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做好心理疏导、皮肤护理、督促戒烟;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妥善摆放体位,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早期发现皮瓣血液循环障碍并及时处理。住院期间有4例皮瓣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其中3例经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恢复良好,1例A瓣出现皮瓣尖端局部坏死,经局部换药冲洗1个月后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依据荟萃分析要求,全面检索CBM、CNKI、VIP、PubMed、Embase及Th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以针刺结合医用臭氧注射为干预措施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且为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的研究文献,文献的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4月。由两名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检索并提取资料,如果遇到分歧,找第三方(老师或者专家)协助解决。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数据的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或CCT,受试者共1244例,10篇文献报道总有效率,总有效率异质性检验:[Chi2=5.07,P=0.83,I2=0%,OR=4.00,95%CI(2.72,5.89),Z=7.03,P<0.00001]。10篇文献报道了VAS评分,异质性检验,[MD=-1.72,95%CI(-2.39,-1.06),Z=5.10,(P<0.00001)]。2篇文献报道了WOMAC指数,异质性检验,[Chi2=0.01,P=0.91,I2=0%,MD=-6.84,95%CI(-9.23,-4.45),Z=5.61,P<0.00001]。2篇文献报道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异质性检验,[Chi2=0.84,P=0.36,I2=0%,MD=7.97,95%CI(5.60,10.34),Z=6.60,P<0.00001]。仅有1篇文献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针刺结合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易于推广,但其结论的验证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最早被认知的学术成就之一,经筋的特性丰富多样,而多维性是经筋的基本特性之一,从多维性的角度出发,论述经筋在循行分布、病理表现及病变层次上的多维性特点,有利于构建立体、丰富、联系的经筋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对经筋理论及经筋病候进行把握,可对临床经筋病候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打破"以痛为腧"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此文介绍了中医康复学中步态分析的说课设计。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四学生为教学对象,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5个方面进行构思与设计。此节课说课设计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案例导入-亲身模拟-知识掌握-解决临床问题”的良性循环增进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历代医家对经筋均有研究,但目前学术界对经筋理论中若干"点"的概念认识并不统一。类似但存在歧义的名词表述势必会妨碍经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梳理有关文献载述,理清"点"对于经筋理论的起源性意义,辨明生理性"筋结点"概念的衍变,确定其为经筋理论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将泛滥的病理称谓整合为"结筋病灶点",正确定义经筋理论中生理和病理"点"的概念,将经筋理论规律性认识的深层引向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线上教学在康复本科生作业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级康复治疗学专业38名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以2017级康复治疗学专业24名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操考核成绩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29例)、训练组(29例)和结合组(30例)。经筋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训练组采用普拉提训练治疗,结合组采用经筋刺法与普拉提训练结合的方法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后评价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及腰部静、动态肌耐力情况。结果:治疗后,经筋组、训练组、结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79.31%、86.67%,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疗效优于经筋组和训练组,经筋组的疗效亦优于训练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RMD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结合组的VAS、RMDQ评分改善情况优于经筋组、训练组(P0.05),经筋组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训练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静、动态肌耐力均显著改善(P0.05),且结合组的改善情况优于经筋组、训练组(P0.05),经筋组的改善情况优于训练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结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及静、动态肌耐力,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